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控

2021-01-10 09:41刘胜
饲料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病牛病毒性奶牛

刘胜

(永城市畜牧局,河南永城476600)

奶牛养殖期间会受到多种病毒的影响而引发疫病,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而引起的一种变异性比较强的传染病,如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对奶牛的机体产生较大影响,无法保证奶牛的生产性能,出现繁殖障碍或者持续感染等情况,不利于养殖场的持续发展。因此,养殖户需要了解奶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在发病后能够及时做出准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防控,以此降低该疾病对奶牛生长及生产造成的影响。

奶牛病毒性腹泻也称为黏膜炎,属黄病毒科瘟疫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可引起奶牛肺炎、严重腹泻、消瘦、产奶量下降以及消化道黏膜炎性糜烂、肠壁淋巴组织坏死等症状。感染后的奶牛主要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大多数奶牛在感染了慢性型病毒性腹泻初期不容易被发现,而感染了急性型后,很快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应根据发病特征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对奶牛身体产生的影响,控制疾病扩散。

1 流行特点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近年来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感染率持续很高,常呈隐性感染,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80年我国从国外引种将此病带入国内,并随着国内奶牛的各地调运,导致疫情不断扩散,使得一些牧场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

患病奶牛和带毒奶牛是主要的传染源,病牛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含有病毒,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水平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新疫区发生急性病例的概率较大,老疫区急性病例较少,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隐性感染率在50%以上。奶牛病毒性腹泻没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而春季与冬季的发病率比较高,不论是何品种、年龄的奶牛均可感染发病。6~18个月的奶牛感染者居多,发病率约占5%,死亡率占90%~100%。该病经常呈暴发式流行状态,水牛、黄牛、绵羊、山羊、猪等都是易感染动物,并可带毒传播。

2 临床症状

急性型:病牛突然发病,在2~3 d内体温升高到40~42℃,而后下降到正常状态。病牛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心跳加快、流涎、呼吸频率较快、呼气恶臭等症状。病情加重后期口腔黏膜出现损坏、糜烂等症状,奶牛流涎症状严重,并出现水样腹泻的症状,发病后期粪便中带有黏液和血液。部分病牛的蹄部也会出现皮肤损坏、糜烂的情况,影响正常行走。

慢性型:这类病牛的发病症状不明显,体温不会出现大幅度升高的情况,但是也略高于正常体温,出现腹泻症状的比较少,通常会出现鼻镜病变、眼部分泌物增多以及口腔发炎和蹄部趾间糜烂等症状。部分病牛会出现间歇性腹泻的症状,病牛脱水比较严重、快速消瘦,如不进行及时治疗容易导致病牛死亡。感染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奶牛一般在1~2周内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容易受到其他有害菌的影响而引发继发性感染。

3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病牛和体内携带病毒的牛是病毒性腹泻的传染源,病牛的血液、身体内部组织、身体分泌物、粪便、乳汁中都存在病毒,以上物质与健康牛接触后通过呼吸道、口腔进行传播,也会通过生产、交配等途径进行病毒传播。

4 诊断

4.1 临床症状诊断

感染病毒性腹泻病的奶牛表现的临床症状比较少,牛群中只要少数病牛会出现轻微症状。有时也会出现整个牛群突然发病的情况。一般会根据病牛的腹泻症状进行疾病诊断,观察病牛的体温,如果出现体温高达40~42℃,粪便呈水样、气味恶臭且存在黏液和气泡,则可以诊断为急性型。对于日渐消瘦、生长发育缓慢且出现跛行症状的病牛,可以诊断为慢性型。

4.2 血清学诊断

为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常还会采用血清学诊断的方式。中和抗体检测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得到保障,但是有些病牛在免疫耐受阶段血清呈阴性,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

琼脂扩散试验在操作上比较简单且可以快速获取效果,但是敏感性比较低。实际诊断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5 防控措施

病毒性腹泻是奶牛养殖期间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病牛的临床表现症状较为多样。若想对该病的发生进行有效防控,必须能够对病牛进行准确鉴别并进行淘汰处理,以防病牛出现持续性感染的情况,对于垂直感染的情况也要进行有效控制。在养殖期间需要做好检疫工作,对于持续性感染病牛进行扑杀。但是由于染病牛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容易引起注意,不能及时确诊,可能会出现持续排毒的情况,从而导致该病大面积传播。养殖人员必须要重视病牛的鉴定和淘汰处理工作,其是控制疫情、降低损失的重要途径。

同时,对于外来引种必须要做好检疫工作,以防引入病毒。引进牛进入养殖场后需要隔离观察,也可采用实验室检测的方式对引种牛进行检测,确定全部呈阴性后才能与养殖场内原来的奶牛混合养殖。一般需要进行免疫接种来增强奶牛的免疫力,通常会选择灭活疫苗或者弱毒活疫苗,在特定的阶段对奶牛进行接种。妊娠期奶牛不能进行免疫接种,可以在犊牛出生后初乳免疫力消失后进行首免,首免后21天进行加强免疫,之后每间隔4~6个月免疫接种1次。

对于染病牛也需要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治疗,要及时给病牛补充水分,以防出现脱水情况,实现对胃肠黏膜的有效保护。选择合适的止泻强心补液,能够提高病牛免疫力,缩短康复周期。还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6 小结

养殖户在日常管理和养殖过程中必须做好疫病检疫工作,注重外来引种牛的检疫与防控,以防引入病毒对养殖场内奶牛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发现奶牛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给有关部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证疾病的防控效果,从而保证奶牛的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病牛病毒性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晚秋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奶牛吃草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