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击破 分解困难

2021-01-12 11:16王立霞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5期

王立霞

摘要:学习之路,荆棘丛生,当幼小的心灵面临重重困难的考验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学生克服困难,为他们点亮希望之光。

关键词:分解困难  分步解决  借鉴经验  合理分组

光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不负光阴,方得始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之路上,我一直坚持本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勇于面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乐于思考,一边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一边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学习,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学生在这条路上磕磕绊绊地前进。他们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给他们有效的方法,给予他们前进的热情。困难有时像一座大山,学生很容易被它吓退,不敢前进。要想学生不被困难打败而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战胜困难。

一、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战胜困难的经验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读书这条路上,教师是过来人。我们在过去的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也许正是现在的学生们正在经历的。因此教师可以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方法教给学生。我班有一个女生,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发言也十分积极,可是她的字却写得很糟糕,完全看不清楚。我想起我上小学和初中时,每个语文老师都和我说过一句相同的话:“要是你把字写好,那就什么都好了”。这个女生和我太像了!我仔细回顾当时的情景,分析原因。那时候的我成绩还不错,有点骄傲,有点叛逆,还有点不服输,而且我并不觉得字写得好与不好有什么区别,不懂得一手好字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每次老师批评我,我就想:天天说我字写得不好,我成绩不是照样很好?参加工作后,看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字,个个苍劲有力,潇洒自如。他们的备课笔记如同字帖整齐有序,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暗下决心,每天坚持认真书写,即使写不出好看的风格,也要把字写清楚,写整齐。经过多年的坚持,我终于敢在师生面前展示我的字了。后来为了让我的学生都爱上写字,我先从他们都喜爱的绘画入手。我经常和他们一起把古诗和一些课文中的意境画成画,并写上诗句或文中的好词好句,再进行评选。我试着和美术老师沟通,请她帮忙画画,让学生题字。一幅美丽的图画,当然要配上一手漂亮的字。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越来越多的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化解困难,解决问题,并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争取让每一次进步都成为师生共同的进步。

二、教师可以把愚公移山的精神传递给学生,教给学生分步解决困难的方法

有些问题放在一起是个大问题,让人战栗,但若将其分解成许多个小问题,可能就好解决多了。许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文。面对作文,他们想到的就是怎么把字数凑够,只管数量,不管质量。因此,我每次布置作文之前都先帮学生找出他们在写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他们一起各个击破。比如写人作文,我首先会和学生一起讨论写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每个方面又该怎样写,该如何组织段落和篇章。写人可以从外貌、性格、品德、爱好、优缺点等方面来写。外貌又可以从眼睛、鼻子、嘴巴、身材、穿着等方面来写。而有关眼睛的描写又可以用“大大的、明亮的、炯炯有神的、又大又圆的、小小的、弯弯的、忽闪忽闪的、锐利的”等词语来形容。根据人的特征,实事求是地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合适的词语,写出他的特点。可以采取“总——分”的形式写,例如先总写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再分别写出他的具体事迹。在写具体事例时,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用心品味生活中的小事,从细微处发现大秘密。教师与其强行灌输,不如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仔细观察生活细节,于细微处感受深情,学会感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惑,把写作中的小困难逐个消除。对于部分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当然可以截取片段,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展示,让他们自己去领悟。但是展示过程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启发引导。例如令学生难以落笔的作文,要截取不同文章中的不同事例,不能让学生觉得“只能这样写,非这样写不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重新组织语言,就算是同一个事例,也要有不同的写法。教师既要给学生提供战胜困难的方法和信心,又要给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空间。

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帮助学生恰当分组,让他们合作解决困难

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其中很多困难是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就能解决的,教师只要稍加引导或者给他们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就可以了。如今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大部分教师都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課余生活中,要多关注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在合作解决不同的问题时,把不同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是一种很有效的积累素材的方式,但很多学生在背诵时却总是记不住,记不牢或者记错等等。有时候,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背诵技巧并不一定适合学生,反而一些学生自己摸索的小技巧更能被其他同学接受。在背诵《桂林山水》第三自然段时,我就教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可是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比背诵更难。尽管他们已经理解段落的内容,了解了段落的语言组织方法,可要他们在背诵课文时去回顾这些,他们觉得还不如多读几遍,去回忆脑海中的词句。在那次的小组交流活动中,我把背诵快的同学和背诵存在很大困难的同学搭配分组,善于背诵的同学说得津津有味,不善背诵的同学听得十分入神。我再让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成果,帮助总结背诵方法。首先,读熟生词,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突兀、怪石嶙峋”等;其次,在纸上大致把本段提到的景物依次简略地画下来;然后,边看画边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最后,一边背诵,一边联想纸上的画。我再让同学们试着分这几个步骤来背诵,虽然有的学生画画比较慢,很耽误时间,画得也不够形象生动,但是他们乐在其中,他们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果然他们记得很快,而且记得很牢,过一段时间我再来指名背诵,他们仍然能正确无误、有条有理地背出来。这次活动之所以开展得有声有色,圆满成功,是因为分组合理。小组长能起到火车头的作用,打开话匣子,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害羞的同学鼓起勇气,让爱思考的同学举一反三,把他们的小嘴打开,让他们甘于倾听,乐于献策,在交流讨论中通过聆听获得了别人的经验,通过分享获得了信心和成就感。他们不再因困难迟迟不能解决而惶惶不安,不再害怕得到老师过多的关注。相反,他们期待着下一次活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做准备,他们都迫切地想做战胜困难的小勇士。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在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工作经验,在永不停歇的探索中慢慢成长,在孜孜不倦的记录与总结中获得新知。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中年教师,在教学的路上继续求学,追求进步,充实自己,我责无旁贷。在教学之路上,我要做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泡,用积极探索的进取精神来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给学生点燃希望之光、信心之光和勇气之光。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