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传统日粮配合技术体系升级版“平衡日粮”及其应用的若干思考

2021-01-11 21:34冯定远
饲料工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价消化道氨基酸

冯定远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我们对日粮因素的平衡思考最早源于日粮添加的外源酶对消化道内源酶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种平衡,即一定的外源酶提高了内源酶的活性,但过多的外源酶抑制了内源酶的分泌[1]。有关饲料酶制剂与日粮平衡不仅仅限于此,非淀粉多糖酶调节肠道的黏稠度与食糜流动性平衡,蛋白酶、β-甘露聚糖酶调节免疫平衡及过氧化氢酶调节氧化还原平衡等[2-3]。另外,无抗日粮需要重视日粮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而日粮配制的原料“三高三低六原则”部分就是基于平衡的考虑[4]。以营养平衡为基础的全价日粮并不能满足无抗日粮的需要,还要考虑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黏稠度与流动性平衡、微生态平衡等,在“全价日粮”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到“平衡日粮”很有必要,通过日粮配制手段和配方技术,调节、调剂和调控消化道及体内营养参数与理化指标,达到动物最佳生产性能。

1 传统日粮配合技术的评价及其历史局限性

1.1 饲料配方技术的全价日粮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包括了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配制技术两个方面,前者关注营养在动物体内代谢,后者重点在饲料的营养成分特性。消化道是两者关联的连接点,过去讨论较少,重点也是营养的消化与吸收。而对肠道的理化因子、微生态、免疫特性、氧化还原等方面的关注相对少。

畜禽与水产动物日粮配制一般是分别讨论动物营养需要与体内代谢(陈代文等,2020)[5]及饲料养分特性与日粮配制技术(冯定远,2020)[6]。传统日粮配制一般强调日粮的全价性,就是日粮营养的全面性与平衡性两个方面,一般是在动物营养需要的基础上,制定饲养标准,其中包括选择并确定营养种类、营养水平和营养之间的比例平衡关系,再根据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与限制因素,选择饲料原料及确定用量来满足,传统日粮配合技术的基本立足点是认为只要满足传统定义的基本营养素就可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就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这一技术最大历史局限性就是不承认日粮内饲料原料之间存在组合效应,提出的日粮营养平衡指标是初级的,虽然后来有所发展,但仍然处于初级水平。配方的经济性与全价性有时候是不能同时兼顾的,有些营养及其比例并不可能都考虑,例如,维生素之间比例及脂肪酸之间比例等,所以,许多日粮配制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价日粮。

1.2 传统全价日粮的全面性与平衡性

全价日粮本身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但实际日粮的营养全面与平衡两方面都是相对的,对某些营养如痕量营养的认识及其价值是有限的,谈不上全面性和全价性。全价日粮也是一个不断更新和调整的概念,最明显的是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和有机微量元素等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对原来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甚至氨基酸等营养平衡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研究和调整。全价日粮主要是针对动物维持与生长或者生产所需要的营养,一般是日粮营养的化学成分本身,是指动物日粮配制时,设计的营养全面性与平衡性两个方面。所谓“全面性”就是基本的营养素都要考虑,包括常量营养(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等)与微量营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所谓“平衡性”就是营养之间的比例及相互关系(包括协同、颉颃等)。全价日粮的蛋白能量比(或者能量蛋白比)、钙磷比、氨基酸之间平衡(理想蛋白氨基酸模式)和微量元素之间平衡(特别是相互颉颃影响关系)已经被广泛熟知并在日粮配制实践中应用[7-8]。

畜禽日粮能蛋比的研究多见于早期试验,各国制定的动物饲养标准中的能量及蛋白质水平,体现了这种能蛋比。这种能蛋比还是比较粗略的,或者是一个平均值,具体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不同日粮,以及用哪个指标(日增重、料重比、产蛋性能、产奶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等)进行评价,差别很大。

