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西路军精神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引领研究

2021-01-10 05:04张改娟魏文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大学生党员

张改娟 魏文杰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难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一系列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时代特色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精神财富。红西路军在复杂的战斗环境中与敌人奋战四个多月,为执行党中央战略计划,打通国际交通线,支援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支队伍在战斗中锻造出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中的中流砥柱,将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中,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个人党性修养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党的事业的接班人。

关键词:红西路军精神;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的红西路军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9年8月20日,国家领导人参观了位于甘肃高台的中国工农红西路军纪念馆,并且在参观时强调,西路军所做出的贡献不可替代、不可磨灭,将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将红西路军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之中,用红西路军精神涵养大学生党员思想、意志和品格,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深远。

一、红西路军精神的内涵

红西路军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表现出对革命理想事业无比的忠诚和坚定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和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即绝对忠诚与党,坚决听党指挥的的精神;胸怀崇高理想,革命信念坚定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视死如归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一)绝对忠诚与党,坚决听党指挥的担当精神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一个强大的民族一定是要有铮铮铁骨的英雄做支撑的,而英雄之所以光辉伟岸,备受人们爱戴除去品行端方,本领过人更是因为其心怀天下,敢于担当,志于担当的精神。红西路军奉命西渡黄河,执行打通国际路线的“宁夏战役计划”,孤军深入河西走廊,在几近绝境的条件下与敌人殊死搏斗,即使困苦,绝不后退,即便失敗,绝不变节,后来,红西路军指战员中的一部分又再次回到革命队伍中,在以后的工作需要他们的时候再次担当重任,做出贡献。如九军政委陈海松在梨园口身先士卒,在阻击马家军的疯狂进攻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军长孙玉清被俘后因拒绝投降而被杀害;刘瑞龙、魏传统等在张掖狱中组成地下党支部与敌斗争;刘德胜、王定国等组成张掖地下党支部营救西路军失散的干部战士。[1]综上红西路军精神的首要表现便是绝对忠诚于党,坚决听党指挥,党旗所指便是方向所在,人民所需就是献身之处。在面临问题困苦之时,勇敢上前,用切实行动彰显一个党员该有的时代担当。

(二)胸怀崇高理想,革命信念坚定的革命精神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所有思想和行为的核心力量来源,理想信念影响甚至决定思想行为的方向乃至结果。董振堂军长在动员时讲过:“革命一定会胜利,自由幸福的日子一定会到来”。西路军战士在与敌人战斗到最后一人时也不曾放弃,在他们心中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他们一定看得见,但至于自己会不会看见早已无关紧要,因为自己坚守的理想是正义的,即是正义,便值得牺牲一切去坚守。尽管西路军失败了,许多将士经受诸多委屈,应有的待遇与荣耀也与他们无缘,但他们忍辱负重,革命立场从未变过,革命信念更是历久弥坚,后来更是用自己的的行动向党和人民证明自己的革命理想从未改变,自己的革命信念依旧坚定。

(三)不畏艰难险阻,英雄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在真正的英雄面前,一切困苦甚至死亡都是不足为惧的。西路军战士都经过长征,三过草地,两翻雪山,更为艰难惨烈的便是在孤军奋战,缺衣少粮少弹药的情况下与凶狠残暴的马家军血肉相搏,凉州四十里铺、倪家营子的战斗更是惨烈已极。但自始至终,他们不曾生过半分退意。不畏艰难险阻,革命信念坚定的战斗精神在西路军短暂的历史中表现的极为突出。在这个精神的影响下部队焕发出来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西路军指战员,为完成党中央及军委所赋予的任务,表现突出,用羸弱的身躯抵御寒冷和饥饿,用强大的精神武器和敌人殊死搏斗,在最困难、最危急的时候,全体将士相互激励着,绝不向困难投降,战斗到最后一分钟。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这是红军队伍不怕死精神的真实反映,表现了西路军战士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二、红西路军精神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价值剖析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的先锋模范与排头兵,是党员队伍新鲜又具备活力的储备力量,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大学生党员党性的培养无论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实现还是对党的建设乃至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都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红西路军精神是红西路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绝对忠诚于党,坚决听党指挥的担当精神;胸怀崇高理想,革命信念坚定的革命精神;不畏艰难险阻,英雄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切实体现,同样,红西路军精神对大学生党员党性的培养和提升具有宝贵的价值。

(一)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红色“钙片”

国家领导人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那么,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钙”应从何而来?大学生党员由于年龄,身心发展特征,社会阅历等条件的限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认知受情绪影响较大,尚未形成明确稳固的三观,对国内外的形势不能够深刻把握,容易被纷繁复杂的表象迷惑,易受新潮,模糊乃至错误思潮的干扰从而消磨甚至丧失党性,鉴于此大学生党员必须在精神上“补钙”,红西路军精神就是可供其吸收的红色“钙片”。[2]红西路军精神的首要表现就是对党,对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和坚定信念,这是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的根基和力量源泉,对党的绝对忠诚是指引大学生党员前行的方向所在,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是支撑大学生党员前进的力量所在。

(二)是构筑大学生精神家园的红色“分子”

