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重构探析

2021-01-14 15:00肖美超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话语权教育者话语

肖美超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太原 030031)

“‘话语’作为人类传递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观点的重要媒介与手段,其本来属于语言学领域的基本概念,现在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1]而基于“话语”的广义概念而引申出来的“话语权”,指的是说话或发言的权利,即信息传播主体向外传达信息,表达观点的权利。在现代社会中,“话语权”已经与控制舆论的权利相等同,成为潜在的影响社会发展的一种能力。可以说,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控了舆论,把握了社会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强调,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高校作为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思政教育是培育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所以,要想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关键是要重构思政教育的话语权。

一、新媒体语境下思政教育话语权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接收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作为青年学生聚集地的高等院校,更是新媒体发挥作用的重要区域。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其对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影响是双方面的。

(一) 新媒体使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被弱化

新媒体环境下,海量的信息充斥着网络,学生每天主动或被动地接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而思政教育作为其中并不具有特别诱惑力的一种“声音”,日益淹没在数据的“汪洋大海”之中,思政教育话语权逐渐弱化是一种必然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共享使思政教育话语权被弱化。在传统思政教育中,信息具有不对等性。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来获取相关信息,信息基本呈单向流动。“思政工作者即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为受教育者,如此便赋予了思政工作者极强的主体性,具备绝对的话语权。”[2]而当新媒体时代到来,学生每天借助各种媒介接收大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依赖性减弱,教育者的话语权不再是绝对的,并有被弱化的趋势。其次,新媒体信息的难控性使思政教育的主流话语权受到冲击。在传统思政教育中,教育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过滤掉对个体发展不利的信息,把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传播给受教育者。而信息的其他传播途径,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也都是可控的,信息经过筛选和过滤才被大众所接收。新媒体时代则完全不同,新媒体以其特有的碎片化特点,占据了学生的所有零散时间,这使得信息的传达像洪水一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给信息的掌控在技术层面上带来极大的难度。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受到其他不利信息干扰,难以像过去一样顺畅无碍地传递给受教育者,思政教育话语权也因此受到很大冲击。最后,传统思政教育的话语表达缺乏吸引力。传统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课堂传授为主,辅之以一定的实践活动,其特点在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同时部分教师囿于教学理念和水平所限,课堂讲授又以说教为主,枯燥单调,理论性过强,难以调动学生兴趣,无法真正走近学生内心世界,思政教育更多地成为“鸡肋”式的存在,缺乏实效性。相比新媒体手段的丰富多样性,传统思政教育在话语表达方式、效应上明显滞后,缺乏诱惑力和吸引力,这也是造成思政教育话语权流失的原因之一。

(二) 新媒体为思政教育话语权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机遇

首先,拓展了话语时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存在,是网络时代的特点。传统的思政教育只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在师生的面对面交流中实现。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手段的大量开发,思政教育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碎片化特点,进入学生更多的学习与生活领域,让思政教育超越时空,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从而占领学生的意识形态高地。其次,创新了互动模式。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交互实现了更多更快更好的方式。思政教育可以抓住这个机遇,改变以往在话语上的单向输出模式,创造出更新颖多样的互动范式,如各种教育软件、通信软件和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数据传输的多向、快速、简明等特点会给思政教育的话语互动带来更加惊喜的体验。最后,激活了理论更新自觉。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如温水煮青蛙,使很多教育者失去了探索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热情,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话语权也渐渐丧失。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思政教育话语权的重构带来了新的推动力,激活了思政教育者们更新理论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二、重构思政教育话语权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课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特点,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既要获得相关权力的支持,又要注重思政课学科本身话语体系的建设,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最终胜利赢得话语权。”[3]重构思政教育话语权,需要全方位、系统性的改变,也即需要重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

(一) 思政教育者要更新教育理念

任何教育体系的改革都要以教育观念的改革为先导,表现在思政教育中,思政教育者要更新教育理念。首先,要具备新媒体理念。思政教育者们只有摒弃陈旧观念,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重要影响,树立主动了解、学习新媒体知识的观念,才能融入到新媒体时代当中,从而真正实现掌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单向输出理念。大数据时代,网络上各种信息混杂,多元文化和价值观激荡不休,学生接受的信息多样化,需求也呈现多样化。教师要改变以往在思政教育中的以说教为主、单向输出观念,多与学生在思想上进行交流,更多关注学生的价值诉求,以使思政教育具有更明显的针对性,取得更大实效性。

(二) 思政教育者要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新媒体时代,要重构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具备高水平教育教学能力,高超的教学艺术,还应具备相当的新媒体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育者们主动去学习各种新媒体技术与手段。包括各种微媒体的了解与使用,如QQ、微博、微信等;各种教育软件的熟练运用,如“课堂派”“雨课堂”“智慧树”等;各种教育方式的充分探索,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与学科特点相结合,充分搭建、利用新媒体的话语平台,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互动。

(三)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要与其他学科课程一起,协同构建“大思政”格局。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又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渠道。首先,在各行政部门、各系部网站和公众号平台上创建思政栏目,定期开展各种专题研讨,便于学生点击浏览;其次,系部辅导员在班级微信群、QQ群中定期发布相关思政专题,引导学生开展交流与讨论,促使思政知识引人关注,深入人心;最后,各系部专业教师应将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充分融入专业知识的课堂传授之中,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如此方能使思政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拔节孕穗期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根壮苗肥,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话语权教育者话语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