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

2021-01-10 01:56王建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玉璧太阳神火苗

摘要:玉璇玑在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出土较多,形制大同小异。有何用途,至今说法不一,未有结论。在新石器时期,工匠们把所崇拜的灵物和信仰的神灵,喜欢选用美玉碾磨出各种相应的器‬形,并赋予它们通神的属性,佩戴或摆放在祭坛上,寄托着平安、吉祥与兴旺等美好心愿。玉璇玑是根据太阳的形态创作的太阳神,是供奉太阳时的重要礼器。

关‬键‬词‬:玉‬璇‬玑1;玉璧2;礼器3;‬祭‬祀4

1 璇玑的形制

1.1 滕州市博物馆馆藏玉璇玑(图01)

1978年滕州市姜屯镇庄里西遗址出土,直径15.5cm,孔径6.7cm。器型较大,极为珍惜,它质地紧密,硬度较大,轻轻敲击,声音清脆,玉质泛白,体扁平,中间有圆孔,形状象变形的环形,其纹理具有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数千年的沧桑岁月,形成无规则分布着的大小沁坑、沁洞及橘皮纹等沁象,放大观察,多有次生结晶与蝉翼纹,光照下闪光。外边有三个形状相同、且均朝同一方向的凸齿,凸齿之间各有三组,每组四个,共计十二个扉牙,呈直线排列,靠近中间的部位较厚,边缘较薄且呈钝刃状。

整器有大凸齿3个、扉牙36个,分布均匀。此件玉璇玑,造型高雅、大气,气韵非凡,表面略有不平,表明它是手工琢磨而成。

1.2 五莲县博物馆馆藏玉璇玑(图02)

1976年在五莲县潮河镇丹土村出土了一件玉璇玑,现藏于五莲县博物馆。

该玉璇玑受沁较重呈浅灰色,器型较大,外径为22.5cm,内径17.2cm,厚0.5cm。有浅绿色沁斑,表面纹理较为错杂,未雕任何纹饰,外缘有三个凸齿,其中两齿上有阑齿,近圆部较厚,外边缘相对较薄,形似的环状。琢磨精湛,抛光细致,说明了当时制玉工匠们的琢磨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3 青岛博物馆馆藏玉璇玑(图03)

1978年山东滕县出土,现藏青岛市博物 馆。为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制作的器物。

采用青玉制作尺寸:外径:14.5cm;厚:0.8cm。玉质温润,色泽青绿。呈扁平状,靠中间部位厚,外沿较薄,外沿有三个等距凸齿,制作较精美。

2 玉璇玑的用途

玉璇玑是自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存在的一种传统性玉器,此类玉器有何有用途,民间说法也较多,总结多数学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归纳成四类,逐一阐述。

2.1 古代兵器

有人认为玉璇玑外形像古人的使用过武器“飞镖”因为外形呈圆形,带三或四个方向一致凸齿,有旋转的动感,与暗器“飞镖”极为相似。

2.2 切割工具

因为玉璇玑多出土于沿水系的遗址中,有人认为可能是古代漁民用来编织鱼网的一种工具,也就是一种用来切断网绳的多刃的刀片。

2.3 天文仪器零件

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在《尚书》中对璇玑是这样解释的“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1]。这句话的意思是璇玑是古代帝王或部落首领观测天象的器具。

宋代朱淑真在《苏若兰璇玑图诗图记》中记载:“璇玑者,天盘也;经纬者,星辰所行之道也;中留一眼者,天心也。极星不动,盖运转不离一度之中,所谓居其所而斡旋之”[2]。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璇玑是古代先民测量天象的仪器。

清代收藏家吴大澂编撰的《古玉图考》中绘制了一幅《璇玑图》,并注解“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3]。疑是浑天仪中所用之机轮”。

2.4 玉璧演变

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认为璇玑应该是从玉璧演变而来。古代玉璧的造型很多都是环形,表面很多雕有纹饰。而璇玑也近似圆形,又多了一些方向一致的凸齿。正是这些凸齿,才误导我们以为璇玑具有某种功能[5]。

3 璇玑名字的由来

璇玑一词初见于《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成了人们猜测“璇玑”作用的一种依据。

璇玑的形制是以太阳的外形为主体,外缘凸出三或四个方向一致的的凸齿。璇玑的名字是根据吴大澂《古玉图考》。中记载用玉琮和璇玑相组合成可以旋转的窥管,以为观测星宿,判断吉凶的天文仪器[4]。由此可见古人是根据该器物可能有的作用为其定名“璇玑”的。

4 古代祭祀文化

古代先民们对大自然的认知,主要是直观的、感性的,而且往往以主观想象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当他们看到动物、飞鸟、昆虫等有人类所不具备的功能,便认为是灵物,十分崇拜。特别是在雷、电、风、雨等各种灾害和疾病面前感到迷茫和恐惧,认为这都是上帝“神”的安排。

