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与赤道原则

2021-01-10 22:24张馨萌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

张馨萌

摘要: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是目前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双碳目标进行了介绍并简要分析了赤道原则作为国际金融业通行的环境和社会责任风险管理准则的意义,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就借鉴赤道原则如何更好地发展绿色金融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赤道原则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绿色和低碳发展,已成为金融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不仅可以降低各能源产业的减排成本,而且可以支持当前减排成本较高的产业,有助于供给曲线下移并降低供给曲线的斜率,增加其价格弹性,大大降低实现控碳的总成本提高社会总效用。

一、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背景由来

为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长期以来一直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探索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自《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经历了22年多的曲折发展。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重要国家战略,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就是指通过能效提升和能源替代将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减至最低程度,然后通过森林碳汇或捕集等其他方式抵消掉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清除量达到平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社会发展趋势要求,事关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的发展

从高碳到低碳到净零碳的转变,低碳产业和技术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未来40年达成碳中和目标需要的投资都在百万亿元级别,包括优化能源电力结构、发展清洁技术、转变工业结构、变革生活方式等。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也必然是金融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发展绿色金融,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自身盈利的最佳结合点,也是开辟新的业务领域,融入国际国内市场、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契机。

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和部分商业银行发布的赤道原则。中国在2016年主办的G20峰会将绿色金融纳入了G20领导人报告,极大地推进了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人行等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内绿色金融迅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1.95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绿色金融标准、统计制度、信息披露、评估认定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安排逐步完善。

三、赤道原则的产生和概述

赤道原則是2002年10月由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牵头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参照IFC绩效标准建立一套旨在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赤道原则”这个名字是由NGO提议,希望其能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而“赤道”象征着一种南北半球平衡与和谐。因为发达国家大部分在地球的北半球,而发展中国家很多在地球的南半球,既然有南北之分,这个原则就放在中间,叫做赤道原则,作为一个全球共同的原则,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应该遵守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判断、评估和管理与项目相关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从而支持负责任且可持续的投融资决策。根据赤道原则的官网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122个赤道原则金融机构(EPFI)正式采用了赤道原则框架,涵盖了发达和新兴金融市场中的大多数国际项目融资债务。

四、赤道原则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借鉴意义

赤道原则是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影响最大的行业基准,在绿色金融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赤道原则自2003年发起以来影响力日益扩大,宣布采纳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数量稳步增长。目前中国已有兴业银行、江苏银行、湖州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绵阳市商业银行、贵州银行重庆银行7家银行先后采纳赤道原则。我国银行业已经开始认识到环境和社会风险问题对自身信贷资产安全和银行声誉的重要性,很多银行已经开始将“绿色信贷”引入到信贷管理工作中。参考借鉴赤道原则为有效践行绿色金融、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整套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对促进实现我国双碳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感的银行绿色发展战略。

在双碳目标下,要转变以往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传统经营理念,把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银行业的价值导向。积极学习国外银行业处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通过熟悉、采纳赤道原则等国际惯例和规则,以绿色金融的角度优化经营理念,将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等作为衡量经营成效的标准之一,并逐步参与到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

(二)引入绿色量化工具完善环境社会风险控制评价体系。

如果银行贷款给高碳企业,且这些企业不转型,那么一些长

期贷款就会变成坏账,在高碳领域会出现金融风险。因此,金融机构、投资者需要识别与预判并采取措施来防范。过去几年,国内已经有几家金融机构做了与气候和环境因素相关的金融风险模型。我国的金融机构应该参考赤道原则、国际金融公司的绩效标准和行业指南等国际经验,着手建立环境社会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环境社会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提出减少高碳风险和推动高碳资产向低碳转型的办法。

(三)建立适应双碳要求的绿色全流程信贷制度。

我国目前的环境信贷政策主要是单项的政策制度,尚未形成一整套的体系,仍然停留在审查借款人或项目环境守法信息的初级阶段,可以借鉴赤道原则的一整套原则、标准以及实施的范围、流程和方法,对于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审核调查义务,在银行内部形成系统、规范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流程和制度,进行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四)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机制。

通过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绿色金融年度报告等形式,加强绿色金融组织管理、政策制度、绿色融资规模、绿色融资节能减排成效、绿色运营等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主动加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及气候投融资信息披露,确保披露数据及时,客观反映绿色金融实施成效。完善气候和环境信息披露框架,建立强制性、市场化、法制化的信息披露制度。使整个银行业在评估环境与社会风险时的标准趋于统一,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提升整个行业的道德标准。

猜你喜欢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用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机制开拓内蒙古绿色发展新未来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