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要在潜移默化中进校园

2021-01-11 00:44汤勇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校园

汤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传统文化教育,其最终目的也指向人生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学会尊重,如何具有责任感,从而培养一个真正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二者取向一致,殊途同归。在新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如何发掘并利用好传统文化的潜在育人价值,让中华美德、人文精神等在学生生命中扎根与灵魂深处“安家”,这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

一方面,要在校园文化营建中融合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是校园的DNA,是校园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应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让校园文化烙上传统文化的符号,注入传统文化的基因,让师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另一方面,要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像古文诗词、古典音乐、古代服饰、戏剧脸谱,还有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传统习俗,等等,只有充分整理、系统梳理,将其固化为课程,学校才有持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规范的文本,也才能让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孩子。与此同时,要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傳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书本教育,也是实践教育。孩子的成长在活动之中,活动也是最好的教育。学校应该选择能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展示,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的目的。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应该是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而不是简单恢复历史的形式和表象,这不仅摧残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学校可以因校制宜开设经典诵读、书法、剪纸、国学等特色社团,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传统文化从业者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技艺表演和专业讲解,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当地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名人故居,拜访当地民间艺人,拓展综合实践渠道,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就在身边。除此之外,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重视程度,以及教师的素养对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作为教师自身,应该加强学习,坚持阅读经典,不断修炼,努力让自己有厚重的文化积累和底蕴。作为学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不能将任务只交给语文教师,而要依托各个学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科中所深藏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不能只重视语言文字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人文价值与道理因子;不能良莠不辨、优劣不分,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或者以现成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而应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辨识能力。

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我们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教化与育人、立德与树人特征,要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感动,让学生感觉到的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悦,一种身心的放松。

总之,能否交好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答卷,这考量着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担当!

(摘自《中国教育报》)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校园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