在所有的营养平衡中,氨基酸平衡(理想蛋白)是研究最早最系统的平衡之一,也是平衡性要求体现最明显的营养指标,由Howard 于1958 年推出的“完全蛋白”引申发展而来,NRC(1998)正式定义理想蛋白为:能满足猪的需要的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最佳日粮模式[9]。传统的营养平衡如碳氮平衡、蛋白能量平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例如,最近Brand 等(2020)研究了鸵鸟的能量蛋白比,作为皮毛用途,评价合适的能量蛋白水平对鸵鸟皮毛重量和面积大小的影响[10]。营养平衡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并不断深化,例如,“碳水化合物平衡模式”[5],把各种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称为碳水化合物平衡模式,包括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之间、淀粉与纤维之间、不同纤维组分之间、不同种类低聚糖之间等,碳水化合物平衡状况影响肠道健康、肠道微生物平衡、消化吸收能力等。

2 传统日粮配合技术升级版平衡日粮的概念与构建

2.1 消化道内环境与平衡日粮基础

动物机体有两个系统,即消化道系统及体内血液组织系统。饲料成分及加工技术作为一个体外系统,某些加工相当预消化。所以,日粮配方技术实质是由三个系统组成:体外配方与加工技术系统、体内消化道系统和体内血液组织系统。全价日粮重点是关注了第一系统(配方技术的营养平衡)和第三系统(体内血液组织代谢的营养需要)。对第二系统的关注相对少(较多只是营养消化吸收),而对肠道组织的代谢更新、免疫功能、微生态功能等维持的营养消耗并不清楚。

影响消化道性质的主要是消化酶、消化液(胃酸、胆盐),酶促反应直接影响营养的吸收,进而影响体内血液组织的营养平衡、营养的全价性。但是,即使成年健康动物消化道发育成熟,消化酶等分泌正常,也不能保证营养消化水解的充分,更不能保证消化后营养吸收。所以配制的全价日粮并不能反映出体内血液组织的营养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动物生产性能不稳定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肠道健康是动物日粮全价性和营养平衡性保证的基础。但是,仅仅肠道健康还并不能够满足日粮营养全价性与体内血液组织营养供应的一致性,例如,过多的免疫反应就是一种营养消耗,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需要消耗额外的营养等。而消化道的理化条件、生物学特性和生化特性等将影响这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考虑了营养全面性与平衡性的全价日粮,并不能完全发挥营养成分的作用与日粮效果的稳定性,在无抗日粮中体现尤为明显。充分考虑日粮的非营养因素就很有必要。综合这些营养性与非营养性影响因素,我们在“全价日粮”的基础上,应用系统思维,提出“平衡日粮”的理论,强调要更加重视配制的日粮营养及非营养成分(第一系统)与体内血液组织(第三系统)之间的这个中间环节,特别是消化道的理化、生化和生物活性因子调节。

2.2 平衡的基础与平衡日粮的概念

消化道功能包括了营养的消化吸收功能、免疫功能、微生物菌群调节功能、解毒功能等。配方中的营养构成不仅影响日粮营养的全价性和平衡,也影响理化因子、生物活性因子、生化因子的平衡,但后者影响更主要的是非营养因素。理化因子包括了黏稠度、酸碱度、电解质值、渗透压、食糜的体积与排空更新等,生物活性因子包括微生物菌群、外源酶与内源酶等,生化因子包括免疫指标、氧化还原反应等。

