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树斜街的记忆与胡同发展的思考

2021-01-11 00:41孙轶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0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发展对策

【摘要】胡同是老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同是北京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一,记载着北京时代的变迁。笔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线索,讲述自身经历过的胡同修缮保护工作以及笔者眼中的老北京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但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胡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任务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胡同的起源与背后的故事,对悠久历史和文化沉淀下产生的胡同文化进行保护,讲述胡同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发展对策,并提出胡同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

【关键词】北京胡同;胡同文化;传承与发展;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0-067-03

【本文著录格式】孙轶.铁树斜街的记忆与胡同发展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20):67-69.

北京是一座有着 3000 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古城。北京老城区从整体布局上讲究对称分布,由紫禁城、中轴线和像棋盘分布一样的大街小巷构成,横平竖直的小巷胡同是老北京的脉络,也是新时代北京的特色。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孕育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了悲欢离合的人间百态,是北京生命力的展现。

一、活化的城市记忆

胡同体现着老北京城所特有的“京味儿”特色,这浓浓的京味儿来源于北京城几千年的历史根基。老北京人总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由此可见,北京城胡同的数量多的数不过来,没有胡同,就没有北京城。北京城的城市道路布局可以分为胡同、巷、小街、大街。道路的命名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构成。例如:帽儿胡同,帽儿是专名,胡同是通名。北京胡同众多,胡同的命名方式也有一定的规律。比如,按数字划分:东四一至十二条;按行业划分:羊肉胡同、钱粮胡同;按动植物划分:花枝胡同、金鱼胡同;按北京土话划分:背阴儿胡同、笤帚胡同等等。北京胡同的命名与北京当地生活紧密联系,体现着北京繁荣的市井生活气息。北京胡同不仅是北京城各个小区域之间的联结,也是过去社会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场所,更是老百姓民俗风情的记录者。

在我小时候,我家住在虎坊桥附近的铁树斜街里,据说我们四合院是梅兰芳先生的祖居,屋里的传统纹样花纹地砖、老式木头房梁、木门都是从清代就流传下来的。在每个冬天都要采购一批蜂窝煤烧暖气。木门上那一道道我的生长身高线见证着我的成长,同样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政府开始越来越重视北京老旧城区的修缮工作,我家也迎来了修缮保护工作,家门口儿的旱厕变成了冲水卫生间,挨家挨户都进行了煤改电,当然,影响传统风貌却承载着童年回忆的小煤房也被拆除了,变成了一堵崭新灰色的高墙,这胡同四合院儿里的烟火气也就淡了。施工队对房屋进行加固翻新,外表刷上崭新的灰漆,加固房梁,并建议大家推掉原有的花纹地砖,改为现代瓷砖或木地板,但看着这一屋子老地砖,我的父亲拒绝了,他说,老地砖是这座四合院最后的真容。早年的修缮工作还不讲究“修旧如旧”这个观点,有不少有历史味道的老物件儿被拆除了,老地砖承载着我家的回忆也是活化的城市的记忆。

二、北京特色的胡同文化

基于胡同这一载体,历经岁月的发展、长期的沉淀,才形成了北京特色的胡同文化。

北京的胡同文化,一方面体现了北京老城的历史文化价值。胡同是北京老城特色民居建筑中的一部分,是北京老城的特色,是新時代北京的招牌。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北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中心商业用地饱和,为加速拓展现代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大量北京老城区黄金地段的胡同平房被拆除,建设成现代城市商业楼盘,胡同的历史文化也随之遗失,丢失了老北京城的传统历史文化。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胡同是北京百姓居住文化的代表,从古至今书写着几百年的历史故事,北京的胡同与无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胡同是北京现阶段历史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源之一。

