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脚踏大地探月圆梦

2021-01-10 09:20赖盈盈何登成
晚晴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欧阳嫦娥

赖盈盈 何登成

人才兴则贵州兴,人才强则贵州强。

11月24日,贵州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欧阳自远等4人“贵州杰出人才奖”。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如今的贵州聚人才而善得、得人才而善用、用人才而善成。

在贵州,提起著名科学家,总会想起欧阳自远;而在1935年出生于江西吉安的欧阳自远看来,“嫦娥奔月”的每一步,总伴随着自己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贵州。

还记得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绕起来了,绕起来了!”测控大厅内,身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的欧阳自远激动得潸然泪下。

这一幕,是欧阳自远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也深深烙印在无数贵州人的记忆中。在贵州,提起科学家,人们自然就会想起欧阳自远。而在欧阳自远看来,他在“探月工程”科研任务上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贵州。

“感谢贵州提供了这一方宝地,能让我安心做科研。”11月24日,欧阳自远获贵州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他在采访中接连说了三次“非常感谢贵州人民的关心和支持”。

欧阳自远1935年出生于江西吉安,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贵州省科协荣誉主席。1966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后曾任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和贵州省科协。

1966年,欧阳自远带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6名成员和200余名其他专业的科研工作者,第一次踏上了贵州这片土地,由此逐步建设起贵州目前唯一一所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也就在那时,我正式加入了‘贵州籍’,开始了在贵州的科研岁月。”欧阳自远说。

早在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时,欧阳自远就燃起了对人类空间时代到来的无限向往。“我们搞地质的像小蚂蚁一样在地上爬来爬去找矿,人家的卫星绕地球转几圈就比你搞得清楚。”从此,他开始探索从地球化学向天体化学领域的拓展。

“去不了月球和火星,那就研究天上掉下来的东西。”欧阳自远选择的第一个研究对象是陨石。球粒陨石是构成太阳系八大行星、月球和小行星的初始物质,其他陨石是行星、月球和小行星撞击破碎后的碎块,是研究月球科学与行星科学的基础。

1978年,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带来了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1克“阿波罗”登月航天员采回的月球岩石与土壤样品。这件样品一半留给北京天文馆,向公众科普月球知识;另一半,则被欧阳自远带回贵州开展研究。

“样品一到贵州,我马上将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组织在一起,进行各类研究分析。”欧阳自远说,“先做各种非破坏性测试,再做各种破坏性分析测试。最后,我们科研团队用这0.5克的小石头,写出了14篇论文,甚至确认了它是来自美国航天员登月时采集的70017-291号样品。”

“中国是有能力搞月球探测的!”这份信念如同种子一样,扎根在欧阳自远心里。1993年起,欧阳自远团队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中国月球探测科学论证。2004年1月,孙家栋和欧阳自远带领专家组起草完成《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立项报告》,获得国务院批准立项。

2007年,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迈出了中国绕月第一步;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带着“玉兔一号”月球车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2020年,嫦娥五号完成了中国首个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如今,“绕、落、回”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都实现了。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走得更快更远,为了抢占深空探测领域科技制高点,作为月球探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的欧阳自远丝毫未敢停歇。他说,要扶持培养更多年轻后备力量,让他们在解决当代科学问题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更多用武之地。

欧阳自远对贵州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团队建设充满信心:“贵州为中国航天事业输送了许多骨干力量,比如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測、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等领域的重要岗位都有贵州籍科研人员,还有不少科研力量汇聚在中国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成为中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的学科带头人。”

现在,欧阳自远虽然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工作,但他语气坚定地说:“我永远是贵州人,永远留恋贵州。”(来源:《贵州日报》)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院欧阳嫦娥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中国科学院1977年工作会议与全国科技工作的拨乱反正
我家的健忘老妈
筋斗云
欧阳丽作品
“嫦娥”为何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