根据卢德勋先生的理论观点:动物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就是内环境的稳定性和体内各种重要物质与生理功能的动态稳衡性。早在1854年Claude Bernard首创内环境恒定性的生理概念,随后这一概念为许多生理学家不断充实并发展。Cannon(1992)在内环境恒定性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稳衡性(homeostasis)学说。他指出维持内环境稳衡性的机制是基于负反馈调控。机体动态稳衡与平衡(equilibrium)的状态是密切相关的。动态稳衡必然会涉及平衡,但是动态稳衡涉及的平衡是动态平衡,而且仅仅是接近平衡。传统的热力学只能用于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的封闭、孤立的系统,而不能应用于仅是接近确切平衡的机体动态稳衡,因为机体属于生物系统,不是封闭、孤立的体系,而是开放的体系。平衡的营养是理想的营养模式。营养平衡反映最明显是理想蛋白的氨基酸平衡比例。平衡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平衡往往是常态,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平衡,是一个往复循环不断的过程,这与动物消化道的分泌(消化酶、胃酸、胆盐等)及微生物微生态调节有关,也与日粮配制人工调节干预有关。消化液分泌与微生物菌群在一定范围可以自主平衡,但是这种自主调节、自主平衡是条件性的,超过了一定的程度就造成实质影响,最终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本质就是保障这种平衡和失衡以后的再平衡,过去重视的“全价日粮”就是围绕营养的全面性和平衡性。随着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和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交叉,消化道的理化因素(如pH值、黏稠度等)和生物因素(如酶、微生物等)影响了肠道健康和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这些因素的平衡过去没有被充分重视,这也是为什么在营养平衡的情况下,并不都表现出预期的结果。

所谓“平衡日粮”,就是畜禽与水产动物日粮中,含有满足消化道与体内血液组织的生理与生产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和非营养成分,营养成分之间达到最适比例,非营养成分中的理化因子、生化因子与生物活性因子对消化道功能与肠道健康的影响达到最佳状况的日粮。平衡日粮营养因素具有全面性和均衡性的特点;而平衡日粮非营养因素具有必要性和协调性的特点。相类似,人的食物强调“平衡膳食”的概念,两者有相同性,也有明显的差别。

平衡涉及的日粮的成分平衡和消化道相互作用后的平衡,广义的理化平衡即是营养平衡(全价日粮)的根本保证,例如在黏度高的日粮中,营养的全价性就不能保证。理化平衡本身也影响肠道健康与消化道功能,例如,免疫应激和氧化还原失衡造成肠道炎症因子,微生态失衡造成病变,过多的酸化剂的腐蚀性,大量的益生菌消耗营养等,最终影响肠道健康和体内血液组织的功能代谢,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可以说,日粮的理化平衡影响了营养平衡,没有总的平衡日粮就没有完全意义的全价日粮。应用系统思维,全面、动态和全过程把握日粮营养与非营养因子在体外(包括饲料加工工艺)和体内的变化与互作,这是从“全价日粮”到“平衡日粮”过渡与提升的关键。“平衡日粮理论”包括一定的概念、内容及其规范,大致包括平衡原理、平衡范畴、平衡顺序、平衡量化指标、平衡在日粮配制的应用、平衡的价值与意义。

2.3 平衡日粮基本涵义与内容

应用卢德勋先生的系统理论构建“平衡日粮理论”[11],我们提出,平衡日粮必须具备两个维度,一个是深度,是关联的基础,一个是广度,是系列的内容。平衡日粮同时是兼顾营养平衡(常量营养平衡和微量营养平衡)与非营养平衡(广义的理化平衡,包括理化平衡、生化平衡、生物活性平衡三方面)。

平衡原理就是动物饲养,其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配方技术与加工、消化道消化、血液组织代谢三个子系统,系统之间单向影响,处于动态变化并达到某种平衡,日粮因素的干预影响后续系统,日粮成分影响营养的平衡和消化道的非营养平衡(即理化平衡)。日粮的营养与非营养特性的发挥受到配方技术因素、原料来源稳定性、动物生理特点和养殖环境等影响。多因素协同作用使日粮的成分及含量在一定变异范围内,对动物消化道营养消化与吸收最大、理化条件最适、生化反应最佳、微生物菌群最合理等,并最终使肠道健康和动物生产性能呈最好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视为平衡。

