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2021-01-14 04:10卢一洲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精神分裂症情绪

卢一洲,相 霞

(上海健康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上海 200237)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曾经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现在已经归入一类大脑严重的慢性、致残性疾病[1]。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如今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不良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作用已达成共识[2]。目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仍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3]。

音乐治疗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形式可分为个体音乐治疗及团体音乐治疗。常用方式有接受式音乐治疗技术、再造式音乐治疗技术与即兴式音乐治疗技术三种,大体上可分为主动、被动、即兴、综合式四种形式[4],其以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如今,音乐疗法在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已广泛应用[5]。

1 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理论基础

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心理分析对患者进行音乐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其根本目的不在于患者在音乐领域上的成长,而是一种通过音乐来帮助人医治身心的方法。音乐疗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音乐疗法自身理论基础的缺乏却是阻碍其发展的难题。音乐疗法研究成果主要围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实践展开,关于其自身基础理论的深层研究与学术概念的深入讨论则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研究者更倾向于运用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试图来解释音乐疗法的成效,却忽视了音乐疗法本身的学科基础,使得音乐疗法缺乏理论基础研究与支持[6]。

目前,关于音乐疗法呈现出的疗效,有学者认为是音乐本身媒介性质的影响。音乐不需要通过理性思考来进行接收,其可以直接对情绪发生作用,因此能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音乐能够为不良情绪提供一个宣泄途径,无论音乐的表示形态如何,都能达到一定的宣泄作用。音乐可以调动人的情绪,使人建立起对自身的认可,能够很好地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重新恢复自身认知功能等各项能力[7]。

调查研究发现,主导音乐活动的主要是大脑右半球,而很多情绪及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因此音乐的传递能够更好地使人的情绪及行为得到调节[8]。临床上,音乐治疗能够通过不断改善情绪有效促进生理、心理疾病的康复,更好地使患者的生活渐渐回到正轨。音乐治疗相对于其他治疗手段更加容易,能对患者产生较好的效果[9-11]。

2 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董爱红等[12]通过使用奥尔夫音乐的音乐教育体系,对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两个月的治疗,观察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韦克斯勒智力量表(WAI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发现,音乐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智力、记忆力等,对提高病人的激活性、愉悦感及注意力等方面具有明显功效。武苗苗[13]通过使用团体音乐治疗方法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一个月的治疗,观察社交焦虑量表(LSAS)、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发现,音乐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恐惧等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帮助,而环境中存在相同音乐爱好者对于患者而言帮助更为明显。团体音乐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及勇气也有很大的帮助。

研究试验发现,团体心理游戏结合音乐疗法能够使患者更加愿意配合治疗,患者融入速度也比较迅速。相较于传统被动治疗,主动治疗使患者自身参与其中,能够使其兴趣不断增加,激活患者情感和兴趣,促进患者肢体协调性,使其更容易与周围环境和人进行沟通互动,逐步恢复其自信心[12]。但由于临床试验时间较短,最终结果中的思维活动贫乏、思维障碍等方面数值在治疗前后并无明显差异,且试验后的一些患者由于缺乏持续性的音乐治疗,导致其精神衰退到治疗前的状态[13]。在应用音乐疗法时,务必要注意治疗的定期复查状况,减少此类情况发生。不过,在药物治疗成效有限的情况下,配合音乐治疗,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供很大帮助。

音乐疗法对于音乐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而言,合适的音乐节律可能会刺激患者的情绪、思维及注意力,使之进入一种活跃的反应状态。针对不同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选取的音乐种类也不尽相同。例如,对存在抑郁表现的患者,使用欢快活泼的曲调;对存在焦虑表现的患者,使用平静催眠的曲调;对存在强迫表现的患者,使用先抑后扬的曲调,都会更好地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8]。周一平等[14]通过使用不同方式的音乐疗法,对比前后患者的SANS量表发现,视听组的治疗效果比聆听组的效果更佳。在使用音乐疗法进行治疗时,将合适的音乐与虚拟显示图像相结合,对于患者治疗更有效。

音乐疗法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眼神、表情、神态与音乐本身一样值得被重视。治疗师不同的神情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在临床应用中想要使音乐治疗效果最佳,治疗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神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达所要传达的情感与内容,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7]。

但音乐疗法的缺陷十分明显,其治疗时间长。音乐疗法的疗效虽然得到多次临床验证,但却难以进行量化测评,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去探索。对音乐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讨论,将有助于完善音乐疗法的理论体系,使其扩展应用到更多领域[15-16]。鉴于当前临床现状,发展有效的评估工具,建立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3 音乐疗法在精神分裂症中应用的社会认知

早些年前,音乐对于精神情绪的影响就已经被学者重视,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音乐疗法并没有被运用到医学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部分医院开始将音乐付诸于临床应用中,尽管做了音乐治疗的尝试,但大多数医院只是将音乐当作处方,单纯地播放音乐给患者听[17],直到高天教授开创了我国第一所音乐治疗研究机构,并在1999年开始正式招收研究生,我国音乐治疗学才有了较为正规的应用方法[18]。此后,我国陆续有更多的音乐学院与医学院校开设了音乐治疗学的相关课程与研究方向,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音乐治疗学这一领域[19]。

