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卷和陪伴缺失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1-01-08 03:03万玉娟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漠视焦虑心理健康

万玉娟

摘  要:如今教育内卷化空前严重,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报了许许多多的课外辅导班,导致本该无拘束,无烦恼的少年儿童,过得比成年人还紧张;教育被漠视和陪伴缺失导致一部分问题儿童产生。

关键词:教育内卷化;心理健康;焦虑;漠视;陪伴缺失;“恒河猴”实验

一、正确认识“教育内卷化”对儿童心理的创伤

每当听说有孩子以十分惨烈、万分决绝的方式对待自己仅有的珍贵的生命的时候,除了叹息现在的孩子不知惜福,“儿童内心脆弱”之外,很少有人探究这种事件的深层缘由。岂不知,孩子不知惜福,和“儿童内心脆弱”也是有一定渊源的。

先说不知惜福吧,所说的福,是说现在的孩子已无温饱之忧。

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生活富饶,但是精神生活却枯燥乏味。他们被迫为了弥补父母当年没有“鸡”变“凤”的遗憾,于是“甘愿”顺应父母的安排,立志将来“蜕变为凤凰”而做着永远做不完的书面各种作业,上着看不见尽头、乱七八糟的补习班和才艺班,还有就是不绝于耳的类似于“你要好好学习,每门功课一定要都学好,不能偏科;你一定要比某某成绩好,爸爸妈妈曾经没有实现的名牌大学梦,就指望你替我们光宗耀祖了……”的洗脑式的说教。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他的身心被这些无休止的几乎没有意义的重复动作和千篇一律的激励与说教充斥着,神经被迫绷得紧紧地,似乎没有半点属于自己的娱乐时间。周末走在大街上,最亮眼的风景依然是家长牵着孩子或者孩子自己背着沉重的书包或者乐器之类奔走在各个不同的辅导班之间。每每这个时候我会有心痛的感觉:我们做大人的从周一开始就盼着周末休息时间的到来,而对于正处在身心成长期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有盼头吗?这种单一的生活模式和充满期盼的言辞让孩子小小的内心焦虑不堪,外加孩子从小没有类似于对挫折应变能力方面的教育和实际经验,于是当生活中遇到自己能力不及的问题或者没有达到父母所期望的高度时,孩子内心会无比的焦虑加自责,当这种焦虑、自责得不到正确引导和释放时,他们会选择走极端方式——自残甚至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来宣泄。这类孩子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内卷化的牺牲品。

二、正确认识教育被漠视和陪伴缺失对儿童心理的伤害

如果说“内卷化”式的过度关注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话,那么漠视教育和从小就缺失亲情陪伴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

实验员克拉克·赫尔和肯尼斯·斯彭斯在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实验“隔离养育”。将刚出生的小猴和母猴隔开,实行一猴一笼的隔离喂养。他们给幼猴制作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用铁丝网制作的“铁丝妈妈”,另一个是用软垫制作的“绒布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有一个提供牛奶的装置,可以为小猴解决饮食问题。研究员们猜测“铁丝妈妈”将更受小猴的欢迎,而结果令人惊诧不已,小猴们除了饥渴时才会爬到“铁丝妈妈”身上呆一会儿,一吃饱便迅速返回,抱着“绒布妈妈”,紧紧依偎在她怀里,它们对“绒布妈妈”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当实验人员将“绒布妈妈”故意拿走时,小猴会吓得惊慌失措,用尽全力去抱紧她,像是能从“绒布妈妈”身上寻求保护和安慰一样,当把绒布妈妈还给它们时,小猴子们才慢慢平静下来。然而,实验还没结束,在小猴们回归正常的群居生活后,研究人员发现它们的性格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有明显的孤僻、抑郁、自闭、自残和攻击性等倾向,难以融入猴群的生活,而且根本无法正常生育。即使在研究人员的干预下,母猴产下后代却无法抚养。实验结果几乎是令人绝望的,仿佛像遗传一样,那些从未得到母爱的小猴,不仅性格会出现反常,难以适应族群生活,也被证明了缺乏感情能力去养育后代,他们的猴生几乎是残缺不全的。