“平衡日粮”的基础可以简化为“四梁八柱”,所谓“四梁”包括:日粮常量营养、日粮微量营养、消化道物理特性、消化道生物生化特性。而“八柱”是指:不同类常量营养之间比例、同类常量营养之间比例、不同类微量营养之间比例、同类微量营养之间比例、消化道离子状况、消化道水与渗透压状况、消化道生物活性包括微生物菌群和水解酶的比例与活性、消化道生化活性包括免疫指标和氧化还原状况。“平衡日粮”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十六个平衡”,又分两部分:营养性平衡与非营养性平衡,非营养平衡包括了理化平衡、生化平衡、生物活性平衡三方面。

“平衡日粮”中的营养性平衡包括:①蛋白与能量比例平衡,或者能量蛋白平衡。主要是有效能(猪一般是消化能,家禽是代谢能)与粗蛋白的比值。由于净能体系更能反映有效能的价值,原来的蛋能比是否能够简单地折算仍然需要讨论。②钙与磷比例平衡。反映合适的钙磷比指标有许多,包括骨骼成分或者血液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水平等,所以,钙磷比变异范围也是比较大的。另外,植酸酶的广泛使用,对原来的钙磷比影响比较大。③淀粉与非淀粉多糖的碳水化合物之间平衡。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价值差异很大,相当部分属于抗营养因子。另外,部分碳水化合物没有能量价值或者营养价值,但具有调节肠道健康特别是微生态功能。④高能与功能脂肪比例平衡。脂肪的基本功能是作为高度浓缩的能量,但部分脂肪(如多不饱和脂肪)具有一些生理或者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作用等。⑤微量元素平衡。微量元素之间的颉颃和相互影响,合适的比例才能满足各种元素的需要。另外,有机微量元素的使用,增加了原来的无机源微量元素平衡的变量。⑥维生素平衡。与微量元素之间主要是颉颃的相反,维生素平衡反映在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类似氨基酸平衡的协同,如同木桶短板原理。⑦氨基酸平衡。是经典的营养平衡模式,只有合适的比例才能高效利用。氨基酸平衡本质是必需氨基酸平衡,但更有实质意义的是几种限制性氨基酸之间的比例。⑧脂肪酸平衡。中链与长链脂肪酸的供能模式是不一样的,不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学意义是不同的。

“平衡日粮”中的非营养性平衡包括:①酸碱平衡。酸性环境是肠道健康的重要标志,对营养消化和抑制病原微生物是必需的,但是,在某些条件下如腹泻时,过多的酸危害也是明显的。②电解质平衡。电解质涉及渗透压,直接与营养利用与腹泻有关。③渗透压平衡。渗透压在体内组织更敏感,肠道上皮细胞的渗透压直接把肠道与血液关联性结合在一起,也与腹泻有关。④黏稠性与流动性平衡。食糜的黏性与消化酶的作用直接有关,过高的黏稠性影响营养消化、吸收,甚至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⑤微生物菌群与微生态平衡。微生态状况直接影响肠道健康,也与肠道营养消耗有关。⑥外源酶与内源酶平衡。酶制剂的广泛使用与内源性消化酶的相互关系影响营养的消化。⑦免疫原性与免疫特性平衡。适度的免疫反应是维持动物健康的必要条件,但一些饲料原性的免疫反应是长期持续性免疫应激,产生炎症因子。⑧氧化还原平衡。饲料成分的氧化造成许多有害生化产物,抗氧化是日粮功能所需要的,但使用抗氧化手段要维持在需要与适度。

在“十六个平衡”中,八项是营养平衡,八项是非营养平衡。平衡之间是有关联的,如电解质平衡与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等,不同条件下重要性不同,应激或者病理条件下与健康状况下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其他平衡等,例如,碳水化合物平衡可分低聚糖与多糖平衡、淀粉与非淀粉多糖平衡、水溶性纤维与不溶性纤维平衡、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平衡等。

