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及其防治措施

2021-01-10 02:10廖修菊贵州省黔东南锦屏县固本乡扶贫工作站556703
兽医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蛔虫病蛔虫虫卵

廖修菊/贵州省黔东南锦屏县固本乡扶贫工作站 556703

目前养猪业是我国畜禽业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与国际接轨。但是疫病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一大威胁,其中蛔虫在养猪中较常见,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严重的寄生虫之一,寄生在猪小肠内引发猪蛔虫病,影响猪只发育和健康,且该病的感染率很高,容易引起继发感染,不利于养猪业发展。

1 猪蛔虫病的病原和流行病学

1.1 病原猪蛔虫病的病原是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包括成虫和虫卵,属于蛔虫科蛔虫属。其中,成虫的虫体呈现两端较细、中间较粗的圆柱状,体表光滑,有厚角质层。新鲜虫体呈淡黄色或淡红色,死亡虫体为苍白色。雌蛔虫长约20 ~40cm,成熟雌虫1d 内可产约十几万只虫卵。虫卵分为受精和未受精两种,受精虫卵为短椭圆形,呈黄褐色,卵壳由四层组成,较厚,从外向内依次是蛋白膜、卵黄膜、几丁质膜和脂膜,最外层凸凹不平。在适宜的温度下,虫卵在3 周内会发育成成熟虫卵。猪蛔虫的致病作用体现在幼虫和成虫的机械作用、继发感染、夺取营养这三个方面。

1.2 流行病学猪蛔虫的流行病学特点有:一、流行广泛。原因有成熟雌蛔虫的繁殖能力强;虫体对外界不良环境和普通消毒剂的抵抗力强,极易生存,这与各层卵膜有直接关系(蛋白质膜可防紫外线、几丁质膜有隔水作用、卵黄膜和脂膜能保护胚胎,不受化学侵蚀);生活史简单,蛔虫具有卵生、需体内移行、土源性等生活史特点。二、该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所有季节均有可能发病;三、猪为易感动物,3 ~6 月龄的仔猪最易感。四、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和胎盘。健康猪只采食带有虫卵的饲料、饮用被蛔虫污染的水等都能被感染。

2 猪蛔虫病的致病原因和诊断方法

2.1 致病原因

2.1.1 卫生条件差如果猪舍内的粪污不及时清扫,大量蛔虫虫卵被排出后可污染猪舍,猪只的随意走动会导致虫卵污染饲料、饮水、舍栏等,人工在清理粪便时鞋底可能也会黏连一部分虫卵,将其带到其他猪舍,这样就会导致虫卵的散播,感染健康猪只。母猪乳房若带有蛔虫,哺乳仔猪吃奶时也会被感染。另外,不重视饲料仓库的清扫,地面、饲料运送车、饲料袋等常带有粪便,也会引起群发感染。

2.1.2 饲养管理不当猪蛔虫病的流行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很大关系。一是猪舍设计不合理,导致猪只任意走动。二是饲养营养不合理,特别是维生素缺乏,增加仔猪被感染的可能性。三是工作人员对消毒和饲养等各项工作细节落实不到位,未做到科学、全面、细致的饲养。

2.2 诊断方法该病的诊断方法有实验室诊断和剖检法。前者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若在1g 粪便中检出1000 个蛔虫卵,即可判定为猪蛔虫病;涂血片镜检法:取1 滴耳静脉血制成血涂片,干燥后进行瑞氏染色、镜检,观察未发病细菌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后者是通过剖检查看是否含有蛔虫,因为蛔虫会侵袭猪体内的肝脏和肺脏等器官。

3 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1 临床症状较其他猪群,3 ~6月龄仔猪的临床症状最严重,仔猪在感染早期有轻度湿咳、体温达40℃,较严重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呼吸困难、营养不良、消瘦、出现全身性黄疸等。有的生长发育变缓成为僵猪。感染更严重时,伴随呼吸困难、急促而无规律、呕吐、拉稀等症状,身体逐渐虚弱,甚至死亡。对于6月龄以上的猪群,如果蛔虫数量不多且营养状态良好,则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是大多数因肠道机能的受损而出现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成年猪群由于较强的抗病力,能忍受部分蛔虫的侵害而无明显病状,但依然是该病的传染源。