我国的儿童教育问题除了过度关注的内卷化教育外,就是另外一个极端化的类似于恒河猴的剥离陪伴的留守型教育。如果说内卷化教育属于城镇富有家庭的教育特有模式,那么漠视陪伴缺失型教育则是偏远山区贫困家庭孩子的宿命。这类孩子中一种情况是由于父母迫于生计双双外出务工,大都由年迈的祖辈双方或者一方照顾(我个人认为有祖辈照顾这种情况相对于另外一种情况还稍好一些,起码孩子心理多少有所依赖),另外一种情况是由离异的父亲或者母亲一个人负责给养,有个别孩子甚至處于一个孩子一个家的无亲放养状态中。在我支教的地区似乎父亲负责得更多一些。显然,这类孩子现状和被迫隔离母亲的“恒河猴”无疑。孩子由于父母之间的个人恩怨而相互产生怨气,他们只会给予孩子衣食住行方面的管理,很少给予孩子情感投入和陪伴,这些孩子由于缺乏亲情关注而显得孤僻冷漠,学习习惯和成绩更无从谈起,缺失的亲情陪伴,将会给孩子造成一生的心理阴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建的人的基本需要“金字塔”理论认为:人的第一需要是温饱,于是温饱处于金字塔的最基部,第二需要就是安全需要,是处于第二个台阶上的需要。“恒河猴”实验就是有力的证据。教育被漠视和陪伴缺失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一些问题儿童的产生:他们早早辍学流浪在社会上,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有些孩子甚至做出“弑亲”甚至残害同伴的行为,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调查发现,参与校园霸凌者大部分就是这些从小陪伴缺失和在家庭教育上被漠视的孩子,还有人调查发现,长大后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甚至难以成家或者不会经营家庭的孩子,也大部分是被教育漠视和陪伴缺失的孩子。因此对于儿童来说,正确的教育和陪伴是仅次于温饱需要,试想当一个小孩儿的心理被各种自己无法预测的恐惧占据着,她还会惦记着学习或者娱乐等别的什么吗?

三、纠正不当行为,还儿童心理健康势在必行

人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人的自我革命史或者说自我纠错史,过度关注孩子的成长甚至替孩子规划好了未来的路,看似替孩子着想,让孩子在成长中少走弯路,反过来想这种行为剥夺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纠错的本领和抗挫能力;过度关注还表现在过度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上和想方设法让孩子多才多艺以至于不停地让孩子奔波在不同的辅导机构上,事实上孩子考试一百分和九十五分没有本质差别,名牌大学毕业的孩子和普通大学毕业的孩子在走向社会后,在工作岗位上所展现出的能力相差也不大;因此我建议年轻的父母,在能顺利完成学业的情况下,根据孩子的天赋和爱好学习一项技能即可,多了除了增加孩子的身心负担外作用不大;最忌讳应该是把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让孩子无条件做到,更不要成天琢磨着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精通十八般武艺之人,人生天地间,有那么一两样技艺傍身就足够了,过多不必也无用,与其让孩子为那些没用的东西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还不如让孩子身心放松,愉快地做他喜欢的事儿更有价值且利于心理健康。当我们叹息鞋子不够漂亮或者纯粹没鞋时,不妨想设一下没有脚还要鞋子干什么?

建议年轻的父母在忙着打工赚钱之际,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社会转型和多元化时期,各大中小城市都表现出了空前的接纳能力和宽容度,如果外出谋生,完全可以带孩子在身边,这样既不耽误谋生,也陪伴教育了孩子,何乐不为呢?据调查,现在各城乡随迁就读孩子占了一大半。事实证明,谋生和管理孩子是可以兼容的。

(责任编辑:秦  雷)

参考文献:

[1]韩润霖. 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 人口与健康,2021(03):32-34.

[2]董志强,赵俊. “留守”与儿童竞争偏好:一项实地实验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19(04):33-48.

猜你喜欢
漠视焦虑心理健康
还原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临终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无法漠视的第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