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

2021-01-08 06:27黄旭睿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山西

黄旭睿

【摘  要】在我国资源富足的地区,以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经济结构单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被挤出、资源利用效能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化解“资源诅咒”,实现向科技、高端产业结构的转型,突破“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的怪圈,成为我国相当一部分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重点和难题。论文以山西省煤炭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相关概念作出论述,然后分析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模式及特征,最后提出了山西“黑色”资源聚集区经济转型的建议。

【Abstract】In the resource-abundant regions of China,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with resource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has som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economic structure, extrusion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low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Solving the above problems, resolving the "resource curse", 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igh-e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breaking through the strange circ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are the key and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resource-based regions in China. Taking the coal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regions, then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black" resource gathering region in Shanxi Province.

【關键词】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山西

【Keywords】resource-based region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Shanxi

【中图分类号】F127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2-0067-03

1 研究意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在不断过渡,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戕害效应递减,经济发展成熟、科技进步和生态意识的强化正在主导产业化进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资源型经济仍面临困境,表现在以下几点:矿产资源耗竭,可持续性差;资源需求受经济周期性影响大,价格波动剧烈,资源部门的萎缩引致经济下滑、人口流失等经济社会问题,繁荣的资源价值引起的“反工业化”、收入分配不均等又造成经济结构问题。资源区域的转型发展如何突破困局,实现以创新为引领,产业结构向科技、绿色等产业转移,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需要政府、企业两级共同努力,推进科技投入,加强集约型经济政策、环保创新技术在资源型区域产业更替、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扩大绿色科技的市场需求,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效果,引领高质量发展。

2 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相关概念

2.1 资源型区域经济的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的具体含义所指的是,在偶然因素的促成下,一旦事情向某一方向发展,依靠惯性,实际上走向了一条不断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的道路,在无外力下,无法脱离轨道。路径依赖是正反馈机制下的发展规律,当走到这一阶段,其他潜在因素很难取而代之(吕晓刚,2003)。古尔德(Gould)通过对物种进化问题的研究,最早提出生物演化的路径依赖理论,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将该理论的外延不断扩大。

资源型经济产业所指的是自然材料的勘探开采、初级生产加工行业,包括煤炭、贵金属、稀有金属、石油、矿产等采掘产业(柏剑勇,2004)。

资源型区域经济的路径依赖是指,伴随外部环境和内在组织系统特点的显现及结构演变,在正反馈机制的不断强化下,经济要素不断聚集,最终锁定在资源型区域的具体特定产业中,最终依靠自然资源,由此导致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弱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始终围绕初始要素和反馈机制的作用。

2.2 产业转型的主要模式

产业转型的模式: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强调内在结构的转变、内涵质量的转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是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低科技密度高人口丰度向高科技高素质劳动力要素结构的转变,由出口导向型加工制造拉动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消费拉动的转变,产业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从工业向后工业或者服务业转型等。经济的增长范式也在转型过程中转变,从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型增长范式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范式转变。

产业转型的表现:在转型过程中,资源利用的方式更加集约化;能源结构更加完善,清洁能源的利用占比扩大,直接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行业、新技术的产生;要素结构从重资产向科学技术、人力资本转移;收入分配结构更加公平,收入向人力资本要素倾斜,资本要素的价值下降;经济制度也会从“寻租”、僵硬固化向透明化、促进科技创新的开放体制发展,社会整体财富从流失型向积累型转变。

产业转型的实现:并非所有国家都可以从资源开采的发展模式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对于后进国家,资本存量低、专利技术积累量低、人才储备不足,早期阶段往往通过粗放式资源开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工业经济。为根本解决区域因资源耗竭的被动转型,需在早期将资源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公众教育科研投资,改善营商环境,发展未来产业,变被动为主动(齐建珍,2004)。产业转型是突破“路径依赖”的“路径创造”模式,是“寻优”“择优”的过程。

