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2021-01-11 01:59闫隆飞
山东畜牧兽医 2021年1期
关键词:琼脂病牛病毒性

闫隆飞

牛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闫隆飞

(山东省平邑县流峪畜牧兽医站,山东 平邑 273300)

2018年4月,临沂市某规模养牛场,5~6月龄犊牛陆续出现了以气喘、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厌食、流涎、排黄绿色稀粪为主要特征急性接触性疾病,先后造成42头发病,死亡5头。随后经综合临床症状、尸体解剖结果、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牛病毒性腹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除病情严重的5头死亡外其它病牛基本痊愈。通过该例病的诊治过程,笔者就该病的病原特性、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等作一总结,希望能帮助养殖户将牛病毒性腹泻的危害降到最低,以减少养牛户的经济损失。

1 病原特性

(1)本病毒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一种单股RNA、有囊膜的病毒,包括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将新鲜病料作超薄切片进行负染后,电镜下观察可见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24~30 nm。病毒在牛肾细胞培养中,有三种大小不一的颗粒,最大的一类直径约80~100 nm,有囊膜,呈多形性,最小的一类直径只有15~ 20 nm。(2)本病毒对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并能被灭活,病毒悬液经胰酶处理后(0.5 mg/ml,37 ℃下60 min)致病力明显减弱,pH 5.7~9.3时病毒相对稳定,超出这一范围,病毒感染力迅速下降。病毒在低温下稳定,真空冻干后在 -60 ~ -70 ℃ 下可保存多年。病毒在56 ℃ 下可被灭活,氯化镁不起保护作用。病毒可被紫外线灭活,但可经受多次冻融。(3)本病毒可在胎牛的肾、睾丸、脾、气管、鼻甲骨等牛源性细胞上生长,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4)本病毒与猪瘟病毒在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中有交叉反应,这两种病毒含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

2 流行规律

(1)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及带毒动物。病畜可发生持续性的病毒血症,其血、脾、骨髓、肠淋巴结等组织和呼吸道、眼分泌物、乳汁、精液及粪便等排泄物均含有病毒。持续感染牛可终生带、排毒。自然情况下主要感染牛,尤以6~18月龄幼牛最易感,成年对本病抵抗力较强。新疫区急性病例多,放牧牛或舍饲牛均可感染该病毒而发病,发病率约为5 %,致死率可达90 % ~ 100 %,发病牛以4~18个月龄者居多,老疫区急性病例少,死亡率也低,而隐性感染率高达50 %以上。山羊、绵羊、猪、鹿及小袋鼠也可性感染。(2)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发生垂直感染,交配、人工授精也能感染。本病呈散发性和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7~14 d,人工个人2~3 d,在临床上呈急性、慢性经过。(1)急性症状的明显特点:突然发病、高热,一般体温升高到40~42 ℃,这种高热一般持续2~3 d,然后消失。病牛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加快、流鼻涕、眼角膜炎、鼻镜及口腔黏膜糜烂,从口角流出黏性线状唾液。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出现高热,牛就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并且肠胃也会发生糜烂,各种症状会大大增加,牛没有食欲,同时口腔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糜烂,并且流涎不止。病牛腹泻的时候,开始水样腹泻以后混有黏液和血液,以致很快死亡。有些病例在蹄冠和蹄叉部有糜烂而导致跛行,此症状多见于肉牛。(2)慢性症状的特点:临床症状不明显,逐渐发病,生长发育受阻,消瘦,体重逐渐下降。比较特殊的症状是鼻镜糜烂,这种糜烂可以在鼻镜上连成一片。此外,由于蹄叶炎所致的跛行最为明显,病程较长,大多数病死于2~4个月内,有的也可拖延到一年以上。(3)母牛在妊娠期间感染本病,常发生流产或产下有先天缺陷的犊牛,如白内障,眼过小,秃毛,短颈,肺、胸腺、小脑等器官发育不全等。本病还可侵害母牛生殖细胞,引起不孕症。

4 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和糜烂,严重时咽喉头黏膜有溃疡及弥散性坏死。最具特征性的病变是食道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形态与直线排列的糜烂,胃黏膜水肿和糜烂,消化道和淋巴结水肿。流产胎儿的口腔、食道、真胃及气管内有出血斑及溃疡。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一步通过实验室检查确定。

5.1 镜检 口腔、食道和前胃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气球样变,固有膜充血、出血和水肿,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组织包括淋巴结和脾脏的淋巴滤泡、肠道的孤立淋巴滤泡与集合淋巴滤泡除水肿外,可见其淋巴细胞减少,生发中心荒芜或坏死。

5.2 做免疫琼脂扩散试验 准备好病牛的血清、琼脂粉、器皿、打孔器和生理盐水,配备好抗原和抗体。将抗体混合于琼脂内,制成含抗体的琼脂板,按一定距离在琼脂板中打孔,然后将抗原加入孔中,加满为止,不能溢出。完毕之后放置在37℃恒温箱内,抗原慢慢自由扩散。24~45 h后观察,抗原与琼脂中的相应抗体形成沉淀线,此时便可以确诊为阳性。

5.3 类似病鉴别 (1)牛瘟。类似症:体温升高(41~42 ℃),流泪,口腔黏膜有溃烂,流涎,腹泻。不同:传染扩散比病毒性腹泻快,结膜表面有假膜,口腔黏膜先由灰白或灰色粟粒突起破溃汇成边缘不规则的烂斑,上覆假膜,不发生蹄间皮肤糜烂和蹄叶炎。(2)口蹄疫。类似症:体温升高(40~41 ℃),口腔、鼻镜糜烂,流涎,趾间有糜烂、坏死,有跛行。不同处:口蹄疫传播速度快而面积大,眼、鼻无炎症,不流泪和鼻液,不发生蹄叶炎。(3)牛恶性卡他热。类似症:体温升高(40~42 ℃),口、鼻糜烂,流涎,流鼻液,腹泻并混有血液。不同处:散发,传染时几乎是个别发病,眼结膜和角膜炎症严重,额窦隆起,牛角松离,炎症进一步蔓延时咽可肿胀而窒息。

6 综合防治措施

(1)积极控制病原。对病牛隔离,进出人员严格消毒,特别是牛场工作人员的衣服、帽、鞋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和更换。对病牛排出的尿和粪便及时杀毒处理,周围环境用杀毒威溶液每天消毒二次。(2)加强管理。对病牛饲喂营养丰富和适口性好的饲料,喂给热水,让它们吃好吃饱,提高抵抗力。(3)进行免疫接种。注射疫苗非常重要,可防止一部分牛发病,减少工作量,减少药费,减少牛损失。可用弱毒苗和灭活苗,母牛在配种前注射,免疫期为一年,可有效预防本病。(4)严格检疫及时淘汰持续性感染的牛。本病的隐性感染常见,所以在引进种畜和冷冻精液时必须严格检疫杜绝传染源进入非疫区。及时做好病毒检测淘汰那些持续性感染的牛。(5)药物治疗。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对病牛只能在加强监护、饲养以增强牛机体抵抗力的基础上,直接使用抗病毒药外,还要考虑到病牛有并发症存在,要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针对病牛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情况,除给病牛输液扩充血溶量外,可纠正酸中毒等;投服收敛止泻药(药用炭)配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土霉素、四环素),可抑制继发性感染。但口腔病变严重和腹泻剧烈的病例预后不良,慢性病例也无治愈希望,应尽早淘汰病牛。

(2020–10–18)

S858.23

B

1007-1733(2021)01-0029-02

猜你喜欢
琼脂病牛病毒性
琼脂基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晚秋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有效选择沙门氏菌培养基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