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①

2021-01-12 11:43洛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河南洛阳471000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凝复发性二聚体

魏 明(洛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复发性流产(RSA)是指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自然流产,若孕妇连续2次妊娠失败便应给予重视并作相应处理,因RSA的复发风险会随流产次数的上升而增加,不仅影响孕妇生育,严重可能会导致终生不育,对孕妇和家庭带来极大影响[1]。研究发现,自然流产的发生与高凝状态关系密切,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是高凝状态发生的前兆[2]。相关报道表明,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能够提升RAS孕妇活产率,但对于D-二聚体升高所导致的高凝状态RSA暂无定论[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对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6-02~2019-02接受治疗的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61例、观察组59例。对照组中年龄21~37岁,平均(28.39±6.03)岁;流产次数2~5次,平均(3.91±0.77)次。观察组中年龄23~38岁,平均(28.81±6.10)岁;流产次数2~6次,平均(3.03±0.82)次。统计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4]复发性流产标准;②流产次数≥2次;③D-二聚体升高>0.60mg/L。(2)排除标准:①伴有家族遗传史者;②器质性功能病变者;③近1月使用过相关药物治疗者。

1.3 方法

常规治疗:确认妊娠后,给予HCG(宁波人健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022,200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000U,隔日一次;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829,1mL:20mg)肌肉注射,每日20mg,一日一次;若检查孕妇发生先兆流产情况或血孕酮≤25ng/L,每日可用40mg;叶酸(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079,0.4mg)口服,一次0.4mg,一日1次。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614,50mg)治疗:口服,每日50mg,一日一次;至妊娠12周孕妇无异常后,转产科进行定期孕检。

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67,0.5mL:5000AXa单位)皮下注射,每次4100IU,一日一次;每周进行血常规、凝血四项、D-二聚体含量,参考孕妇体内D-二聚体含量进行调整低分子肝素用量,若凝血功能正常,持续用药至妊娠12周;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妊娠结局:对两组孕妇7、9、12周时进行超声复查,了解胚胎发育;若治疗中发现胚胎停育,则停止用药,并对孕妇行清宫术;观察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至26周则视为妊娠成功,记录并对比两组发生流产、妊娠成功(包括早产、足月产)率;(2)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治疗中出现血小板降低、出血、皮疹、胃肠反应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妊娠结局

观察组妊娠成功率89.83%较对照组75.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妊娠结局[n(%)]

2.2 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血小板降低、出血、皮疹、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n(%)]

3 讨论

RSA是指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现象,是妊娠期常见疾病。其病因较复杂,多与子宫畸形、解剖因素、遗传性异常、内分泌、免疫失常、血栓前状态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临床中仍有30%以上RSA病因不明。近年来,多数研究认为,RSA的发生与机体高凝状态存在相关联系[5]。高凝状态会改变子宫胎盘部位血流的状态,易导致局部微血栓,甚至胎盘梗死引起流产,而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血液中D-二聚体含量也随之升高。D-二聚体是凝血功能中的一种因子,随着D-二聚体升高能够提示整个机体的凝血功能的亢进,易引起胎盘局部小栓塞的形成,从而使胚胎无法得到营养供应、氧气供应,最终导致胎儿死亡,发生流产[6]。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两组不同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妊娠成功率较对照组高,两组血小板降低、出血、皮疹、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对比未见明显差异,表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凝状态RSA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提升治疗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高凝状态下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抗凝治疗,而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为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其中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最基本的药物,能够使血小板内环氧化酶的活性部分乙酰化,使环氧化酶失活,从而抑制血栓烷A2生成,改善体内高凝状态,避免发生微血栓的现象。但单独用药对于因免疫失常而导致的高凝状态,无法完全改善病理过程,因此需要探讨其他抗凝药物的效果。低分子肝素属于一类高效、相对安全的糖类抗凝剂,通过抑制凝血酶IIa及凝血因子Xa发挥抗凝作用,改善体内血液循环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有效防止体外循环中血液凝固及预防血栓的形成。且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分子量低,因此抗凝血因子Xa活性更强,能够使抗血栓作用与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从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安全性更高。二者相结合,通过纠正体内高凝状态,使血液粘稠度降低,从而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状态,减少胎盘形成过程中微血栓的形成,减少自然流产症状的发生[7,8]。

综上所述,针对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高凝复发性二聚体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效果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