3 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模式及特征

3.1 开采成本低——资源粗放式利用

山西煤炭资源储量丰厚,煤炭質量高,易于开采及装运,因而较其他地域具有超额收益。2008年山西全省煤炭开采综合成本仅197元/t,矿产开采在得不到足够资源补偿的前提下,煤炭企业业务实际是已有资源的发现及搬运,而不是物质创造,资源开采的成本低超额收益高,对经济拉动见效快,在政府和地方矿山企业的共同作用下,山西开采规模大。

煤炭资源的廉价程度在2015年时甚至与白菜相当。长期以来,煤炭资源的外部成本未计入煤炭出厂价值是煤炭价值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矿山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且长期并存“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煤炭的价值没有被完全充分体现,环境因素等没有计入煤炭外部成本中,市场定价偏低。低价位的煤价降低了以煤炭为能源的企业及煤基下游产业的成本,有利于高耗能产业的落地投产。为保持经济发展,以资源数量换取经济速度,结果是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资源利用的粗放化,同时,带来生态环境的矛盾。

3.2 负外部效应——生态环境的毁坏

资源开采不仅是对本体资源自身的损耗,同时,与本体资源相伴生的资源,由于开采技术不足、经济价值低等原因,造成浪费和损失数量巨大。与煤炭伴生的有铁钒土、黏土、硫铝矿等多达十余种矿产,还有粉煤灰、煤层气等资源在开采中得不到充分利用被浪费。据测算,山西1t商品煤生产所需同时开发伴生资源为8t。煤层气在煤炭开采中的排放量一年高达117亿立方米,山西中煤、粉煤灰的有效利用率不足50%。此外,煤炭的初加工环节、仓储运输环节也造成能量的大量损耗。以2015年太原GDP能耗为例,当年太原GDP总量为2735.34亿,能源消费总量2628万吨标准煤,单位能耗居全国省会城市高位,且环境污染、空气质量较差。

3.3 产业单一化——制造业发展受限

资源聚集区域经济的代表状况:生产要素汇集在资源部门。主要原因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解释:一是“反工业化理论”,该理论认为矿产资源产业在与其他行业的竞争中具有比价优势,矿产资源部门投资收益高,要素向该部门汇入、积聚。影响制约制造业部门、价值实现周期较长部门的发展,竞争力不强,引起反工业化(Corden和Neary,1982)。二是矿产资产设备的专用性强、初始投资资产价值重且用途专一,且与之配套的生产服务业、保供企业的资产同样较重,区域的地面设置、周边配套设施也具有专用性,矿产开发的人力资源培养也具有专用性,较难适应行业变革,资源部门转型面对超额成本。由于经济活动惯性,经济转型的阻力来自政府、社会、企业各方,导致转型任务困难。三是资源部门的吸纳效应,要素无法外溢。国家统计局消息,2020年上半年,山西省煤炭产量48817.6万吨,重回产煤第一大省(见表1)。2019年,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21123亿元,增长4.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主营收8002亿元,增长4.4%,占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的37.9%。2019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184亿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686亿元,占规模以上利润总额的57.9%。

3.4 挤出效应——资源财富流失

资源开发造成对技术进步的替代和挤出,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获得使得各要素从事资源部门工作能够获得最丰厚报酬。对制造业的投入、研发力度不足,其他行业难以吸纳人才,逐步降低所有行业的竞争力(Matsuyama,1992;Krugman,1987)。

资源开发的过程也是资源财富对外输出、流失的过程,山西作为资源产地,将煤炭运输至京津冀、长三角及全国各地区。流失的途径主要有以下3类:一是煤炭定价机制不完善,开采过程环境外部成本及资源耗竭性得不到补偿;二是资源收入在央、地、企分配不均,地方留存收益少;三是煤炭开发的收益集中在少数利益团体中,贫富分化,消费不能留在当地。

