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1-10 10:24刘学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少数民族云南

刘学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认同状况关系到到民族的团结、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社会的繁荣稳定。云南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对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根植于心灵深处,这种强大的文化向心力,是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加强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就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华民族认同建设的现状

第一,一些民族在社会利益关系全面调整和民族间利益争夺加剧的情况下产生相对被剥夺感,从而对其中华民族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快速推进带来的新的利益的分配本身是不均衡的,而且新增利益与各个民族在广泛社会动员下形成的对新增利益分配的预期,以及利益意识觉醒后激发起来的新的利益要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于是,一些民族或一些民族中的部分成员产生了相对被剥夺感和挫折感,这些心态一旦指向国家或国家的政策,就会对他们的中华民族认同形成某种浸蚀或消解作用,对中华民族认同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个别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增长过快,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之间的平衡受到严重的冲击。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是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则构成了民族认同的基础。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之间关系的改变,会对中华民族认同形成某种解构性力量,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认同的增强。

第三,中华民族认同未被提升到国家核心价值的层面,在中华民族认同建设问题上国家没有形成统摄性的国家战略。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中和政治生活中,不论是强调国家意识的重要性,还是谈到要加强中华民族认同建设,都没有人会表示反对。然而令人觉得遗憾的是,中华民族认同问题既没有被纳入国家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没有进入国家核心价值的层面,不利于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的增强。

第四,境外敌对势力对中国边疆地区的渗透,以及蓄意的煽动和破坏,对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直接的破坏。在非重点地区,以及对那些打着传教、扶贫救济等幌子和旗号并以做好事、发展公益事业、助贫济困的方式进行的渗透,则缺乏必须的警惕。部分边境地区的少数基层干部,由于缺乏鉴别力和警惕性而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在无意中充当了境外组织的代言人。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边疆民族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就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

二、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有效途径。

第一,要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加强中华民族建设。中华民族是现有国家政治共同体内各民族融合而成的国家民族。但是,中华民族并不是各民族的简单相加,中华民族的发展并不是各民族各自发展之总和。加强中华民族建设,就是要加强各民族的融合。为了加强中华民族建设,要加强族际政治整合,并进而推进族际间的经济整合和文化整合;要逐渐淡化族际间的区分和界限,更不要人为设置和强化族际间的界限和壁垒;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张扬中华民族文化,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第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夯实文化基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的强固不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源于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非种族和族源的相同,而是因为中国人的体内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

第三,挖掘少数民族法治资源,完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法治资源,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和谐有序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应在国家法律范围内,促进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与国家法律文化的融合;完善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调解处理作为社会稳定的“润滑剂”。

第四,加强云南边疆治理,促进云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发展。云南多民族地区是民族成份复杂的地区,也是中华民族认同问题形势较为严峻的区域。而云南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协调,与云南边疆治理的状况紧密联系,呈现一种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有效的改善云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中华民族认同状况,必须加强云南边疆治理。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逐步由族际主义的治理转向区域主义的治理。

第五,要对个别民族民族意识的过快增长保持警惕,维持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之间的平衡。民族意识能够促进民族团结和奋发自强,但也会推高民族认同,并对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形成压力。而民族意识超越和背离了国家意识,就会导致料想不到的后果。在个别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識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要对此保持警惕,并建立民族意识的预警机制和调控机制,促成少数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之间的适当平衡。

第六,正确处理云南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宗教与文化相伴相生,共同发展,体现了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方面的不懈探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发展成为迥异于其它意识形态、相对系统而稳定的文化体系,同时又对整体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信仰是信教者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尊重民族文化,其中也包含着尊重其宗教信仰与情感。崇尚善良、博爱、和平、诚信,主张扬善戒恶,是世界各大宗教的核心教义。挖掘宗教文化中这些古老而独特的和谐理念、注重修心养性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内容,对于教育引导广大信众培养良好精神境界、保持心理和谐,保持和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乃至于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无疑具有独特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少数民族云南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论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
中华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历史足迹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根植民族 与时俱进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