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三架法在长距离工作面贯通中的应用

2021-01-11 01:39白康康
陕西煤炭 2021年5期
关键词:整平棱镜视点

白康康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陕西 延安 727307)

0 引言

矿山测量工作为巷道掘进指明方向,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矿山开拓和掘进工作是矿山测量人员在测设中腰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中腰线进行及时准确的标定,能够有效地保证巷道开门位置的正确性及巷道贯通的高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采掘施工质量,减少矿井的安全隐患[4-7]。矿山测量成果能够正确反映井巷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为井巷之间的贯通工作、合理布置矿井的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和瓦斯抽放管路等提供依据。矿山测量成果清楚地反映着井上下工作和运转的空间位置,准确无误的矿图、层次分明的井巷空间位置关系,正确的采矿边界,不仅为巷道之间、采空区之间、矿井与矿井之间相互贯通提供保障,而且有利于防止水害、瓦斯等事故的发生,通过提供正确的测量数据,从而为矿山救护提供有效的救护路线。

黄陵一号煤矿十盘区导线测量边总长度为5 890 m,采面布设在西侧,综采面开口方位270°30′,位置在北一进风巷17联巷附近。东冀是北一辅运巷1008机头硐室开口位置,需要完成贯通测量前期准备工作,为机头硐室贯通打下坚实基础,在贯通测量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精度要求高。因此,选择使用全站仪三架法,以期更好地提升贯通测量精度,高质高效完成贯通测量任务。

1 全站仪三架法技术原理

全站仪三架法主要选择使用全站仪1台、三角架3副,如图1所示。在B点位置设置全站仪,作用是精准对中整平;将后视棱镜设置在A点位置,作用是精准对中整平;将前视棱镜设置在C点位置,作用是精准对中整平。B测点的测量任务完成后,全站仪照准部位锁紧装置松开,并将全站仪照准位置安装到C点。由于设备一直处于静止状态,严格进行了整平与对中,整体的测量精度较高。按照同样方法,对A点进行同样操作,可取得较好的测量精度效果。

2 全站仪三架法的具体应用

2.1 测量方案设定

图2为测量方案示意图。在A点设置全站仪测量设备,开展整平与对中操作,在B点的位置假设追踪杆,开展整平与对中操作。在C点的位置架设追踪杆,并开展整平与对中操作。2人负责A点的操作,分别进行具体观测与数据记录,每个点均进行2次对中,依次进行,直到完成所有测量。

2.2 具体测量方法

选择使用2个追踪杆与全站仪设备开展测量工作,在对测量路线进行选择时,应当重点考虑测量线路应最短,风速应最小,巷道测量中的曲线线段应最少,包含的转角数量应最少,测站的个数也应最少,巷道整体空间可取得较好的通视效果[8-10]。在对初始边进行测量时,检查的角度应当控制在20″的范围内。工作面在贯通测量的过程中,选择使用全站仪对角度测量,整个测量较为便捷,全站仪中有三联架、基座、棱镜等,选择使用基座与三脚架完成整平与对中,然后再进行测量站的搬离,这个过程中仅需对棱镜、仪器头进行移动,不需对基座与三脚架移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测量的效率,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中误差。在对角度进行测量时,全站仪1次对中一测回测量,测量边在15 m的范围内时,选择2次对中二测回测量,在对距离进行测量时,全站仪测距4次读数之间的差值应在4 mm之内,并取4次测量的平均值。在本次测量过程中,按照选定的方案与路线,对贯通误差进行预计,在贯通的重要方向上,极限误差在±0.153 m,高程方面的误差在±0.118 m之内,均满足了限制误差在±0.2 m范围内的要求。整个施工过程中全面加快了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误差带来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2.3 应用特点

全站仪三架法应用特点:①全站仪三架法在具体使用时,仅需安装1次脚架,同时,仅需在开始的位置与需要留设导线点的位置进行对中,其它位置仅需进行整平即可完成测量。②在对测站进行变换时,前视点、测站点等均需要确保基座处于稳定状态,这就保证在进行测量时,所有的测点前视点转变为测站点,与后视点的仪器均处于同一个垂线上。这种方式,对于前视点、后视点及测站点的误差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消除效果。③因为在每个测量的中间环节均不需进行对中,仅需在前视点的位置安装仪器,可有效避免对中环节带来的时间消耗,测量速度和劳动效率明显提升。尤其是在风速相对较大的巷道,整体的测量效果较为明显。④在测量过程中,不需要对仪器的高度、前视点的高度进行测量,中间性的操作环节有效减少,可较好地提升测量的速度。

