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命请谨慎触摸
——以大班科学活动“蚯蚓”教育幼儿珍爱生命为例

2021-01-09 02:00
幼儿100 2020年33期
关键词:小雨蚯蚓爱心

一、引言背景

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支持和引导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不断更新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为了让幼儿充分了解蚯蚓的习性,感受蚯蚓外形特征,在大班科学活动“蚯蚓”中,教师设计了幼儿挖蚯蚓、触摸蚯蚓的环节。幼儿惊奇地在泥土中搜寻蚯蚓的踪迹,发现后千方百计地把蚯蚓拽出泥土,可是既害怕又好奇的心理让他们有点手足无措,滑溜溜的蚯蚓常常从手指缝中掉落出来。突然小佳边哭边喊:“断了、断了,它断成两截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小佳手中的蚯蚓从环处断成了两截,她不断把两节蚯蚓接在一起,可是却总不成功,所以又急又怕,哭了起来。其他幼儿看到这情形也害怕了,纷纷放下手中的蚯蚓,仰起头看着我,眼里满是不解。

二、案例描述

1.它怕疼,请温柔触摸。

为了缓解有点混乱的场面,安抚幼儿紧张的情绪,我立即调整了活动的步骤。把放在最后环节欣赏的视频《人类的好朋友蚯蚓》打开给幼儿观看。视频介绍蚯蚓的身体结构和特点,告诉幼儿蚯蚓为什么会断成两截,让幼儿知道蚯蚓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用断掉自己身体一部分的方法引开敌人的注意力,然后逃跑。刚才这只断掉的蚯蚓就是感觉自己遇到了危险,所以才丢掉了自己的一部分身体。大自然中有许多的小动物都会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例如壁虎。幼儿观看了后纷纷夸赞:“蚯蚓好聪明啊!”原来一脸悲伤的小佳也露出了笑脸。我走到小佳旁边,轻轻抚摸她的头。她仰头问我:“老师,蚯蚓不是我弄断的,对吧?”我认真地点点头:“当然不是,它是在保护自己!”我又提问:“虽然蚯蚓有这种自断身体保护自己的本领,可是它也是感觉到危险才这样做的,这种方法也是很痛苦的。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在触摸蚯蚓、观察它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它更舒服一些,不把它捏疼呢?”琪琪说:“挖蚯蚓的时候要小心,最好用手把土拨开,这样不会伤害到小蚯蚓。”乐乐说:“抓小蚯蚓的时候要轻。”他边说边用小手可爱地示范。我接过话题说:“对,尽量不要用手多触摸,即使触摸也要很轻柔。”

2.它喜欢你,请和它一起玩。

当幼儿都在学习如何轻轻地触摸蚯蚓时,航航来告状:“老师,小雨胆子特小,她不敢摸小蚯蚓。”我转眼就看见小雨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问她:“为什么呢?”小雨害羞地说:“蚯蚓长长的、滑滑的,看起来很丑,我不敢。”我和幼儿一起鼓励她:“没关系的,蚯蚓是人类的朋友,它不会伤害你。”我轻轻拿起一条蚯蚓放在手心,对她说:“你用手指轻轻碰一下,它会喜欢你的。”看她一直犹豫,其他幼儿都来鼓励她。小雨还是不敢,我就对她说:“我们把小蚯蚓放在养殖区的泥土里,你先观察观察好吗?”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幼儿在班级的养殖区饲养了很多小动物,幼儿有空就去观察,我也坚信,小雨终会有一天鼓起勇气触摸一下蚯蚓。作为一名教师,我告诉幼儿,科学知识懂得多了,就会了解小动物的习性,这样和小动物相处就会非常愉快。同时,只要有爱心,爱护每一个小动物,知道它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小动物也会非常喜欢和你一起玩。家里养的小猫小狗很喜欢人类的拥抱和抚摸,就是这个道理。

3.它危险,请保持距离。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和幼儿一起郊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可是正当我们师生徜徉在花海,开心地游玩时,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航航看见蜜蜂飞舞着采花蜜,于是想轻轻触摸一下小蜜蜂,结果被蜇了!航航非常勇敢,他举着手指对其他幼儿说:“千万不要碰小蜜蜂,它会蜇人,很疼的!”作为教师,看着他肿了的手指,无比心疼之余,我也反思:我们在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与小动物亲密接触的时候,不能忽视小动物也有可能伤害幼儿。于是郊游回来后,我鼓励幼儿一起收集有危险不能触碰的动物图片资料。在班级的科学区设置了三块内容:

(1)它怕疼,请温柔地触摸。

(2)它喜欢你,请和它一起玩。

(3)它危险,请保持距离。

每一个板块的内容都有图片、图书和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各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特点与作用,包括有可能对人类的伤害都有具体标注。每天的区域活动,教师都会引导幼儿主动到养殖区观察探究,同时提醒每一位幼儿:“你了解这种小动物吗?它喜欢什么?它不喜欢什么?它有什么危险?”目的就是让幼儿在珍爱生命时千万不能忘记自我保护。

三、评析反思

1.培养爱心,引导幼儿对生命的热爱。

“爱是爱心,是人类最伟大的语言。”幼儿和小动物之间无法用语言交流,但是他们的爱心能够突破一切障碍,使人类与自然界万物和谐相处。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是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方法,一句“它会疼的”“它会不舒服的”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来自对生命的珍爱,用心去体会小动物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以自我为中心,而不管小动物的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的过程,在感知、操作、观察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科学的态度、人文的精神、对爱的态度。生命教育,可以从幼儿做起;培养幼儿的爱心,可以从珍爱小动物开始。教师的言传身教给了幼儿很好的模仿学习作用,教师的爱是幼儿在幼儿园爱心培养的方法之一。

2.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

在懂得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基础上,幼儿还要学习一些与小动物相处的方法。《指南》中提出最能体现“做中学”实质精髓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探究”,培养幼儿尊重科学、喜欢探究、勇敢提出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等素养。高涨的探究兴趣和正确的探究方法能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帮助幼儿关注生命的每一个瞬间,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外形、特征便是与它们相处的最好方法。对“蚯蚓”活动来说,充分了解蚯蚓的习性,懂得如何保护蚯蚓,幼儿在野外探究时才能既获得知识又没有遗憾。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尊重生命,前提要学会正确探究的方法,了解小动物的习性。

3.感受存在,关注幼儿对自我的保护。

教师要教会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好奇心重,看到什么都想用手去触碰,近距离地和小动物接触是每一个幼儿的梦想。但是,很多小动物是不适合和幼儿近距离接触的,哪怕是一只小小的昆虫,都有可能带来很大的伤害。通过科学活动,教师不仅要让幼儿懂得尊重、珍爱小动物的生命价值,同时也要学会自我保护,要让每一个幼儿明白你的一不小心有可能会伤害到小动物。一些有毒的虫子不能随便接触,一定要在充分了解,知道它安全无害的前提下再去接触。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不能一味被动地靠教师和家长等待,让幼儿主动地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方法、提高能力更加重要。这种获得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需要教师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并利用班级的环境设置有目的地探究学习区域,帮助幼儿自我感知、学习、提高。

猜你喜欢
小雨蚯蚓爱心
爱心树(下)
卧薪尝胆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画蚯蚓等
揭秘蚯蚓的10大秘密
一箭之仇
假途灭虢
一鼓作气
保护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