一个进步且强大的民族必然具有悠久丰富的精神家园,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定也有着丰富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涵养着人的品格,指引着人的行为,对于精神家园的建设则显得尤其重要,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关乎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分子”。大学生党员作为国家的栋梁更是具有不容推卸的责任,要胸怀崇高理想,坚定革命信念,“舍小我而顾大家,忘小乐而行大志”便是我们精神家园的底色。红西路军战士在那艰难困苦的绝境成就感人肺腑的壮举无不因为每个人心目中都深深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他们身上,始终坚守着“革命一定会胜利,自由幸福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的崇高革命理想。这种精神同样也是铸就大学生党员精神家园的红色“分子”。

(三)是开启大学生人生真谛的红色“钥匙”

大学生是民族的脊梁,大学生党员必须是先行者,其打开人身大门的钥匙必须是与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紧密结合的,我国在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面对着很多的危险与挑战,体现在大学生群体中便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存在,对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建立危害极大,而大学生党员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自我教育和自我革命,以“无我”和“厚实”来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标准,以深刻理解和践行“利他”情怀,胸怀大局,甘愿牺牲和奉献作为开启人生真谛的红色“钥匙”。红西路军在撤进祁连山后最危急时刻,妇女抗日先锋团战士剪去长发、女扮男装,接替红三十军268团阵地,掩护主力撤退……这就是西路军精神中“不畏艰难险阻,英雄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也是大学生党员应该接续和传承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3]

三、红西路军精神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引领作用

红西路军精神是西路军全体将士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财富,是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大学生党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党员艰苦奋斗的精神的“活教材”,红西路军精神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引领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一)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的核心线索,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经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持久行动的精神动力,成为一种从中获取力量的信仰。[4]当年红军将士在受命西征过程中经受了严酷的考验和血与火的摧残,而支撑他们前进的首要原因就是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忠诚和对革命必胜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怀揣此等信念,红军将士才有了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支撑着他们克服种种艰险,勇往直前,绝不放弃。

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党员,必须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事业追求,心有所信,才能屡屡向前,才能步步坚定,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内生动力,才能不被社会的纷繁表象所迷惑。只有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打倒,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完完全全主宰自己,才能奋发成才,奉献社会。在社会主义中国,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树立远大的抱负,有为自己、为家国负责的担当,并把红西路军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把小我融入大我,去扩展和延伸自己生命的宽度与深度,真真正正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

(二)培养大学生党员艰苦奋斗的精神

少年经历的所有苦难,终会成为内敛的华韵,暗藏的流光。青年人不应心安理得去享受着过于安逸的生活,生活中该有的摸爬滚打和风霜雨雪是成长的代价,我们在接受他人的滋养庇护的同时终有一日要学会为他人撑伞,所以艰苦奋斗在任何时候对于青年人来说都不过时。战争年代虽已经逝去,但是红西路军这一段英雄泣血的历史应该让我们大学生铭记于心。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先进代表,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崇高理想,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有着不容推卸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当代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5]

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迫在眉睫且終生受用。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6]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必须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经受过反复实践的考验与磨炼,即便是满腹理论知识,也会难以发挥实效。最后,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历史上无数实践证明,挫折、磨难对与成功成才并不全是坏事,苦难与磨砺尽归于一个人的财富与收获。当代大学生确实生活在岁月静好的社会环境和家人的层层呵护中,我们得到的也许多是爱与温暖,因此给我们去磨砺、经受真正磨难的机会与环境不多,导致我们这一代人独立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能力。因而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红西路军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纪念、深刻理解并进行学习的。他们洒尽热血、牺牲生命才铸就了伟大的红西路军精神,这种大无畏的爱国情怀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红西路军精神与爱国主义是紧密相连的,尽管时代在不断地更迭和变迁,但爱国主义的光芒永远光辉璀璨,愈久弥坚。红西路军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崇高的家国情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有益于极大的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红西路军把国家利益看的重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的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困难挫折,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用终生的革命言行和努力为党工作,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家是我们的家,国是我们的国,家国情怀自古便是烙进中国人骨血中的印记,我们中国人是温良的,智慧的,但更令人自豪的是熔在我们灵魂与血脉中的骨气、志气与底气,因为我们的国家曾辉煌灿烂,也曾千疮百孔,而一路走来不管是风光无限的时候还是跌落尘埃的时候她都被我们深深地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她奋斗,为她献身,未来我们更会朝着更美好的下一段历程迈进。红西路军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党员深切感受革命先辈们救国救民、热爱祖国的高尚人格与伟大情怀,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效仿,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党员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参考文献

[1]何会宁,黄科.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227-229.

[2]董汉河.西路军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J].甘肃理论学刊,2010(06):5-11.

[3]杨继业.西路军精神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传承模式[J].甘肃高师学报,2020,25(04):60-65.

[4]陈融梅.新形势下推进党员理想信念建设的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05):53-55.

[5]张天伟.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6]王妮,张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3):30-34.

[7]龙作联,龙一国.红西路军精神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6(16):121-122.

[8]王琳媛.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9]王希.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教育探索,2020(01):59-62.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大学生党员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提高党校党性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
党员一生必修哪门课
高校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