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促进就业的有效对策

2021-01-14 13:07邵宝文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经验

刘 菲,邵宝文

(1.山东华宇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2.山东华宇工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前迅速发展阶段。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1 不重视文化学习

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不重视文化学习的现象。我国大学教育实行的是应式教育机制,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放松自己,准备轻松地享受大学生活。部分大学生对学习文化持有消极的心态,认为只要不挂科就能拿到大学毕业文凭,各科考试能考过60分就行。

1.2 对薪资要求过高

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现象是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都期望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不愿去做一个月挣三四千元的工作。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沿海地区与内陆、东部与西部地区差距较大,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都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急剧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由于西部地区条件艰苦,待遇不如沿海、东部地区,虽然就业的职位较多,各单位都缺少人才,就业压力也比较小,但还是很少有大学生毕业后去西部内陆地区发展。

1.3 投机取巧心态过重

由于各单位过于看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获奖情况,使他们在求职时会令招聘单位高看一眼。有的学生基础条件比较好,在校期间就能考下一系列的专业证书,获取很多的奖项。而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只能靠投机取巧,利用各种方式获得假证书来骗取企业的信任,致使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对本科毕业生的印象大打折损。

1.4 交际能力比较差

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错,专业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也很强,但社会交往能力较弱,影响了他们求职时与企业招聘人员的正常沟通。

1.5 盲目选择热门专业,导致就业难

有些高三毕业生对于高考时填报专业并不清楚,也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只是盲目地选择一所学校或者现在比较热门的专业,没有进一步去查找资料来验证这个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当大学临近毕业时,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专业的发展,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很长时间内都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企业内部因素

2.1 过度注重文凭

一些用人单位认为,文凭越高的人专业水平就会越高,所以,许多用人单位都喜欢聘用名校的毕业生或者高水平的研究生,并不太考虑这个学生的专业与水平是否适合企业招聘的职位,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导致人才浪费现象严重。然而一个人的业务水平与潜力并不完全与文凭画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院校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他们的专业知识虽然薄弱一些,但实践能力可能超过高水平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水平。

2.2 存在性别歧视

法律规定男女平等,但对于女大学生来说,生理因素、婚姻状况、社会关系等都会成为她们求职路上的绊脚石。所以,有大量用人单位来高校招聘都是以男生为主,使女学生在招聘中处于劣势。

2.3 过于看重工作经验

对于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与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招聘单位会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刚毕业的大学生即使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但他们没有工作经验,需要经过几年的培养才能进入工作角色。而对于一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来到公司就可以投入工作,节省了企业的培养时间与费用,导致很多企业过分看重个人的工作经验,忽略了大学生学习能力快、有很大成长潜力的优势,导致一些毕业生进不到理想的企业,尽管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但无伸展拳脚的机会。

3 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对策

3.1 要不断地充实和武装自己

3.1.1 学习方面

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自己定下明确的学习目标,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从大一开始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如大一就可报考计算机专业证书,大二可报考英语四六级、教师资格证等。

3.1.2 交际方面

大学里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待人接物的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3.1.3 心态方面

当代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要面对现实,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求职时应选择对自己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的企业,以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为主,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高低以及企业的地理位置等。

3.1.4 诚实守信

讲求诚信,不弄虚作假,用自己的实力去争取一切对自己有用的资源,而不是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3.2 用人单位要不断调整用人标准

3.2.1 改变唯经验、唯学历论

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要过度注重工作经验、学历,摒弃用人歧视,做到人人平等,鼓励人人做贡献,使每一位应聘人员都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

3.2.2 用人单位应明确自己需要的工作人员及能力,避免人才浪费

用人单位要制定出相关的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要求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

3.3 高校要调整人才培养方式

首先,要努力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育具有不断追求真理、吃苦耐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其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跟随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人才。最后,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设有职业规划课程,分析高校的专业特点、特色、就业状况、前景,使学生通过自我分析,明确自身的优缺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4 结语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条件下,高校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外界附加的条件再好,也不如自身优秀更有就业优势,只有自身优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应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做出一份详细的计划,利用在学校所学的资源来提高自身的能力。时刻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信息,不断做出科学的调整。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