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伟
(绥中县农业事务服务中心,辽宁绥中125200)
非洲猪瘟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已经形成了流行性的特点,并且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是现阶段养殖行业稳步发展的关键基础,并且有助于降低此类疫病的扩散风险。相关人员应结合非洲猪瘟的疫情传播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疫情防控过程中的问题与难点,进而推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非洲猪瘟的传播与扩散,给养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还给生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制约性的影响。为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生猪以及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并结合有效的整改手段,保障此类产品的合理化供应。
现阶段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过程中,由于缺少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作为指导,导致相应的预防手段以及管理制度逐渐呈现出了形式化的特点。同时,管理体系的缺失,无法保障防疫责任制度的有效落实,且难以为养殖人员的素质培养提供指导方向,导致养猪场的内部管理工作出现了混乱状态。
由于养猪场缺少管理体系作为良性运转的支撑,导致养殖人员缺乏专业化的饲喂以及管理意识。并且大多数养殖户都认为使用剩余物饲喂生猪,既可以废物利用,又能够节省成本,这种错误理念造成了利用餐厨剩余物喂猪的普遍现象。由于此类物质当中含有较多的病原微生物,所以极易引发非洲猪瘟。
流通以及运输行业加快了自身的发展脚步,导致猪肉以及生猪制品的流通速度也随之提高,当染病产品被直接投放到市场当中,则会扩大市场当中的疫病传染渠道。此外,在对相关产品的加工过程中,若无法将病菌进行灭活处理,也会增加疫病的传播风险。
非洲猪瘟的流行给养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导致养殖户对于生猪复养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缺少充足的资源支持,所以养猪产业难以实现快速转型。此外,生猪复养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当相应的管理、防疫以及消毒措施不到位时,复养工作难以开展。
加大对疫病防控的宣传力度,可以帮助养殖人员及时意识到开展非洲猪瘟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够促使养猪场积极地建立防疫人员队伍,并结合专业化的疫病处理措施,重点加强对相关病例的发现、识别、检测以及消毒等工作的管理,从而达到提升人员诊断能力的目的。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为养猪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由于非洲猪瘟的相关疫苗尚未达到良好的防控效果,因此,目前为了能够有效防控疫病扩散,相关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捕杀等生物型安全防控方法,通过对病源的控制,来强化疫病的防护成果。此外,养猪场还需要自觉遵循封闭式管理理念,并尽量减少人员以及车辆的进出,并对场地实施合理化的消毒作业。在保障防控效果的基础上,对场内实施全方位的消毒处理。
开展高效化的检疫工作,是现阶段防控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所以在检疫环节还需要融入相关的法律条例,并加大执法力度,监督养殖人员需遵循合理的饲养标准,才能促使养猪场逐渐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相关条例当中还应当对生猪的饲养工作做出明确规定,严令禁止饲喂泔水等餐厨剩余物,对疫病的传播实施有效管理,进而发挥出检疫工作的防护作用。
充足的人力资源是实施非洲猪瘟疫情有效防控工作的基础保障,实现对人员的合理化调配,能够促进检疫工作的实施效率。相关部门应及时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工作,确保养殖人员以及防疫人员都能够对此类病毒具有充分的认识,并在加大管理的基础上,促使其充分掌握相关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理技能,进而提升区域化的疫病防疫水平,从而满足新时期防控工作的需求。
非洲猪瘟等疫病的传播,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随着疫病的扩散,也将给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有效解决现阶段的非洲猪瘟防控困难等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建设专业化的防控策略,结合有效的宣传手段,加强各部门人员对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通过树立良好的防护意识,提升防疫质量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