该病的致病因包括蛔虫的机械运动,幼虫在移行过程中导致肝出现小点出血、肝细胞混浊、脂肪坏死和肺部出血肿胀,而成虫可损伤小肠粘膜,导致肠破裂、肠穿孔引发腹膜炎和胆道蛔虫症。因此,当蛔虫数量过多引起肠道堵塞时,出现发烧、拉稀、食欲废绝、腹部剧痛,常经6 ~8d 死亡。

3.2 病理变化蛔虫危害猪的三大器官是肠、肝脏和肺脏。初期有肺炎病变,肺组织致密,表面有大量出血斑点,用幼虫分离法处理后发现肺、支气管和肝有大量幼虫。大量成虫寄生时,可见卡他性炎症、出血或溃疡;肠破裂时可发生腹膜炎和腹腔内出血。因胆道蛔虫症死亡的病猪可发现蛔虫钻入胆道,使胆管堵塞。

4 猪蛔虫病的防治措施

4.1 治疗措施目前已经有一些用于猪蛔虫病的治疗药物,包括伊维菌素、驱蛔灵、噻苯唑、丙硫苯咪唑(抗蠕敏)、敌百虫、左旋咪唑等,不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不同,比如伊维菌素的剂量是0.2 ~0.25mg/kg,可口服、混饲或肌肉注射;而丙硫苯咪唑的剂量是20 ~30mg/kg,1 次服用。当然,具体的药物选择、使用方法和使用频率要根据病猪的病情而定。

4.2 防控措施

4.2.1 定期驱虫因雌蛔虫的高繁殖力,蛔虫数量较多,因此定期展开猪场的驱虫工作是预防该病的最佳策略,以保障猪场内无蛔虫,降低发病概率。在该病的流行期内,猪场在春秋季各驱虫1 次。育肥猪分别在断奶后2 个月和4 个月各驱虫1 次以降低仔猪的带虫量;母猪在配种前和怀孕期间各驱虫1 次。

4.2.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猪场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猪舍内外要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通风、更换垫草料。应格外注意产房舍的卫生清洁,保障其内无蛔虫。此外,注意猪舍内的阳光充足,避免阴冷潮湿。猪舍内的料槽、用具、圈舍等要定期消毒处理,消灭蛔虫,避免受到粪便污染,消毒水可采用20%~30%热草木灰水或3%~5%热碱水,保证猪只的饲料和饮水安全。有条件的猪场可引进先进的饮水设备,减少猪只活动而污染饮水。

4.2.3 加强饲养管理哺乳仔猪易受感染的原因在于其抵抗力水平低,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力,保持健康体质。首先,饲料营养要均衡、科学,尤其要保证微量元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另外,也要注意观察猪只是否有拱土和饮用污水的习惯。断奶仔猪及时分群,且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减少不同猪舍间的猪只互相接触。进行户外活动时,尽量是同猪舍的猪只一起活动,避免不同猪舍的猪只自由混合活动。

4.2.4 严格引种管理严格控制从外界引进猪种,在该病流行期间,最好全进全出管理。若需引进猪只,最少驱虫处理1 ~2 次后再混群饲养,以免病原体带入猪场。

4.2.5 无公害化处理粪便粪便必须进行无公害化处理,清除出圈的粪便和草料等物运送到离猪舍较远的场地,最好建设沼气池或发酵池,进行堆肥发酵,或挖沟沤肥,彻底消灭蛔虫。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虫卵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不同垫料对黑水虻虫卵孵化的影响
和它一起笑
猪蛔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蛔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4 ℃无氧保存时间对绵羊粪便中线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