有些平衡在实际日粮配制中相对价值是有限的。这里提出的“十六个平衡”并不是绝对的,或是十四个平衡、十八个平衡,等等。反刍动物需要考虑“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平衡”,某些水生动物需要考虑“动物源蛋白与植物源蛋白平衡”,可以根据不同动物、不同生理阶段和不同生产用途的日粮,确定具体的平衡项目。例如,鱼粉是高蛋白的优质动物原料,欧洲经验认为,鱼粉中最简单的甘氨酸,容易活化肠道各种梭菌的孢子。在无抗日粮要注意控制鱼粉,仔猪日粮须考虑原料选择的平衡。

“十六个平衡”可使日粮效果更稳定,使“全价日粮”提升到“平衡日粮”。“十六个平衡”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可能完全做到。但基本原则是重要的,即不仅仅营养平衡,只考虑全价日粮。而是营养平衡与非营养平衡(理化、生化、生物活性平衡)都要同时兼顾,某些非营养平衡甚至比一些营养平衡更重要,如仔猪日粮的酸碱平衡、肉鸡的电解质平衡比脂肪酸平衡、维生素平衡更敏感。仔猪拉稀和肉鸡腹泻都与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这两方面有关,日粮的pH 值或者系酸力和电解质平衡(dEB)值会影响膜的通透性和肠道的功能,非病原性拉稀会发展为细菌性拉稀。

关于各种指标平衡的讨论可见,能量蛋白平衡[7],钙磷平衡[4],碳水化合物平衡[5],不同脂类平衡[12],微量元素平衡[13],维生素平衡[14],氨基酸平衡[9],脂肪酸平衡[15],酸碱平衡[16-17],电解质平衡[18],微生态平衡[19-20],外源酶与内源酶平衡[1],黏稠度与流动性平衡[20-21],免疫平衡[22-23],氧化还原平衡[24]。当然,有些指标不能用平衡这个术语,用稳衡(homeostasis)更合适,例如自由基动态稳衡等等[11]。

2.4 平衡日粮指标的量化及操作性

任何一种思路或者理论,必须能够界定和判断,平衡的理念关键是如何量化。理化性指标(广义包括生物活性如益生菌和酶制剂)平衡的量化问题,既可以是相对比例,也可以是绝对数量,例如,微生态平衡状况下的有益微生物、中间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可以是三者的比例,也可以是绝对数量,特别是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在特定条件下不能超过的阈值。平衡是相对的,如何量化比较复杂,不同的平衡其表达也是不一样的,营养指标的平衡可以通过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表示,例如钙磷平衡就是钙磷比,氨基酸平衡就是各种氨基酸之间的比例。但是,用营养指标之间比例表示平衡状况,必须是在满足所有指标最低需要量的基础上的平衡。

我们认为平衡日粮的量化与判断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营养素之间的比值,例如28~60 日龄断奶仔猪的能量蛋白比为DE 16 MJ/kg∶CP 25%;钙磷比为1.3∶1;限制氨基酸比为赖氨酸100∶含硫氨基酸57∶苏氨酸64∶色氨酸18∶精氨酸39∶异亮氨酸54∶亮氨酸95∶缬氨酸67∶组氨酸32∶苯丙+酪氨酸92。二是达到平衡的最佳指标参数,例如肉鸡日粮dEB值在230 mEq/kg左右;三是能够保持平衡的指标范围,例如仔猪日粮合适系酸力范围在20~30;四是不平衡状态能够允许持续的时间,例如肉鸡回肠内容物黏度值一般为20 mPa.s 左右,使用小麦日粮,回肠内容物黏度值为50 mPa.s。高黏稠度并不立即引起显著性负面影响,综合考虑估计在5 d 时间没有太大影响,再持续下去就必须使用木聚糖酶进行调节。日粮配制或者添加剂的调剂干预是允许有一定时间滞后,小鸡料的不平衡是否可以在中鸡料调整,如果在不平衡状态能够允许持续的时间范围内,就可以继续使用小鸡料。其实,这三个度量指标是关联的,不平衡的程度与不平衡能够持续的时间就直接有关。与“平衡”相对应的是不平衡,或者说“失衡”,失衡的程度与持续时间,失衡后的“再平衡”是日粮系列产品配制的重要内容。

