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荒野概念及其对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

2021-01-10 10:41叶思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荒野启示概念

叶思佳

摘要:通过探讨荒野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山水城市”理念和荒野在尊重自然、传承文化和解决现实困境上的内在共性,从宏观——“打通连接区域的生态流通廊道”、中观——“组织城市边缘的绿色区域”、微观——“营造自然本土的社区荒野景观”三个层面总结荒野保护实践对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荒野;山水城市;概念;内在共性;启示

Abstract: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wilderness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cours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dscape city" concept and wilderness internal commonness in respecting nature, cultural heritage and solving the realistic dilemma, from the macro - "open up the connec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irculation corridor", the medium - "organize the edge of the city green area", the micro - "create the local community of natural wilderness landscape". It summarizes the wilderness practice of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landscape.

Key words:wilderness; landscape city; concept; internal commonness; enlightenment

引言

“山水城市”最早由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首先提出[1],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的未来城市构想。“山水城市”的规划立意源于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追求山环水绕的形意境界,继承了中国城市发展数千年的特色和传统[2]。

当前“山水城市”更多是一种构想,且缺少实际的理论实践方法。我国城市发展仍然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生态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恶疾。中国传统的自然观的确能够给予人们以新的启示,但面对各种时代的变化,我们不能继续沿用古代城市营造方式,需要寻求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途径。本文从解读荒野概念入手,分析荒野和山水城市建设的内在共性并总结相关启示,以期为山水城市的建设提供思路。

1 荒野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荒野”(wilderness)是美国现代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原始词义类似于中文意义上的“纯”自然。荒野的概念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从最初的基本词义发展成为带有宗教涵义的精神象征,再到浪漫主义者所赋予的美学涵义,再到生态主义者对荒野的诠释,最终通过《荒野法案》明确涵义并指导荒野保护行为。

1.1基本词义

“荒野wilderness”一词逐渐衍变为“wildern”,具有野生,荒凉,野蛮等涵义。原始人类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主要以适应自然为主。人类所面对的环境完全是自我组织而产生的、充满野性的一种原生状态,人与自然的世界是一体的,人完全被自然荒野所接纳和消融,人类对自然既敬畏又向往。

1.2 宗教涵义

1611年,在英皇詹姆斯钦定本《圣经》中约300条经文涉及“荒野”一词,认为“荒野”是荒凉贫瘠的旷野,是一个与伊甸园相对立的概念,充满了苦难和磨炼、死亡和邪恶之力。

1.3 浪漫主义的哀叹与生态主义的呼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认识荒野的价值。梭罗曾独居在瓦尔登湖畔,体验荒野徒步,提出了每个城镇保留一个自然公园或是原始森林的建议,梭罗的荒野思想为后来的荒野保护运动和建立国家公园奠定了思想基础,是荒野保护的先驱者[3]。

2 山水城市与荒野的内在共性

2.1尊重自然

“山水”和“荒野”都具有自然环境的意与象,可指代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一起构成的生态系统,其运转依赖自然规律而非人工力量。“山水城市”是自然与城市的共生共融,而荒野景观是在城市中通过建成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来保留和改造荒野,都是將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例如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和营建首先考虑的便是山水格局与自然要素。

2.2解决现实困境

“山水城市”的提出和荒野概念的兴起都是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面临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是对已知的和潜在的发展威胁做出的回应。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随即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这迫使人们从城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角度考虑问题的出路,因此山水城市理念引起了普遍关注。

3 荒野保护对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

3.1打通连接区域的生态流通廊道

“山水城市”理念首先突出的是尊重和保护自然,无论过去还是将来,城市都是依存于自然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存在“荒野”这一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在原生自然环境之上建造城市,而将“荒野”驱逐到城市之外。但是无论城市边界如何扩展,自然永远是城市的基底,不依赖人工力量却为城市这个巨大的人工斑块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资源。

3.2组织城市边缘的绿色区域

我国许多传统城市的建设直接受益于绿色边界的控制。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缘起于五千年前的大片水域,经过不断的疏浚与营建,其从最初的城市水源供给站发展成为杭州重要的城市生态屏障,有效改善了城市气候,保留了文人墨客的历史文化遗留,延续了自古以来山水赋予的传统文化底蕴。当前京津冀地区也已经提出要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这些绿色空间的处理手法需要向“荒野”靠近,强调自然要素,淡化人工痕迹,仅保留最基本的使用场所,人的活动只是融入自然的过程。

4 结论

山水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的理想模式,也是对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生态和环境问题的积极回应,当前仍处于理论深化阶段。虽然国内已有部分的实践开始注重原生山水的保护,但我们还要把生态价值转换为具体行动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理由和实践根据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当代区域景观变化和城市化的规模与速度日趋加快的背景下,充分认知荒野概念与保护中所蕴含的自然与城市的营建准则,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巧妙地将传统的山水理念进行结合,不失为直面城市困境的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鲍世行,顾孟潮.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1088.

[2]达婷. 我国传统文化生态观对当代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12,05:121-124.

[3]陈望衡,郝娉婷,齐君. 荒野与园林——“生态园林主义”建构的思考[J]. 中国园林,2016,10:50-53.

猜你喜欢
荒野启示概念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