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与设计基础课程思政建设

2021-01-13 12:09徐晓慧刘文永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观课题基础

徐晓慧,刘文永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1 问题的提出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是习近平总书记经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和理论阐释而形成的系列重要的观点和思想。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渊源,也从方法论意义上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方向;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给予理论指导。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是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思想和创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高校艺术与设计专业教育是党和国家培养创新艺术类人才的主战场,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与发展的主阵地,从具体课程、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出发,加强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设计基础系列课程是所有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应用复合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构设计基础“课程思政”势在必行。本着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自然融入”教育理念,在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指导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着手,更有利于提高艺术与设计专业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

2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融入课程思政的逻辑理路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是由“传统文化的本质观”、“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观”等结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2018年5月14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各方面,高校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内容、方式方法应当不断地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融入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逻辑理路在于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其中,“是什么”对应于传统文化本质观,需要解决课程思政中设计基础的课程性质与传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本体价值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对应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需要解决传统文化在设计基础课程思政中的价值及意义问题;“怎么做”对应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观,需要解决传统文化融入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方法及路径问题。主要目的是以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为抓手,针对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思政教育,提升文化自信,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传播能力、表达能力。从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出发,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融入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改革的逻辑理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对设计基础教育的意义

探究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设计学学理阐释,重构设计基础教育价值观;构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资源的“课题制”基础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行动力与“创新性”成长力。

(2)传统文化的课题资源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题资源价值不止于引导教师挖掘传统文化课题资源,其最重要的意义是理念与思维的转变,这就需要厘清传统文化与设计转化、设计教育的逻辑关系。这里需要教师明确一点:传统不是元素是源泉,“两创”不是概念是方法。

(3)课题制设计基础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基于视觉、形式、表现、审美等要素的基础课程课题资源,并将其整合贯穿在整个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改变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简单的元素应用,在规律、风格、哲学层面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链接点。

3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融入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文化传承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创新命题,在艺术设计领域,它可以接续断裂的设计文脉,重构现代设计教育价值观。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艺术与设计工作者又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因此,“两创”是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融入课程思政应当遵循的重要方针。设计教育容易在传承与创新、传统与当代、理论与实践等几个相对的概念中游离,而“两创”这一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有助于把这些看起来相对的品质辩证地结合起来。因此,需要基于课程改革建设课程思政,本研究以“两创”的设计学学科理论阐释与目标旨归为导向,以设计基础课程目标的核心问题——“设计力”与“审美力”为抓手,以学生创新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挖掘传统文化的设计概论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题制”的课程改革方式,目的是通过在课题制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建构中实现传统文化元素、规律、风格、哲学层面的打散与重构,培养学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专业行动力和创新性发展专业成长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连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好思政课既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源泉,使其成为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思政教学的深厚力量;又要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建设目标,让思政课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基于此,在具体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理论指导,以意识形态、文化自信、自我认同为抓手,将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每一节课。以设计基础理论课程为例,将原理论课程融合为四个课题“传统与现代”“样式与方法”“理论与实践”“观‘物’之道”,每个课题32个课时,将“两创”思想糅合在每个课题中。

(1)意识形态——了解中国故事

具有→隐蔽性和紧迫性。媒介探寻传统文化的课题资源价值,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形式资源、美学资源和思想资源。如传统建筑的斗拱即是最复杂的立体构成,传统艺术形式中的“线”有“形”、有“势”、有“意”,这些都是设计基础课程不可多得的课题资源。回归传统不是回到过去,而是挖掘中国本土化的“基础造型规律”、美学思想、设计思维,以及视觉化的可能性。

(2)文化自信——做好中国设计

由自觉到自信,由知道到做到。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基于视觉、形式、表现、审美等要素的基础课程课题资源,并将其整合贯穿在整个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改变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简单的元素应用,在规律、风格、哲学层面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链接点。

(3)自我认同——讲好中国故事

体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让学生明白,前人的使命是在落后的时候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而我们的使命是将中国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传递出去。简单来说就是要事情做好,有故事可讲,以笔为媒,讲好中国故事。如课上以乌合麒麟为例,通过分析乌合麒麟的作品,了解他的思想。乌合麒麟曾在《与世界说》节目中,表达过他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对外的传递和表达,以及传递和输出意识形态是艺术的责任之一,在传递和输出的过程中要做到反思和克制。文化表达是弘扬民族文化和树立民族自信的重要手段,文化表达的重点在于文化而不在于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核心、最纯正的中国价值观的体现,和平发展、安居乐业。

4 结语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两创”思想正处于理论解读和实践应用的关键时期,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是对“两创”对于设计学学科价值与意义的探索,尤其是在重构设计教育价值观方面的理论意义,这对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内涵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拓展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立足思政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融合,以具体课程体系建设为载体,以认识、思想、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专业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文化观课题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文化观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