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的分析

2021-01-10 22:16周宝灵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古籍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其再生性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但因古籍具有独特性,传统的文献数字化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古籍。古籍数字化管理方面仍存在些许不足。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现状,结合部分不足提出建议,为中华古籍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古籍管理;数字化

前言: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高屋建瓴的提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古籍是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但经过时间齿轮的碾压,人为以及自然中不可抗力因素的损害,古籍面临着灭顶之灾,为使这珍贵的文化资源得以延续传承,有必要深入探究分析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管理。

一、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一)有效解决古籍收藏与现实应用相冲突的难题

古籍文献的收集由于时间因素向来困难,加上存放已久,破损本就非常严重,更有不易修复、不易保管等问题,因此出现了一系列使用与收藏互相矛盾的难题。以往传统的古籍保护方法经过实践证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经过探究,发现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古籍的保护上会有新的收获,进而解决了这一难题。古籍的数字化将晦涩难懂的文字符号经过计算机读取,转化成了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文字,通过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将古籍档案展现出来,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实现高速传播,给读者提供了诸多便利。古籍文献将打破以往应用现状,将会换种方式走进千家万户[1]。

(二)有效利用公共图书馆中现存古籍的价值

古籍的珍贵决定了它的保存与修复工作处于较高水平,珍贵的孤本古籍由于不可替代性更是限制了它的流通,不能流传于世供广大群众借鉴学习,极大的浪费了文化资源。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多地在古籍保护、修复、管理等方面取得瞩目成绩。公共图书馆联合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开发出古籍资源共享线上程序,通过电子扫描,人工翻译录入等方法将古籍传送至线上程序资料库,开发设计目录检索、在线阅读、离线下载等版块,便于研究人员使用的同时面向公众开放。可以极大地发挥古籍的文献价值和史料研究价值。

二、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不足之处

(一)底本众多,平台建设各异,缺少完整的标准管理规范

市面上流传的古籍版本众多,内容质量以及真伪有待考究。从业人员为了工作便利,在选择上最关心的问题不是质量高低,而是获取的难易程度。正因为如此,被数字化的古籍很可能不是最优版本,读者所接触到的数字化古籍不言而喻也不是最优。最优版本的选择需要同时搜集数百部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分析,要求相关从业人员有高超专业技术的同时,因为工作任务繁重,还对从业人员的体力有着一定的考验。

其次,我国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曾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此可见,每位读者对质量高低的界定也不尽相同,难以用规范性标准统一衡量[2]。比方某位读者认为某种版本最优,却不是绝对如此,因为搜集同类古籍文献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各篇有各篇的长处与不足,当下缺少的就是一套完整的底本选择规范标准。再者,古籍数字化平台建设也缺乏统一标准和管理规范。这一问题加剧了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工作效率低下的紧张局势,也严重压制着优质古籍的传播与馆际共享。

(二)综合性强,从业人员知识素养参差不齐

古籍数字化管理工程包含众多环节,每一环节都有着极高的专业性,每一环节都有着不可替代性,因此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考验非常严格,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加入进来。为保证古籍数字化的精准性,避免因跨专业而存在知识误区导致转化结果出现差错,不仅需要历史考古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支撑,还需要计算机科学领域知识的支撑。但现实生活中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主要以管理专业人员组成,这类人员欠缺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仅具备图书信息整合管理的基本技能,对于历史考究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相关知识存在认知短板,难以胜任古籍数字化管理相关工作。

三、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工作建设

(一)慎选底本,加强标准化统一研究制定著录标准

只有通过多方资源整合、统一规划建设,资源共享才能为做好古籍数字化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首先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底本的选择上,底本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数字化后呈现给广大读者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在选择上定要谨慎万分。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多版对比择优选取,不以追求工作速度为目的。其次,为便于管理可联合多方力量对现存资源进行归档整理,结合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规范准则。最后,各公共图书馆及其他古籍存藏单位之间应互通有无,将古籍数字化资源有效利用。

(二)多方发力,加大从业人员知识素质建设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工作建设的基础,要想推进古籍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进程,首要任务是在人才上下功夫。首先,应重视古籍数字化管理人才缺失的问题,完善从业人员上岗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一、图书馆可以调研工作人员所欠缺的知识领域,聘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前来参观培训,及时拓宽从业人员的知识面,便于构建专业体系。二、图书馆从业人员内部成立工作小组,选出工作能力强的成员担任小组组长,以强带弱,帮助其余成員快速成长。

其次,应加大投资用于人才培养。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资源优势,因此数字化管理工程的建设成效显著,但大部分地区的图书馆存在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进而无法支撑从业人员的各项费用支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发展,专业人才留不住。因此,政府层面可以实施相关财政政策倾斜制度,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资,提高从业人员福利待遇,让人才留得住。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创新发展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例如将传统文化节日与现代科技结合,策划古籍相关活动,传播古籍文化的同时售卖相关文创产品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最后,应提高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人员准入门槛,严格保障从业人员自身文化水平素养处于高端水平。从聘用环节开始设置严格的监督机制,多重考察形式择优录取,让人才队伍建设精英化,这样一来从业人员知识素质水平得以提高,也能为古籍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通过完善著录标准,统一管理制度,慎选底本;多方发力联动提高从业人员知识素养等手段,让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解决了古籍“藏与用”的矛盾,发挥出了古籍的最优价值,让古籍文献得以流传供广大读者参读,提高全民对古籍的认识,让古籍文字“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曹瑞琴. 古籍数字化与共建共享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0(S01):4.

[2]范桂红, 赵纯洋. 基于知识图谱的古籍数字化研究前沿热点及演化趋势分析[J]. 出版广角, 2020(11):3.

[3]席会芬, 石庆功. 探析图书馆古籍寄存管理[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1):6.

作者简介:周宝灵,出生年份:1991,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浙江仙居,学历:本科,单位:宁波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资料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