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2021-01-14 13:07闫红玉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导师辅导员

闫红玉

(鲁迅美术学院,沈阳 110000)

在高等院校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方式能够强化教育教学效果,落实全员育人方针,推进现代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促进个性化教育和对大学生的全面培养,提高专业课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更为全面的开展协同育人实践活动,本研究对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方式进行了探索。

1 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

1.1 优势资源协同

在实现协同育人方式时,要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科学分析,确保能够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协同育人,理清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契合点,确保教学管理资源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合与科学配置。辅导员要积极走进校企合作企业实训室和学生课堂,确保两支队伍更加有效的融合,使协同育人的性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1.2 实践教学协同

进行科学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中,确保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使大学生对社会生产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科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1]。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师具有突出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知识,但是,受科研事务和教学任务的影响,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辅导员通过有效落实组织管理,科学安排专业教学,进行实践理论指导和学生实习。在此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践效果,避免大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的盲目性,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质量,合理优化、分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实践渠道,合理丰富社会资源。

2 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实践策略

2.1 完善协同育人体系

在英国实施的导师制中,导师不仅要基于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生活关怀和学业引导,同时,英国各个学院及其系部都组成“学生支持小组”,该机构能够有效协同导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高等院校在科学构建和有效落实协同育人体系时,科学的制定和落实各项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合理构建、科学保障完整的制度体系,具体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针对构建的专业课导师制度。包括管理机制、遴选机制、经费投入使用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目标责任制、学生指导手册以及双向选择机制。第二,管理团队的沟通制度。包括辅导员和专业课导师的沟通交流制度、学生与专业课导师的沟通交流制度、学生和辅导员的沟通交流以及辅导员和专业课导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制度。第三,专业教师管理部门对协同育人的评价和激励制度。包括专业导师激励制度、准入准出机制和评价机制,辅导员和专业课导师的合作项目激励制度。

2.2 构建交流互动平台

有效地结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首先,要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党总支书记等思政干部进行科学有效的专业教育培训,使其进一步明确专业课程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解决学生的部分学业问题,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有效的配合,合理优化大学生的学业教育工作。专业课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对其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培训,使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更为高效的配合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定期组织两支团队交流日常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分析心理案例、集体备课等多种方式科学改进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确保大学生的学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有效的融合。学校要合理构建教学会议制度,组织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教研组长共同参与,组织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并进行科学研究。科学构建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网络平台,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博客等通讯工具以及邮件、新媒体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沟通效率。

2.3 改善协同育人环境

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就业创业、学业危机和违纪情况进行帮扶教育,对个别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和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全面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知识竞赛、创新创业,更加充分的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内化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提升协同育人的效果,确保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4 优化协同育人内容

高等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确保全面发展个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个教育对象的知识、能力以及态度达到和谐统一。马克思针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人在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结合生产劳动和教育是培养人们极其重要的途径。在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时,教师们要经常组织大学生进行课外实践[2]。辅导员要和专业课教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学习、素质教育和专业课程中实现更高程度的一体化。一组课题与一组专题学习,素质教育项目与其相对应,确保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能够有效地结合社会实践和思想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培养。对于有违纪问题的学生、贫困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以及特殊潜能生,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要形成合力,用耐心和爱心帮助、教育他们,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成长。

2.5 强化考评激励机制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进行协同育人工作时,不仅要对大学生展开说服教育工作,科学构建考评激励运行机制,合理的约束和科学激励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确保对大学生考核的合理性。在建设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要合理构建有一定特色和规范的措施与制度,确保其措施和制度在执行中行之有效,对参与者进行有效激励。科学构建约束机制和考评奖励机制,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有一定的依据,并对其严格管理,同时,完善各项制度,符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的具体需求,确保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合作结果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在构建激励机制和考评方案的过程中,要确保激励机制和考评方案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合理兼顾制度设计的人性化和有效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层层选拔和公示,对优秀的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进行表彰和奖励,确保其发展的长效性,实现引领和激励作用。同时,还要确保约束机制的平衡性,管理人员要采用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严肃处理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行为,使之奖惩有度,行之有效,保障专业课教师更高效的开展教学工作。

3 结语

通过完善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交流互动平台,创新协同育人环境,创新协同育人内容,确保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有效协同,提升高校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更大程度地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最新要求。

猜你喜欢
专业课导师辅导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V eraW an g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爱情导师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