3 “平衡日粮”的评价

3.1 “平衡日粮”配制的应用

“平衡日粮”的操作就是在传统的全价日粮营养平衡的基础上,第一,是进一步考虑营养平衡因素,除了蛋能比、钙磷比、理想蛋白氨基酸比之外,还要考虑重要脂肪酸指标及其比例。第二,把重要的非营养性平衡指标在日粮配制时,设定为日粮指标,甚至是必须满足的限定指标,其中日粮的dEB 值和系酸力值等,像日粮蛋白水平等一样,作为需满足的条件,特别是仔猪日粮和肉鸡日粮。在饲料不能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尤其重要。

“平衡日粮”理念具体的应用就是把平衡项目的指标纳入配方设计中,如同全价日粮配方设计的有效能、可消化蛋白、钙、有效磷、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等一样。如果把日粮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考虑进去,就是在电脑配方设计时增加日粮系酸力、dEB值指标,作为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如果原料不能满足要求,就通过添加剂形式补充,如酸化剂、电解质添加剂等。同样原理,考虑脂肪酸平衡、黏度平衡等,把相应指标设定为必须满足项目,使用特别的原料或者添加剂进行平衡,酶制剂、酸化剂、电解质添加剂等就像维生素添加剂和微量元素添加剂一样,根据平衡需要,常规使用。

应用“平衡日粮”理论,仔猪饲料配制的日粮设计,初步设定蛋能比(蛋白、能量)、钙磷比(钙、有效磷)、重要限制性氨基酸比例、长链脂肪与中链脂肪比例(一般体现在不同来源油脂比例)、系酸力值和dEB值这六个最重要的平衡指标,传统配方技术一般只考虑前三个,可以增加后三个平衡指标。考虑到实际操作性,其他平衡指标在饲料原料数据允许下,在特定情况下加以设定,例如,以小麦为基础日粮时,可以引入黏稠度作为日粮设计指标,仔猪日粮使用豆粕时,把膨化大豆、发酵豆粕甚至整个日粮的Elisa 值考虑进去,等等,这些都是平衡日粮理念的应用。

3.2 平衡日粮中不同平衡项目的重要性与序列性

不同平衡项目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这点体现在日粮配方技术时,有些平衡是优先考虑并满足的,如营养平衡中的能蛋平衡、钙磷平衡、氨基酸平衡,非营养平衡中的微生态平衡、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所以,平衡顺序是不一样。平衡日粮中的营养平衡最重要,也是基础性平衡。同样是营养平衡,其重要性也是有差别的,能量蛋白比最重要,相对而言,维生素的平衡并不是十分敏感,氨基酸平衡就比维生素平衡重要,这意味着不同维生素之间相互影响程度比较小。

平衡日粮中的理化条件是其次重要的,日粮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是比较重要的平衡,甚至比一般性营养平衡更重要。肉鸡和仔猪的电解质平衡明显影响日粮的营养代谢与生产性能[25-27]。无抗日粮往往建议低蛋白日粮,但低蛋白日粮影响肉鸡生产性能,与dEB值降低有关[28]。主要是由于豆粕dEB值高,低蛋白日粮往往降低了日粮的dEB 值[29],dEB 值低于180 mEq/kg影响日增重[30]。在无抗日粮(特别是低蛋白日粮)的情况下,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比微量元素平衡、维生素平衡、脂肪酸平衡更重要。这里讨论的不同平衡重要性,是指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而言。

