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行为管理的目的与策略分析

2021-01-10 22:16程志鹏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7期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一些社会现象和价值观正在默默影响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不良行为在校园中越来越普遍,不仅对校园环境和大学教育教育活动造成伤害和扰乱,更无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本文在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旨在对大学生行为管理提出一定的建议,分析管理目标,运用文献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管理策略的剖析。提出通过组建志愿者团队、开展专项活动、制定“班级协议”等方式组织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本研究为高校教育者更好地认知大学生校园行为,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改进针对大学生当前行为现状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为管理;目的分析;策略提供;大学生行为

1.大学生行为现状分析

1.1 网络成瘾学生人数增加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虽然互联网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理想场所。但是,不科学地使用网络,不仅不会获取到有益的知识,甚至会造成相反的结果[1]。由于互联网上可获取的大量信息资源,而大学生仍缺乏辨别能力,网络上的一些信息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害。在笔者对大学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问卷研究中表明,当学校图书馆资源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好奇心和多层次知识的需求时,往往会导致学生沉迷于在线虚拟世界[2]。一些克制力差的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由此可见,它不仅对大学生的学术生活有重大影响,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产生负面影响。

1.2 学术失信

抄袭是现代大学生缺乏诚信的最著名标志。进入大学校园后,有的学生没有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降低了要求,有的甚至有了所谓混文凭的想法。与考前认真思考和仔细研究相比,这些学生认为抄袭是一种更容易、更快捷的方式。通过网络研究表明,曾窃取家庭作业和学期论文,或直接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的学生占据了50%以上,如果目标是成为祖国栋梁的大学生将考试的意义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抄袭,这无疑会阻碍大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展。

2.大学生行为管理的目的

高校大学生行为管理以学校为中心,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础,依据教育规律,通过多种手段和手段,鼓励他们养成进入社会后应具备的文明习惯和技能。大学生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难免会表现在不同的行为上,因此,实现学生道德发展和教育目标,正确评估大学生行为,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实施有针对性的行为管理是重要的步骤。大学生行为管理是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环境中对大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的行为管理,以稳定和改善大学生不良行为为主。所以管理重点是了解大学生行為的本质,根据正确的行为准则为受教育者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大学生实施行为管理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管理行为是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二是管理行为要立足于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国家和社会规范。第三,教学方法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重复性行为训练。第四,保持受教育者良好、稳定的行为习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理想主义和道德修养。需要强调的是,行为训练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训练目标的科学性。

3.大学生管理策略

3.1 打造学生志愿者团队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向同龄人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平台。新生入学后,教师从新同学中招募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档案,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一要加强青年​​学生志愿者的横向网络,将学习课程相结合,优势互补,走出专业化的道路。二是积极举办主体志愿活动,如“放下手机”主题活动等,利用志愿者的人才和技术能力为改变大学生不良行为做贡献。第三,学校为志愿者提供基础和专业培训,为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提供专业培训师,定期举办讲座,加强工作经验交流。

3.2 开展丰富的专项活动

开展特色课余活动,营造文化氛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校园文化特色,“校歌红歌合唱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不仅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也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校园回忆。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充实,有效减少沉迷虚拟网络的实践。与专业素质有关的活动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外语竞赛”、“语文竞赛”,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培养专业能力;“我的中国梦”与优秀毕业生的访谈等,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层次,深化了大学生的精神内涵。

3.3 设置“班级日记”交流方式

每学期每班都会发放“班级日志”,以加强师生交流,及时跟踪学生动态。在“班级日志”中可以由学生或教师自由记录交流不良行为并及时纠正。日志每周五发送给辅导员进行注册和提交,以快速纠正学生的异常行为。“课堂日志”不仅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桥梁,还能及时掌握课堂动态,有效可靠地管理课堂。

4结论

大学生行为管理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各高校正常有序运行,论文结合当前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努力研究大学生行为管理的新模式,为提高学生管理技能提出了新措施,如开展活动、建立志愿者队伍、建立班级日志沟通模式等,这些从各高校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和多年总结出来的工作实践,对建立有意义的、高效的、优化的学生管理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事实证明只有将高校大学生行为管理做到实处,才可以及时纠正大学生不良行为,为社会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 龙溪虎, 郭常亮.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017(003):19-20,23.

[2] 胡小玲[1].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管理方法探索[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8(2):4.

作者简介:程志鹏(1988.11—)男,安徽望江人,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