所有这些,在古代先民的认知中,慢慢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于天体是怎么运行的,什么是太阳、地球、月球、星星他们一概不知。只是看着每天太阳和月亮升起于东方,在西方落下。晚上空中无数的星星总是由东向西移动着,周而复始,一直如此,无尽无休。于是就认为人类生存的大地是一切的中心,是固定不动的。而太阳、月亮、星星只是在绕着大地在运动,但古人只知道日月星辰不仅能带来光明和温暖,而且长时间规律性的运动,并加以总结,掌握了日月星辰的运动与季节、气候变化的关系。他们知道这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于是就认为是神主宰的一切,是至高无上,威力无穷的。古代祭祀文化的兴盛源于对日月星辰等神灵无限的崇拜。

5 玉璇玑的创作及演变

新石器石代,先民在祭祀过程中,最主要是祭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祭天,主要供奉太阳,所以智慧的古代工匠根据转动的圆形太阳和发热发光的现象,加上了神化了的眼睛创作了太阳神——玉璇玑。

5.1 第一代太阳神

古人可以直观的看到太阳是个圆形燃烧的大火球,火球表面就应该有气晕或火苗(图05),三个朝一个方向的凸齿是转动的太阳表面气晕或火苗的动态形状,有部分璇玑在凸齿间有均匀分布扉牙,也是代表燃烧火苗的状态,中间的圆孔是神化了的眼睛(图06)。

玉璇玑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晚期,伴随了人类四千多年时间,见证了这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5.2 第二代太阳神

古代先民们随着时代的进步,思维的发展,玉璇玑的形制也逐渐在变化。到了战国时期,工匠把太阳(图07)外沿的火苗移到了表面上。制成了第二代太阳神——精美的谷纹玉璧(图08)。璇玑也就此消失了。

谷纹也称蝌蚪纹,也是从旋转的火苗演变而来,有学者认为谷纹是由发芽的种子或蝌蚪的形状演变而来。对比发芽的植物种子和小蝌蚪,旋转的火苗与谷纹的形态更加接近一些。

太阳表面火苗的运动状态用谷纹的形式表达了出来,整器又变成了圆形,更符合人类审美要求。继续保留太阳神的眼睛。这时的谷纹玉璧“太阳神”从祭祀的作用也逐渐一分为二,祭祀和佩戴的装饰的作用,器型大的用于祭祀;器形小的用于佩戴,起到了为佩戴者镇宅驱邪保平安作用的作。这一时期谷纹玉璧是美学进步的重要表现。

6 结 论

关于玉璇玑是武器的论点,玉石制品易碎,玉石资源又十分稀缺,用玉石材质制作的璇玑杀伤力不大,制玉工艺落后,古人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用玉石来琢磨一件武器; 对于切割工具的说法,从出土的玉璇玑看,外沿的齿刃较钝,根本不具备切割绳索的功能; 孔子在《尚书》中,和朱淑真在《苏若兰璇玑图诗图记》中以及吴大澂的《古玉图考》中所说是观测天象的仪器或部件,原始社会不具备制作机器及机器零部件的能力;对于玉璇玑是玉璧演变成佩戴的裝饰的说法,根据出土的璇玑尺寸:直径15.5cm孔径6.7cm。器型较大,不适应佩戴。

古人可直观看到的太阳是个燃烧的火球,根据火苗转动的现象,加上了神化了的眼睛创作的太阳神——玉璇玑。随着人类的发展玉璇玑逐渐演化成谷纹玉璧的形制。以上对璇玑的探讨,说明了古代先民祭太阳的活动中供奉的太阳神就是玉璇玑。

对玉璇玑的研究,从古至今广大的学者从未间断过,各种结论无法认证,希望以上的探讨能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依据,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1] 陶梦清 凤凰网 大教育家孔子的神秘玉器 [OL] 2012-09-10

[2]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9910819.html

[3] 闲在居士 新浪博客 玉璇玑探秘 [OL] 2011-10-26

[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83a68a0102dt29.html

[3]谭晓花 重庆师范大学《拾遗记》名词研究 [D] 2011

[4]田芳 中南民族大学 从玉部字的发展演变看中国玉文化[D] 2011

[5]杨柳青 复旦大学 图书易学中的象与理——以宋代图书易学为中心[D] 2013

作者简介

姓名:王建泉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71.12.18

珠宝鉴定师 钻石分级师 NGTC宝石学家 哈尔滨美石嘉珠宝创始人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 客座教授

猜你喜欢
玉璧太阳神火苗
糟糕!小火苗不见啦!
红枫林
红枫林
草原
吉庆祥瑞的东汉吉语璧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梁晓君 在太阳神赢得自信人生
父子携手
麦汉霞 在太阳神开启崭新人生
由英雄到罪犯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