4 山西省“黑色”资源聚集区经济转型的建议

4.1 打造煤基循环产业链

煤炭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着力发展煤化工、煤层气、煤电产业,重点打造一批附加值高的衍生产业和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以山西煤炭产业龙头公司:神华煤化工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等重量级企业培育发展新的产业布局,促进横向产业、纵向产业延伸扩展,推动煤炭资源整合和专业化重组。重点打造煤焦联产循环产业链、煤气化工联产循环产业链、煤基燃料油、煤层气产业链,用信息化赋能生产加工环节,精细化、规范化运营,加强二次矿产的回收利用效果,实现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一,煤基多联产,延长产业链条长度,减少煤炭资源矿山开采、生产制造和流通仓储环节的浪费,促进全生命周期煤炭资源能量效率转换能力提升。在山西北部地区、东南地区、吕梁地区布局煤化工产业基地,参考发展煤基化工产品。

第二,推进煤电一体化及建设建材供热供电循环经济平台。鼓励循环经济企业的落地建设,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的转化利用。将含碳量大于18%的煤矸石用于电厂发电,并同步利用低热值的中煤、煤泥等材料,对含碳量更低的煤矸石,可用于建筑建材的能源,例如,用于烧制红砖砖坯、水泥、混凝土等。此外,可掺入道路路基材料,实现土壤恢复、矿山回填等用途。

第三,推进煤层气新能源产业建设,充分利用煤层气资源。煤层气是近年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以甲烷为主要成分,据勘测山西省内煤层气总量约有9.98万亿立方米,山西晋城、离柳为主要分布区。根据山西对煤层气抽取实验数据,地面抽采煤层气CH4含量超过95%。目前,煤层气开发仍存在单井产量低、资源动用率低的问题,技术仍未成熟。要重视煤层气地面开采技术、采空区煤层气抽采技术等技术方案的开发和应用,提高煤层气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4.2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资源型经济的正反馈机制通过不断增强自身对全产业创新创造能力生成了挤出效应,导致科研环境差、创新主体创新意愿不足,创新的配套机制不完善,政策机制僵化、利益固化等问题,要通过重新建立创新体系、吸引创新主体、完善扶持政策的办法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换挡。

第一,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投入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吸引海内外人才,改变现行行政体制,鼓励科技创新,敢于给予创业团队奖励,提高科技人才薪资待遇,破除平均主义。

第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创新孵化器建设,引进高端科技创新机构及研究院所,建设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着力吸纳聚集各类创新要素,资本要素:天使投资、种子基金;硬件设备:人才公寓、会谈室;人力要素:创业培训、会计税务代理;政策要素:租金减免、社会保障、奖励激励机制等。

第三,建立科技创新的绿色导向机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难题最终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去解决。要加大对资源经济转型中绿色服務领域的支持力度,资源经济的中后期阶段对环境治理、循环经济、生态工艺等技术需求提高,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巨大潜力。政府可以使用设置准入机制、补贴、排放权交易等途径培育环保技术企业;对于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水平企业,坚决淘汰;对于环保设施的销售,政府可通过集中采购等措施给予扶持。

4.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资源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财税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整合。山西省各级政府要设置相应的财政预算资金和税收政策支持推动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的完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出台专项财政预算制度。划定山西环境整治、能源科技创新财政预算区块,将本区域支持创新经济的财力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效资金安排计划,并在经常性预算项目下占固定比例拨付,增加权重。针对煤炭生态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创新项目等方面的预算支出,强化预算执行。

第二,强化政府采购对引导绿色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推动作用。积极完善山西煤炭环境整治、能源科技创新服务采购政策、办法,细化政府采购清单,支持当地绿色创新创业企业,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采购份额。

【参考文献】

【1】Raj Kumar.Resource-Based Industrialization: Sowing the Oil in Eight Exporting Countries[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

【2】Alan Gelb.Oil Windfalls: Blessing Or Curs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3】Richard Auty.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 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M].London:Routledge,1993.

【4】Jeffrey D. Sachs,Andrew M.Warner.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M].Cambridge:NBER Working Paper,1995.

【5】夏天添,李明玉.环保投入、政策扶持与绿色金融效率[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7):68-72.

【6】徐忠,郭濂,冯殷诺.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J].南方金融,2018(10):3-14.

【7】张雪兰,何德旭.环境金融发展的财税政策激励:国际经验及启示[J].财政研究,2010(5):78-81.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大美太行在山西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