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兼爱”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当代意义

2021-01-14 17:57张欣刘巍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仁爱墨子儒家

张欣,刘巍

墨子“兼爱”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当代意义

张欣a,刘巍b

(沈阳大学 a.学报编辑部;b.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通过墨子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基础的“兼爱”思想的人文内涵与儒家差等思想的对比,阐明墨子“兼爱”思想在博爱层面对儒家思想的提升,指出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包含爱人利人、交互得利的智慧,对当代伦理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子;“兼爱”;治;乱

先秦时期,墨子学说是与儒家思想并立的两大时代显学。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汉代趋于一尊后产生了缺陷与不足。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墨子的伦理思想逐渐衰落。立足当今社会,重新阐释墨子的伦理思想,能够起到儒墨互补的作用。“兼爱”是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与儒家思想相比较,墨子主张“兼爱”,儒家主张差等之爱。“兼爱”主张对天下人给予广泛、平等的爱,差等之爱以血缘亲情为中心、主张“贵贱有等、亲疏有别”的爱。与差等之爱相比,墨子的“兼爱”思想更博大,而儒家的思想则有所偏私和狭隘。在义、利关系面前,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儒家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前者爱利并举,后者重义轻利。因此,儒墨在伦理思想、价值观方面既有相通之处,也存在分殊[1]129-134。墨子“兼爱”思想以治理天下为目的,探究天下祸乱的根源,指出损人利己、残贼相害是天下祸乱的根源。同时,墨子寻求天下利益增进的方法,指出“兼相爱、交相利”才能使天下人获得平等的利益,是古代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兼爱”思想爱利统一的原则,有着弘扬良知良能的古老智慧。新时代深入发掘墨子“兼爱”思想的精华,有利于推动当代伦理道德向新的水准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和增进伦理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2]95-97。

一、“兼爱”思想的人文内涵

墨子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目标出发,指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3]124天下祸患的具体表现就是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之间相互伤害。与此相反,“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3]126墨子认为面对天下祸患,只有用大家相亲相爱、互相得利的方法才能改变,“兼爱”是天下平治的基础。“兼”指全部、广泛,“兼爱”要求人们冲破血缘和等级樊篱,像对待自己、爱自己一样对待他人、爱他人。人们自私、不相爱产生天下祸乱,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兼相爱、交相利”是人性善,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路径。对此,墨子借用“天志”表达自己的主张,“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3]23“兼相爱、交相利”是上天意志的要求。“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3]217墨子认为上天的意志是从天子到天下所有人必须遵循的。“兼相爱、交相利”使人们得到上天的奖赏,相恶相害违背天的意志,一定受到天的惩罚。墨子借用“天志”的说法虽然唯心,但其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墨子进一步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是仁义的行为,“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3]124能够奉行“兼爱”是仁义之人治理天下的原则,仁者从“兼爱”原则出发,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做出努力。墨家学说与其他诸子百家学说一样,以救世为目的。墨子认为欲使天下得到善治,一定要主张“兼爱”。墨子认为天下祸乱全部由人们互不相爱而生,即“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3]120臣下不敬爱君主、儿子不孝顺父亲、弟弟不顺从哥哥,这是个人层面上的祸乱。反过来,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兄长对弟弟不慈爱、君主对臣下不慈爱,也是个人层面上的“乱”。“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3]120是社会层面的祸乱。“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3]120这是国家层面的祸乱。不相爱使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关爱,使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伤害,使诸侯之间把扰乱、侵犯他国视为理所当然。可见,天下所有祸乱的起源,都是因为人们不相爱引起的。“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3]122使天下治理就需要实行“兼爱”,“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是墨子“兼爱”思想的人文内涵。