3 测量实践

3.1 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提升全站仪三架法在贯通测量中的应用效果,首先,测量过程中使用到的基座、棱镜及仪器等应当全部配套,保证在更换了位置后,所有的仪器均能够在一个垂线上[11-13]。其次,在仪器进行了变换后,应当保证基座、角架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仪器重新插入之后,整个仪器应当仍旧处于中整平的状态。第三,因为中间仪器进行进行架子的架设时,整体较为随意,并未留设导线点,因此,在进行观测时,如果出现了脚架误动或者观测错误等问题,则需要根据要求全部重新进行测量。第四,在观测的过程中,所有环节的操作人员均应当紧密配合,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清楚自身的工作内容,必要情况下,应对本次贯通测量进行全面的培训,培训内容的选择应针对本次贯通任务,防止出现培训内容假大空的情况发生,在培训时,可采取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培训实效,特别是在进行理论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提升培训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培训存在的弊端。最后,在完成贯通之后,对于本次贯通情况进行全面校核,并做好总结验收,为下次更高质量的开展贯通测量进行测评。此外,选择使用全站仪三架法进行测量时,应当最大限度的形成附合导线或者闭合导线,特别是在进行支导线的测量时,应当进行2次以上的复测,这对于提升后期校核的方便程度非常关键。同时,在使用的仪器对位置进行变换后,因为三脚架的基座整体处于稳定的状态;因此,在将仪器全部插入之后,仪器仍旧处于整平与对中的情况,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水准管有较大偏离的情况,则应当进行整平与对中。在对棱镜进行更换时,为降低由棱镜带来的误差,在将棱镜变换之后,前后视棱镜不能进行更换。

3.2 十盘区贯通测量实施过程

十盘区贯通测量,按照预定的方案,采用7″导线作为基本控制导线。水平角及边长的观测采用Nikon Dtm452C全站仪,用复测法观测水平角,当边长大于30 m时,每测站观测等同于两测回的复测,同一测站内一次观测各半测回间水平角互差不得大于20″,测回间互差不得大于12″,否则视为不合格观测,应重新观测,直到合格为止。每站水平角测完以后,测一测回边长,测半测回竖直角,于边长测量结束后量取仪器高和觇牌高,并于仪器中作电子记录,同时记录在手簿上。测量小组成员共7人,每次测量作业不少于5人参加,作业过程中,1人观测,1人记录,2人前视,1人后视。

导线点的布设及导线的日常延伸,导线点用水泥钢钉钉于顶板上,并用树脂糊好,用油漆标有明显的标识。导线点的标志为“△”,旁边注明点号。由于采用激光指向仪指向,顺槽内导线每150~350 m延伸一次,每次延伸前都对仪器点和后视点进行确认,确认导线点准确无误且无变动后,再向前延伸导线。否则退回一站检查上次所测水平角,检查结果与上次所测角值之差应小于20″,否则再退回上一站,直至合格。

3.3 测量结果

十盘区2条顺槽内的导线在直线巷道内按等边直伸形布置,边长一般170 m左右,进风顺槽13条边,13个导线点。回风顺槽12条边,12个导线点,交叉贯通时的误差为Mx=±0.069 m,两支导线终点的相对精度在贯通时,偏差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主要方向为横向,接近于X轴方向。主要方向横向上的误差等于Mx=±0.069 m。根据贯通限差表,全站仪三架法测量精度更高。因此我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

4 结语

综上分析,在长距离工作面贯通测量中,选择使用全站仪三架法可取得较好的贯通测量效果。但是从当前全站仪三架法具体应用情况来看,在很多方面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需要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全站仪三架法在贯通测量中的使用优势,精准掌握全站仪三架法的使用要点,结合贯通测量实际地质条件,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提升贯通测量效果。

猜你喜欢
整平棱镜视点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通过法律、机器人和社会的棱镜与人工智能共生
港口码头工程中的抛石基床整平施工技术
全站仪对中整平的技巧性问题探究
深中通道再添科技利器国内最先进水下3D碎石整平清淤船正式开建
大棱镜温泉
深水基床整平及沉箱安装施工工艺探讨
水晶棱镜
环境视点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