另一方面,北京的胡同也体现了北京土著的民俗风情文化,是长时间居住在胡同里的老百姓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一些文化。胡同四合院宜居安逸的居住环境与和谐互助的邻里关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讲究规矩、质朴善良的北京人。笔者小时候从胡同里长大,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市井文化有着自己的看法。住在胡同四合院里的北京土著,他们对生活的满足感很高。这种性格的形成可能跟僻静平淡的胡同生活有关,生活过于安逸平静容易让思想变得更平淡,久居的安稳性也让人的性格更加的平稳。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种容易满足的北京土著是没起子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笔者认为北京土著是有奋斗目标的、努力的,但比起往高看还没拥有的东西,北京土著更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做人和生活一样实实在在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往前走。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是安分守己的。胡同的公共性,让每家每户都管好自己,要面子,不给街坊邻里添麻烦。但这并不代表北京人冷漠,住在胡同四合院里的北京土著是热情的,街坊邻里之间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总会一起分享,有什么困难也会毫无怨言的相互帮助,远亲不如近邻,大家虽然没血缘关系,但是住在一个院子里像一家人一样。北京人的朴实善良的品质和生活习惯、观念造就了北京的胡同文化,是北京胡同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胡同文化的胡同与文化两者不可割离去谈,胡同文化是北京城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胡同产生了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显得胡同更让人流连忘返。胡同文化与胡同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与时代共同进步,不可分割。

三、胡同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

近几年习总书记一直强调文化自信,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同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百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人们处理邻里、家庭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胡同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发挥胡同文化的感染力,这更能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高文化自信。

北京胡同在文旅产业中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第一,北京胡同有着浑厚的历史文化。第二,北京在胡同保护与发展上已小有成效,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北京现存胡同做了档案归纳,对绝大部分胡同也进行了翻修保护。第三,北京胡同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胡同文化发展没有体系化模式化、胡同文化带来的经济回报极低等。《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报告2019》上赵金庆①先生针对报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未来文旅产业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分别是旅游行业更新升级,准确运营最重要;数字化技术注入文旅产业;中西部旅游资源丰厚发展潜力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好。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赵金庆先生的观点就北京胡同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拙见。

(一)打造胡同集群

北京在胡同保护与发展中做的比较好的案例是史家胡同博物馆。该馆是由原来的危房四合院翻新改建的,房主把宅院的产权转让给街道办,用于做公益事业,支持北京胡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整个博物馆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有多个展览厅和一个多媒体功能厅,展览厅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展品,重现了过去的胡同生活。旧时家庭用的笸箩、粮票、公交票证、收音机等等。这些物品大多是从居民手中捐献的,它们就像历史的见证者一样,记录着史家胡同的变迁。同博物馆里,还能听到胡同的老声音。在多媒体功能厅内,能听到 70 多种不同的胡同声音,例如:警哨、脚铃、还有招呼大家来磨剪子抢菜刀“震惊闺”和“虎撑子”这种老北京商贩招揽生意时用的响器。听到声音让人仿佛一下就穿越回当时的情景,勾起人们心中的回忆。

但是现阶段北京胡同的发展是单一的。人们知道有名的史家胡同、五道营胡同、菊儿胡同,但是这些知名胡同周围的其他胡同并不为大家所熟知。笔者非常欣赏的一位建筑设计师王澍②的设计就更加注重建筑周围的环境氛围,他善于把建筑本身与环境中的地域之美相结合,表达出自然之道 ,眼前有景的设计理念。因为北京的大街小巷本来就是由一条条胡同构成的,为此,笔者认为可以打造胡同集合群,把北京著名胡同和其周边的小胡同一起构建一片胡同集合群。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一带多”“以优带劣”的方式,利用知名胡同的知名度带动普通胡同的保护与发展,让更多的胡同纳入到被保护的范围里,得到更好的发展。可以在胡同集群里设置集北京老字号食品集合店、国营粮行便民店、胡同文化展示厅等,如此,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了解北京文化的机会,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民服务,从而带动胡同集群的经济收入。胡同集群可以将经济收入提取一部分用于胡同改进。对集群里的胡同进行有计划的翻修,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胡同的特色,并加以展示说明,使游客更好的了解每条胡同文化。北京胡同的保护与发展和其他传统文化的不一样,像北京寺庙、塔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是以“点”为单位的,以文物修缮为主,涉及范围窄。而北京胡同的文化与发展是以“面” 为单位的,涉及范围广,牵扯到建筑与人文环境打造,在方案的实施上更有难度,而这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要与百姓沟通,要与学者探索特色胡同文化,要有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

