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运动队课余训练管理的探讨

2021-01-09 00:36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运动员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事实上,所谓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与之相关的体育活动。随着课余训练课程项目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学生在日常训练过程中的体育训练结果,最终往往能够决定其最后的训练效果。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余训练也理所当然地就成了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和训练项目。

一、高职院校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在进行课余训练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其主要针对的是体育特长生,并且多数都是以运动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化训练的。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大体上都是秉承以往的教育教学方针,而这也是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对高职学生展开课余体育训练具备特殊的影响意义,在高职院校范围内实施并开展课余训练实际上又极具价值性。其一个方面是借助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锻炼体质,同时在培训过程当中选拔出一大批比较拔尖的学生。对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很有帮助作用。利用日常训练一些尖子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院校总体体育水平,又可以起到激励其余学生的作用。除此之外,在高职院校内展开体育课余训练,更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这就更有助于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学习风气,基于此,它可以同时对学生素质培养及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综合学校实际特点建立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1]。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余训练现状

(一)体育课余训练的经费保障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课余训练的费用都源自院校下拨的体育活动经费,但从一系列调查当中发现,现阶段院校持有的资费根本不能满足课余训练活动经费的需求,而且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在勉强维持活动的正常展开。只有很小一部分院校活动经费是充足的。基于这样的实况,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当中为了减少开支就不得不舍弃一些比较弱势的训练项目,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使得学生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损害。立足经费问题方面,实际使学生的参赛机会被剥夺掉了。此同样也是在考察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对于当前高校的体育课余训练活动而言,其中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活动经费不足。相反,如果高职院校学生在课余体育训练方面水平表现得不到位也就难以被各界人士所关注,无法得到相应的援助。如此后来的教学经费短缺就成了一个长期的问题。

(二)体育课余训练的场馆设施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课余训练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完善的场馆设施设备,只有在这样的硬件条件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认真对我国目前的体育课余训练场馆数据进行分析会惊奇的发现,其中我国体育馆平均仅有0.8 个,而田径场仅有1.4 个,足球场仅1.4 个,篮球场的平均数量为11.9 个。这说明了当前体育场馆的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开展训练的需要,随着高职院校体育器材老化问题和更新不及时问题日渐突出,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余训练的实际教学水平。而之后的教学中就必须以这些作为主要立足点来想办法克服这些问题[2]。

(三)体育课余训练管理机制

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余训练管理现状来看,有关管理机制依旧不是很健全,而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其本身课余训练的项目开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参与校级竞赛,换言之,赛事规模小不说,次数也少,被关注的可能性也就减小了许多,这同样是影响和制约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余训练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对此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特别重视并加强这方面相关工作开展的力度,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度,并且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课余训练教学工作的水平,满足与时俱进的历史发展需求[3]。

三、运动队的管理机制

(一)对教练员的管理

1.拓宽知识面,提升能力素质

对一些教练员的在职学位做出计划性的安排,并选派一些教练人员参与相应的培训学习。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公共体育教研室基本安排4 人攻读在职硕士学位,并有10 人次参加全国范围内的学术性报告会,除此之外也包括教练员或裁判员的培训学习等。

除了必须掌握一些比较基本的理论之外,又要求对运动员的生理学以及心理学、体育管理学、教育学、社会科学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科知识的掌握,持续性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知识储备量,以此来全面提升有关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避免工作盲目地进行,保证所有的训练都能够按照有关客观要求进行,从而让运动员之间获得更多的语言交流沟通的机会,加强心理沟通,提高信任度,增加实践训练的机会。

2.全程跟踪,对症下药

想要搞好管理工作就必须先深入地了解人之后再关心人。虽然表面上队员的喜怒哀乐与训练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训练员的情绪却会影响到整体的训练效果。比如,训练中有学生之前有一些摩擦,或者是学习中存在困难,家庭变故以及考试成绩不理想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后面学生的训练效果和参与积极性。所以,教练员平时要注意观察,发现队员当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同时还必须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其排忧解难,防止因此而影响到后期的训练任务[4]。

(二)对运动员的管理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运动员的道德素质

竞技体育表面上看起来激烈但其在实际训练中却非常残酷,运动员们为了拿到优异的成绩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其中,迎接各种挑战,实际训练当中这些人往往都承受了许多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并且也做出了超于常人的付出和努力,而这恰恰是源自坚定效益的支撑。训练中我们经常性提醒队员要懂珍惜,懂回报,懂感恩。一个运动员何谈成功,其一定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别人不能付出的东西,而且在脱离集体和组织的时候也很难有所作为。运动员身上与生俱来地肩负着为国争光的光荣使命,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独生子女都娇生惯养,怕苦怕累,个人乐观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严重,这些力量都在不断侵蚀着整个运动团队。基于此,要求运动员们要认真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并且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工作。

2.以制度促提高,培养全面合格人才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多且时间紧、任务重以及专业性强等方面,而对于这些人来说,毕业之后多数也都会从事一些一线应用型工作。如果运动员参与到课余体育训练当中,会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产生影响。究竟应该如何合理地处理好运动员的专业课学习及体育课余训练之间的关系呢?也是开展运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运动员的管理应该秉持合理调整好专业课学习与体育课余训练的时间,使二者协同进行,互不影响。基于此,公共体育教研处和教务处以及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就制定了《运动员专业课学习成绩的管理办法》。该规定是按照训练的宗旨制定的,采取实施比较基本的鼓励加分制和分值制度,促使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紧密关联起来,由制度方面帮助提升运动员的参与积极性。近几年在相关制度的制定方面紧紧地贴合学生的实况,以此来激起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旨在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三)加强目标管理

1.目标要具体

开展体育训练目标的管理工作一定是依照既定的工作目标要求来进行训练的,此对于目标的制定要求一定要具体,在制定和落实训练课程时需要明确每次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等内容。比赛过程中对队员的训练水平也要做出一定的要求和规定。通过对这一系列指标内容的实践应用,对运动员进行开展全方位实效性管理。

2.目标要从实际出发

要求训练目标的制定必须恰到好处,且尽量高于本人的能力,以此来激起运动员的上进心。这种上进心应该从点滴之中渗透进入实际训练之中,并使得运动员能够精神振奋,制定目标时必须实事求是,否则容易打击运动员的积极性,无法将其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6]。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各个院校开始对体育训练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全面提升国民体育训练水平,对于提高基本的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是极为有利的,同时在训练当中也更加应该侧重于体育训练精神的渗透与宣扬,指导运动员不断突破创新,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成绩。基于此,高职院校开展课余训练管理工作实际上是达成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目标的最佳途径,也是支持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余训练工作开展的一条绝佳方式,可以为我们国家体育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综合性全能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训练运动员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