3.3 “平衡日粮”的评价与意义

“平衡日粮”与“全价日粮”两者有关联,也有质的区别,平衡日粮是全价日粮基础上的质的提升。日粮设计要有平衡的理念,配制的应该是平衡日粮。全价日粮一般只是考虑营养的全面和平衡,“平衡日粮”既考虑营养的全面和平衡,也考虑理化特性的利弊和平衡,“平衡日粮”既考虑日粮成分本身,也考虑日粮在动物消化道的互作与反应。

应用“平衡日粮”必须把握其本质,平衡的本质包括:①平衡是相对的,平衡日粮如同全价日粮一样,全价也是相对的,不可能是全价值、全功能。②平衡是动态的,平衡日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③平衡是条件性的,平衡日粮在不同条件下需要考虑的指标和项目是不同的。④平衡是多因素作用形成的,平衡日粮配制不能孤立考虑,例如氨基酸平衡与氨基酸添加剂应用,影响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⑤平衡是可以调控的,平衡日粮可通过特别原料、添加剂使用来满足和调控。⑥平衡是相对效率高的,平衡日粮应用效果(如日增重、饲料效率)是判断是否平衡或者平衡程度的重要观察点。

应用“日粮平衡”的理念我们甚至得出:酸化剂过量使用或者在某些情况使用(如仔猪已经发生腹泻时)是有害的;免疫增强剂某些情况(高强度、持续、无序的免疫反应造成免疫应激)是有害的;益生菌某些情况(不当菌株产生过敏性反应和过多的活菌消耗营养)是有害的。

“平衡日粮”理论在日粮配制中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日粮营养与非营养指标的全面性、各种营养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均衡性和配制日粮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三个方面。“平衡日粮”就是配制的日粮,其营养水平与比例以及在消化道产生的物理特性与生物生化特性达到最佳状态,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最高。平衡日粮是在全价日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传统的全价日粮并没有考虑酸碱度、电解质、黏度、微生态、免疫原性等因素和指标对日粮效果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补充并完善。无抗日粮的消化道理化特性平衡特别重要,饲料原料特性影响消化道理化特性平衡,饲料添加剂可调节消化道理化特性平衡。我们在讨论无抗日粮的原料选择时,“三高三低六原则”部分考虑了平衡的因素。原料营养成分更高、原料的消化性更高、原料的诱食性更高、原料免疫原性更低、原料的系酸性更低、原料的黏稠性更低。所谓“更高”或“更低”,就是针对无抗日粮情况下,这些因素的失衡,过去部分依靠抗生素的维系,这些都是日粮配制的“平衡观”。

平衡理念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应用是一种初步的探讨,有待进一步讨论和完善,其基本原理是传统的营养特性平衡直接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同时也影响健康状况。广义的理化特性平衡直接影响动物健康状况,间接影响生产性能。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更全面把握饲料配方技术包括加工预处理(第一系统)、消化道环境(第二系统)和体内血液组织(第三系统)之间对营养利用的影响,更充分了解和应用营养因素(常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理化因素(酸碱度、黏稠度、电解质等)、生化因素(氧化还原反应指标、免疫反应指标等)和生物活性因素(酶、活菌等)的影响与相互作用,更科学合理配制畜禽与水产动物日粮,从过去依赖抗生素型日粮转变为高效、稳定、无抗的日粮。同时兼顾营养平衡与理化、生化及生物活性因子的平衡的“平衡日粮”是未来饲料配制与日粮配方技术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全价消化道氨基酸
48亩白鲢增产10000多斤!这款全价生物渔肥成为渔民创收的秘密武器
小渔肥,大产业!一场会议订货869吨,吸引近200名养殖户、经销商现场抢订全价生物渔肥
超10亿!从大水面到精养池,市场容量巨大,全价生物渔肥为何能成为“核武器”?
铁路儿童票划分将告别“单一标准”
鹅掌柴蜂蜜氨基酸组成识别研究
低蛋白日粮平衡氨基酸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评定方法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