但是,将音乐用于医学这一行为仍被大多数人所质疑。由于音乐疗法的主体是音乐,因此大多数人都单纯地认为音乐只是用于聆听欣赏,这就导致纵使音乐疗法功效十分明显,但还是有大部分人对此将信将疑,再加上音乐疗法自身理论根基不足,研究程度不深,使得很多人不愿意相信或使用音乐疗法来进行治疗[8]。音乐疗法缺乏一个较为统一的评价标准做支撑,导致其可重复操作性相对较差。通过开展讲座进行宣讲,开辟专栏或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宣传,来增强患者对音乐疗法的信赖,强化医护人员这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20]。

4 音乐疗法在精神分裂症中应用的未来展望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诊疗方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是广泛的,但由于其耗时较长且缺乏理论依据,单独使用效果并不显著。基于此,许多医生开始着力于研究音乐疗法的进一步使用方法,并将其与其他诊疗手段进行结合,提高患者诊疗效果。

4.1 音乐疗法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

当前的临床药物治疗中,氯氮平作为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抗精神分裂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不佳,会影响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1]。近期临床中,阿立哌唑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逐渐崭露头角,其能够通过独特的药理机制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也能够调节患者机体的内分泌,对患者的阴性症状有着更好的治疗作用[22-23]。张珍科等[24]通过对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期6个月的治疗发现,在音乐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氯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药物对患者内分泌的影响,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有氧健康操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都有较为突出的保健康复作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中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及综合素质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成效,有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25-26]。于泽文[27]通过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期3个月的治疗发现,有氧健康操结合音乐治疗后能够有效地转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注意力,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该方案的安全性更高,更适用于临床治疗。

自我管理技能是患者在面对慢性疾病过程中做出对生活方式改变的一种状态,通过自我管理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监控能力及对于疾病的管控能力[28]。陆沈艳等[29]通过对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期6周的治疗结果显示,自我管理技能训练与音乐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患者康复有着显著成效,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患者记忆、学习思维及生活自理等多方面能力,其方法较为简便,很容易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及临床技术应用。

4.2 音乐疗法发展的可能性

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不确定,根治极为困难,无数科研人员与医生都在探索更好的救治方法。音乐疗法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此外还有很多种不同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也有着十分不错的效果。

绘画疗法是一种心理诊疗方式,与传统沙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30]。苑杰等[31]通过对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期1个月的治疗中发现,绘画疗法能够引导患者宣泄心中压抑的情绪,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等患者有着更好的成效。绘画与音乐同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将其结合,能够更好地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更加主动配合下一步治疗。与绘画疗法类似的还有阅读疗法、运动疗法等。

正念认知疗法是一种包括静坐、冥想、身体扫描、三分钟呼吸空间及认知记录等练习技巧的团体诊疗方法,其拥有较强的心理干预能力,在心理学与医学中都有应用,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康复性治疗[32]。闫妍等[33]通过对30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期八周的治疗中发现,正念认知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正念水平、幸福感与认知能力。将其与音乐疗法相结合,通过舒缓的音乐能够加速患者进入冥想状态,使疗效更加迅速。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合性较差,使用此方法能够使他们更加配合,减轻医生负担。

5 小结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情绪及行为异常。大脑右半球主要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与情绪,主导着音乐活动,因此音乐疗法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提供了巨大的帮助[34]。

有学者认为,音乐疗法产生治疗作用的原因与其本身的媒介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其在为患者情绪提供宣泄途径的同时也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情绪,使患者情绪能够得到极大程度的缓和。尽管该理论可信度较高,但是当前音乐疗法理论基础仍比较薄弱,对于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仍是学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从临床试验结果来看,音乐疗法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在合适的音乐旋律及治疗师自身情绪与神态的双重渲染之下,音乐疗法能够很好地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交往、情绪活动等各方面的能力,使患者情绪及行为表现逐渐趋于正常化,使其生活逐渐步入正轨,这在药物治疗日渐匮乏的今天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但是音乐疗法耗时长、研究程度不深等问题突出,发展有效的评估工具,建立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疗法发展至今,其体制已经逐渐完备,多家音乐学院与医学院校纷纷开展了相关课程并陆续培养了专业人才,人们对这门新学科也日渐重视起来。尽管其功效已在临床上被证实,但尚无可靠方法来进行测量与评估,仍然存在着基础理论水平薄弱、专业人才就业途径狭窄、人才资源短缺等各类问题[35]。由于基础理论及深层研究缺乏,人们对于音乐概念尚存误解,导致音乐疗法这个新兴事物仍遭到多数人的质疑。

通过开设讲座、建立公众号等各种形式,来大力宣传音乐疗法,更正人们对其的看法至关重要,要加强对音乐疗法基础理论的深入探究。当前,仅有少数研究对音乐本身及其作用于心理的过程提出了较为深刻的见解。音乐疗法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结合运用将会为音乐治疗带来根本性的发现,应展现出音乐疗法的力量,使其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技术[36]。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精神分裂症情绪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音乐疗法或有助于治疗痴呆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