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四点历史回顾

2021-01-10 00:34雷洁
西部学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思想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建党一百年之际,回顾党的历史可获得四点启示:(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奠定社会基础;(二)为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提供动力支持;(三)为党领导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立基本遵循;(四)为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提供行动指南。“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党的历史上闪烁着真理光芒,是中国共产党常讲常新的伟大理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历史回顾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3-0008-03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庄严承诺。我们党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那么,回顾这一思想发展历程,“人民”指哪些群体?“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体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起到什么历史作用?

回答清楚上述问题,有助于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内涵,能够更加坚信这一思想作为党的执政理念的科学性,也更加坚信该执政理念用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奠定社会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是谁?有关这一问题的回答,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论著中曾经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民”即是无产阶级,因为“这个阶级构成了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1]。列宁则认为,“人民”即工农联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人民”做出深刻的认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左翼是我们的朋友”。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范畴。”[2]解放战争时期,“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的都属于人民的范畴。”[3]其中,工人、农民是人民的主体。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通过党在革命运动中的群众路线体现出来。毛泽东坚持了马克思的群众观,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作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长篇调研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用了大量的事实去肯定了农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例如,要放手去发动群众、去组织群众、去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并且指出如果脱离群众就会造成错误的出现。大革命失败后,他深刻指出:“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打的。”[4]这种革命依靠人民、革命为了人民的思想,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写照。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为了抵抗日寇入侵,赢得全国性胜利,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促成抗日大联合。“抗日、抗日,是谁之力?离开了工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你就不能走动一步。”[5]“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使广大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了身,广大农民积极参加支前运动,展现出一幅宏伟壮观的人民战争历史画面。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党领导土地革命斗争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掀起土地革命斗争过程中,通过宣传贯彻“打土豪,分田地”“穷人翻身得解放”“参军保田”等思想,发动起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巩固了革命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成功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其次,抗日战争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通过贯彻“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方针,争取到了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再次,在解放战争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扭转中国命运、打败蒋介石反动进攻的过程中,通过贯彻“人民战争”思想,掀起了广大人民参军参战,使国民党反动派陷入人民战争的包围之中,最后,一举夺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无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还是在抗日战争中,还是在解放战争中,党确立的“以人民為中心”思想,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汇聚起巨大的革命力量,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社会基础。

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提供动力支持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后,这一时期的“人民”是谁?新中国成立后党成功地领导了生产资料的三大改造,我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从这时起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此时国内阶级矛盾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剥削阶级已被消灭,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确立起来。1957年初,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2]其中,工人、农民仍然是“人民”的核心群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通过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如何尽快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是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首先,在作风建设上,党领导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①,通过正风肃纪保证了党不因曾经取得的胜利而发生性质上的改变,使党在执政以后依然能够与群众保持紧密的关系。其次,从社会主要矛盾的确立上,党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中共八大提出我国主要社会矛盾“已由原来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要求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从社会主要矛盾确立上看,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最后,从生产关系的形成上看,保障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是在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完全掌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采取生产资料的单纯公有制还不适合我国当时的国情,但从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来说,生产资料公有制使人民成为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了国家权利的主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决贫穷落后面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坚持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了人民利益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党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制度建设中,一边克服党的不良作风,做到正风肃纪,加强了黨在群众中的威信,一边给予人民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充分激发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独立自主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第二,党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当把社会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时,党就已经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这样做保证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第三,党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崭新的社会制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经过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实质性改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深刻认识到自身所处地位的优越性,由此产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热情。毛泽东曾说过;“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3]“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保证,也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党领导改革开放实践向纵深发展确立基本遵循

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又是谁?对此邓小平在1979年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对曾给予知识分子的错误判断予以纠正,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肯定了知识分子的人民性质,把知识分子纳入了“人民”的范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把新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纳入“人民”范畴。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和团结新社会阶层的思想。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社会阶层,是继工人、农民之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通过党探索并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表现出来。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其中,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落脚点,同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②作为衡量改革是非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可见,改革开放从最初就没有离开“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方向。上世纪90年代,我们党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基本要求,体现人民的利益是党的建设重要方向。本世纪初,党中央在围绕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以人民利益至上为价值方向。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有效地解决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曾经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单一公有制向多种所有制转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单一按劳分配方式向多种分配方式转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变化,同时带来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的诸多困惑。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怎样确立关于改革得失成败的衡量标准问题,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支持。上世纪90年代,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剧烈动荡之后,党仍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建设指导思想,明确了党的历史方位和应承担的职责,有效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本世纪头十年,党仍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顺应了人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促进了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统一,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进入21世纪后仍然朝向正确方向发展。总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四、“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又是指哪些社会群体?针对这一问题,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要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6]。新时代党确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就是“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它像一条纽带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更大数量的社会阶层紧紧连接在一起,组成当代的“大联合”,即“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7]在内的广泛社会阶层。“大联合”构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力量,是当代“人民”的特殊指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通过探索和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体现出来。第一,政治上,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使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第二,经济上,强调我国的发展要放慢速度,从追求高速发展转到追求高质量发展上来,通过实现高质量发展使我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从而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第三,民生上,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和全面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增强。第四,党的建设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优良的作风凝聚民心,使我们党初心不变、民心永固,奋发有为。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使党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找到了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使党回答了在新时代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用”,而且用江山和人民的等价关系即“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强调了人民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权重和位置。在政治、经济、民生、党建各项工作的创新过程中,均围绕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进行构思擘画,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与信赖,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瞩目与赞许。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产党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也更加有底气和能力朝向强国梦奋斗目标稳步迈进,“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成为

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

注释:

①“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底至1952年10月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以及在私营企业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

②“三个有利于”: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0.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2.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82.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9-40.

作者简介:雷洁(1998—),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单位为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