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社团思政教育初探

2021-01-10 05:04彭乐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社团思政马克思主义

摘要:新时代,新实践,新任务,新阵地以及多年的经验教训,都要求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不断地变革与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发展,在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以及对教育者的自身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社团是由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学习、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加强、改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有效载体,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堂外实现理论内化与实践外化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抓手。

发挥好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社团的作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要充分重视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社团存在的问题

把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凝聚到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社团里来,从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是高职院校党团组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社团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社团缺少指导和扶持力度,各项规章制度并不完善,社团的管理并不健全,社团的领导机制不够明晰等等。

二、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社团思政教育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展开的不断深化的、形式越来越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支撑这一代青年迅速成长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深入阐释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也走上了加速路。教育部等八部门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这些变化让学校的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更多的创新,成为直达学生内心的“铸魂工程”。要想在高职院校发挥马克思主义社团的作用,就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马克思主义社团的管理,建立健全社团的领导机制,并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

(一)把课堂搬到社会中

思政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的思政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国的时代结合不紧、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态单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内涵亟待丰富等。

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悟。因为,现实生活是最好的人生课程,经历和体验是最好的教育。

这一代00后成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从一出生就享受着比父辈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的发展让青年产生了自信。他们是天生的爱国派,完全可以把思政的课堂搬到社会中、历史中,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变化就是青年人最好的教科书。高职院校中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场所。

(二)摒弃师生之间的单向教育关系

高职院校思政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党中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中央不仅为思政工作设计了蓝图,还绘制了施工图和路线图。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万物”的方式已经让青年一代“长”在了智能手机上,他们每天所接触到的信息海量、新奇、庞杂,甚至还有很多不良诱惑,这些都在消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效果。

当这代青年与智能“芯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教育就是不能让他们只做有“芯”人,而要成为有“心”人。這一代青年生活在信息极度发达的时代,很多人觉得现在的青年不好教育或者经常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恰恰说明他们是爱思考的一代。要清楚他们反对的、反感的是什么。一味地用自己的老经验来批评,正是他们反感的。

要让高职院校学生不对教育产生反感,就要摒弃师生之间的单向教育关系,创建一种“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被动服从的配角,而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经历者、体验者;同时教师也不再是命令者和裁决者,而是帮助者、引导者。

(三)思政课的改革尤其要避免僵化

思政课或者思政工作现在面临着两大难点,一个是如何做到真正入脑入心,另一个就是知行合一。要解决这些难题,首先要求思政课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有信仰有情怀的人,要有人格魅力。

思政课教师要真正实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文化人,不仅需要系统的安排和精巧的设计,更需要教师注重面对历史、面对时代、面对行业、面对生活。

因此,要坚持双管齐下,扩大队伍规模。坚持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尽快配齐思政教师队伍。还要坚持分类指导,畅通发展路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主体要进行评价制度改革,打破唯论文、唯科研、唯数据的常规,把教学质量、育人成效作为衡量的主要依据,引导思政教师专注思政教育、做好思政工作,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总之,在思政课的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能过于僵化,不能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要纠正形式主义。并且,在当前师资相对紧张,特别是优秀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可以相对放宽一些班额要求,让那些非常受欢迎的老师进行大课堂的讲课,同时对有疑惑的同学辅之以面对面或线上的个性化辅导。

三、结语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变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将符合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双重呼唤的积极回应。

高职院校中的马克思主义社团,是发展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领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所指出的:“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握好时、度、效”,“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其中蕴涵的时间观意味深长,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战略性指导价值。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兴起与繁荣,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和新载体。实现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2006.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彭乐,男,1980.8出生,汉族,山东威海人,硕士,威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社团思政马克思主义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