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识教师教学能力研究初探

2021-01-14 13:07王湘玮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通识专业课素质

王湘玮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高职教育中,专业课程可以根据产业用人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但是很多职业岗位标准对学生整体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高职学生,才是现今社会急需的人才。所以,产业用人需要的是专业技术技能、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身体素养等全方位协调发展的高职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只有通识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达成除专业技术技能外其他素养的提升。因此,提高高职院校通识教师教学能力,对于提升高职学生适应企业需求能力至关重要。

1 高职院校通识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与通识课教学目标不同,专业课教师更加追求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通识课教师应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素养的培养。但现在大部分的通识课教师并没有从主观上认识到其与专业课教师的区别,在教学目标认知、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总结、教学创新等教学能力水平的要求上,并没有凸显出通识课程教师应有的特色与特点。还在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一致,侧重学生学科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的教学。

现今高职院校通识课程较为繁杂,包括基础类语文、数学、体育、计算机、外语等。因为通识课程的多样,各通识课程具体学科教学目标不同,对高职通识课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要求标准。

高职院校通识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也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一致,并没有进行区分,不利于高职通识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通识课教师的下企业实践调研与专业相关度不高,不利于从整体掌握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的实际素养需求。

2 提高高职院校通识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2.1 转变高职通识教师教学理念

高职专业课教师更侧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上,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是首要任务。但高职通识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类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其整体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这就对高职通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目标认知能力、教学准备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总结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既要注重通识学科知识方面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通识知识的传授中,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创新创造力等素质融入进去。

2.2 整合通识各学科教学能力指标

高职通识课程虽然学科繁杂,课程种类较多,涉及面广,但就通识课程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其教育核心能力指标上,本质都是一致的,都是在学生掌握通识学科知识的同时,整体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只有首先明确高职通识课程教育核心能力指标,才能对通识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做统一标准。例如:数学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旨在引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初步应用方法,并能利用一些计算工具解决较复杂的微积分计算问题。计算机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是旨在引领学生了解办公自动化设备基础知识,学会这些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处理信息的良好素养。虽然两门通识课程因为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明显不同,但除了专业学科知识的传授外,都是要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学习创新、问题解决、责任关怀等通识素质与能力。

2.3 制定通识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统一标准

对通识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不应分学科,标准不一,应该制定统一的教学能力水平标准。

第一,认知通识教学目标。通识教师不但应对学科知识教学目标认知清楚,还应将学科所培养的素质能力目标理解准确,以利于在课程讲授中潜移默化地将各素质目标达成,例如:语文类课程,教师在讲授相关文学知识时,还应将文学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名著经典为平台,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其道德修养及社会责任心。

第二,课程教学准备需针对学生要提升的素质能力,打破单一知识方面学习内容,多角度准备充分,开拓学生视野。例如:体育类课程,教师在做课前教学准备时,就不能单一针对提高学生的某一方面(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能力而准备,而应该从跑、跳、协调性、控制力等多角度提高身体整体素养方面出发。

第三,在教学组织方面,要多启发、引导式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力。例如:数学类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时,就应多选取学生喜欢参与的方式,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又与授课内容有联系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解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力。

第四,教学评价方面要对学生整体学习进行评价,并对学科涉猎的素质能力有针对性地评价。例如:外语类课程,教师应多关注每位学生各个阶段的提高和成长,进而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重点评价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第五,教学创新方面,要多采用适合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素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各个学科的教师应不断探索,勇于尝试,推陈出新,多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新鲜感。

2.4 其他辅助措施与方法

鼓励高职通识教师下企业实践调研,掌握学生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具备的通识知识及素质能力,提高教师通识知识实际运用能力。高职通识教师下企业实践调研,不应拘泥自身专业限制筛选调研企业与岗位,应选择毕业生择业时较多从事的职业,实际了解毕业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的相关素养和能力,进而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工作中亟需提高的通识素质与能力。例如:语文类通识教师不必一定选择文秘类、文字综合处理类岗位实践调研,因为从事这一岗位的高职毕业生并不多,应选择企业中人数比重较大的一般岗位实践调研,了解掌握大部分毕业生可能从事职业需要的通识素质及能力。

确立高职通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与专业课教师区分,针对通识教师学科知识、人文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做长期观测与评价,并帮助通识教师及时整改问题,提高教学能力。

开展通识教师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专门针对通识教师学目标认知能力,教学准备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总结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

猜你喜欢
通识专业课素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