(二)开发文创产品

近几年,以故宫为首的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 IP 形象打造算是非常成功的,吸引了社会各阶层人群的喜爱,其文创产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每样产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文创产品使当地历史文化得到了有效的宣传,又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现阶段,北京胡同的文创产品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有着巨大的前景。北京胡同文化应该吸收借鉴故宫的经验,基于北京胡同的特色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挖掘胡同背后的历史故事,通过故事实现胡同文化的传承,使文化打破历史的界限,创造具有独特性的文创产品,避免粗制化。当然,做文创产品也要结合当下社会发展新趋势,当前网络交互设计作用在大众的方方面面上,可以打造几款具有胡同文化的网络小游戏,使大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既能放松心情又能了解北京胡同文化。设计出具有传播力的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通过购买从而实现胡同文化的二次传播,实现胡同文化的价值。做有文化故事的胡同文化文创产品,有利于提高大众对北京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北京经济的发展。

(三)再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政府对北京老城区的保护翻新工作非常重视,2020年4月我市依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城市總体规划》《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规》等政策,出台了《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对北京胡同的修缮与保护有着实际性的指导作用。

胡同保护翻修、改进居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但是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胡同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更高的需求。第一,现在普遍每家每户都有一辆私家车,但是住在胡同的居民常常会因为没地方停车而头痛。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设置一片区域作为周边胡同住户的停车场,为节省占地空间,可以采用升降式的停车位进行停放,减少黄金地段的占地的同时也可以改善居民停车问题。第二,北京的胡同有很多是死胡同,没有连接性的,为了杜绝消防隐患,相关部门要对死胡同里居民堆放的杂物进行清理,使胡同整洁美观的同时减少了意外发生的概率。

(四)需要北京政府更多的支持

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件繁复又伟大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金钱。不管是打造胡同集合群、开发文创产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后续的维护,都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因此,更需要政府的支持与投入。

四、总结

笔者认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物、人文底蕴都是城市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城市想要延绵发展是需要传承优秀文化价值的。一个城市建设现代化的速度再快,但是没有文化底蕴的加持,也是缺乏生命力的、不能长久的。要把胡同改造与保护发展历史文化相结合,既要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又要保护发展传统的历史文化,要留住北京胡同的特色,让北京在文化兼容中依然保留着自己丰富的独特文化。

注释:

①赵金庆,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研究院院长

②王澍,著名建筑学家、建筑设计师,当代新人文建筑的代表性学者,中国新建筑运动中最具国际学术影响的领军人物。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2019年12月14日,荣登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获“年度文化人物”称号。

参考文献:

[1]冯莹.北京胡同文化研究[J].艺术研究,2013(2):64-65.

[2]孔繁峙.北京传统四合院、胡同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保护[J].北京规划建设,2005(4):10-11.

[3]孙宇.北京的胡同文化[J].两岸关系,1999(9):54-56.

[4]宋冬梅.论北京“胡同文化”的解读[J].大众文艺,2011(2):138.

[5]崔敬昊.北京胡同的社会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3.

[6]李坤.近现代北京胡同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价值[D].长春:吉林大学,2009.

[7]崔健.北京胡同保护规划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9(6):87-88.

[8]左犀.北京胡同之“根”究竟在哪儿[J].北京观察,2011(6):58-61.

[9]刘卫兵.北京胡同的消失[J].全国新书目,2010(1):56.

[10]董世斌,单富博.城市转型中胡同文化传播发展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0(2):113-118.

[11]丁啟瑞.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的困难及对策探讨[J].智库时代,2019(42):268+271.

[12]朱艳楠,郑丽.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天桥中幡为例[J].传承,2014(8):141-143.

[13]舒乙.拯救和保卫北京胡同、四合院[J].北京規划建设,1998(2):30-32.

[14]胡同是静脉,四合院是细胞——文物专家谈北京胡同保护[J].北京规划建设,2004(6):120-121.

[15]胡嘉佩,胡舒扬,高慧智. 从象征到实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公众参与——以北京菊儿胡同与扬州文化里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规划实施与管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518-528.

[16]王越.胡同里的北京[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孙轶(1997-),女,北京,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传统手工艺研究。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发展对策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