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X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1-01-10 00:40李春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人工智能

李春红

摘要:人工智能+X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培养由以往的注重实践应用和侧重实际操作转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培养高素质新型技术人才为目标,需要建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开设广泛覆盖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企业学院模式,拓宽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工智能+X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瓶颈分析

(一)学科发展缺乏交叉融合

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遵从学科逻辑设置课程体系,高校的分院一般都以单一学科建制,学科与学科之间缺少交叉与融合,没有从全局角度进行综合设计。这种传统的建制方式尽管有利于分院将资源集中利用在专长领域,且方便统筹管理,但也形成各分院之间的无形沟壑,成为推进跨学科培养的重大障碍。教师只负责某门课程讲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没有从培养专业领域全面发展的人才角度进行通盘考虑。学生难以涉猎专业之外其他领域的知识,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视野不够开阔,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都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

(二)专业布局同质化现象严重

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预测,对于产业的用人需求把握不准确,难以与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专业布局同质化导致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传统专业人才供给过剩,而市场急需的新型专业人才却供给不足。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显示,中国的科技人员国际竞争力在60多个被调查国家和地区中仅处于中等水平,。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带有传统工业时代的烙印,专业设置被严格框定在刚性的专业目录中,专业划分过于细致,学生知识结构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做出适时调整,不能与市场需求有效匹配。

(三)产教融合尚未落到实处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除了以高校为主体处,还需要重视企业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行业和企业文化了解不够,实习、实践的深度不足,就难以深入了解企业的具体运作,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变成技术。目前,产业界还未能真正参与到高校人才的培养中,最新的技术和工艺没有体现在课程教学中,适应社会和产业需求的技术人员所必须的课程严重不足,教育的教学内容没有随着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性不足,降低了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匹配。

二、人工智能+X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

(一)建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交叉学科为依托的跨学科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要在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在相关交叉领域的工程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开设“机器人+人工智能”“计算机+大数据”“金融+数学”三个双学位班,并已进行招生,得到学生、家长、专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块下,应明确学生培养的核心目标,用专业大方向或学科综合门类招生模式取代传统细化的学科专业招生模式,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的专业选择权,以此为基础,高校选择培养方案、安排教学课程。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梳理各分院的利益关系,按照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需要的合作要求,重新调整利益分配制度和原则,进一步规范师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成果归属,推动经费审核专项经费分配等财务改革,加大对跨学科培养的经费支持。其次,高校要对各分院的硬件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跨学科培养的资源利用效率,相关学科专业可以使用彼此的仪器设备和研究场地,体现教学互动、便于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二)开设广泛覆盖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而言,贯彻顶层设计机制体制的重要举措就是要重新调整课程设置。“学生要具备整合、领导、实践等综合能力以及全球视野,从而在人文学科和工程等多方面均能有所成就。在人工智能+X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理解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依托本校学科资源的优势,对校内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交叉学科的师资配备,提高交叉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跨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课程。教材内容设置要体现高度融合性和灵活性。在保证课程数量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而言,开设跨学科的通识课程,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只有高质量的通识教育课程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企業学院模式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来说,实践教学是进一步验证理论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加强企业实践,增加实践在课程中的比重,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是实现校企共享资源、合作共赢的育人战略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给高校、企业和社会带来三赢的放大倍增效益。校企之间应畅通合作的渠道,加大合作力度,深化合作层级,拓展合作空间,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要开发、运用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资源,构建企业科技创业基地和实践平台,构筑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还要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渠道,聘请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高校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得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祁丽.融入式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

[2]秦树文.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N].科技日报,2020(7).

课题项目:2020年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2005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