二、“兼爱”对儒家仁爱思想的提升

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治理社会的道德理想、伦理原则、情感观念。仁爱表现为人们对彼此关心、帮助、给予,是从人性中萌发的奉献之情。墨子强调“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的“兼爱”是一视同仁的普遍的爱,儒家的仁爱是关心他人、爱护他人,推己及人的爱。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在强调爱人的伦理思想上是一致的。不同处在于儒家的仁爱思想是由内到外的推恩,即“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墨思想同样将“爱”表达为“仁”,在“仁”“爱”互为对等这一点是一致的。但是,对“仁爱”的理解和实践上,儒、墨两家又有根本的不同。儒家认为爱有差等,儒家的爱对不同的人有先后、亲疏、厚薄,甚至本末之分。儒家的爱由血缘亲情所起,由爱父母双亲开始,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亲亲”是仁爱道德品的出发点。儒家的爱以爱父母、爱兄弟为最本质的核心,要求人们的爱以血缘为纽带、以亲疏为标准渐次递减。以血缘为基础的爱必然将爱投向最亲近的人,在实践中,爱及恩惠必然先近后远,亲者厚、疏者薄,形成渐次推恩的模式。儒家的礼以仁为核心,仁内礼外,儒家思想为了维护等级秩序,强调“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4]300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儒家的爱人是“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5]691虽然儒家认为“仁”就是爱人,把亲爱亲族看作最大的仁,把尊重贤人看作是最大的义,但认为对人的亲爱要分亲疏,对贤者的尊重要有等级区别,认为有远近亲疏之别的爱,对地位不同的人有等级不同的尊重才是合于礼义的爱。儒家提倡血缘亲情,爱父母、兄弟、家人,由爱亲人推广至爱家人以外的朋友和天下之人,最终形成贯通儒家学说的忠恕之道,成为实践中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但是,忠恕之道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推己及人伦理原则,是有差等的爱,对贤人的尊重也是有等级分别的尊重,这种观念和实践上的差等之爱导致对待他人从情感到行为上都具有差异私己性。儒家思想的亲疏有分,明确了人们间不平等的身份和地位,认为差等之别对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儒家的爱是维护宗法等级的基于血缘关系的爱。墨子把“别”看作是生成天下祸害的根源,认为“别”使人们有区别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别”意味着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侵害他人的权益,甚至掠夺他人的财富,因此,“别”破坏天下共同的利益,是造成人与人相互伤害,产生社会祸患的原因。别生害、兼生利,所以,墨子主张去除贫富贵贱、亲疏远近的区别,均等地爱己爱人,以天下人共同的利益为利,以天人的祸害为害。墨子认为“兼爱”是爱人如己、无所偏私,在君臣、父子、兄弟、社会、国家等多重关系上强调相互平等的关爱。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看作是仁,认为不平等就会有贫富贵贱等级差别,等级差别造成“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3]125,这种“交相恶”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根源。墨家强调无差别的爱,认为以“兼”代替“别”是有仁义道德的人赞美的事。圣人行仁者之事,以“兼爱”为出发点,润泽广被天下万物众生,如禹之治水,在四方修筑堤坝,疏导东西南北各地的积水,开凿河渠,限制洪水泛滥,使荆楚、吴越、南夷的人民均等获益,就是无差别的对四方人民的爱。周文王治理岐山一带,慈悲仁爱如日月一样光照四方,“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3]130文王治理下的岐山一带,老而无子的人得到供养,孤独而无兄弟的人能够平安生活,年幼的孤儿能够健康成长,文王的仁爱也是兼济天下的无差别的爱。墨子从“兼爱”伦理思想出发,提倡无差别的平等的爱,是治理天下、兴利除害的必由之路,是对儒家差等之爱的提升。

三、“兼相爱、交相利”

(一)赖力而生

墨子强调“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认为大国攻打小国、大家攻打小家、恃强者抢劫弱小、多数人暴虐少数人、有智者欺骗愚昧的人、高贵者轻视低贱的人、寇乱盗贼无法禁止是天下所有的祸患,从个人层面,“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3]275在社会、国家层面,祸患表现为“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3]277百姓的利益莫大于富有衣食,国家社稷的利益莫大于仓廪府库充实,社会没有暴乱。墨子强调天下之利,是天下人、社会和国家获得普遍均等的物质层面的利益。对于物质财富,墨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获得物质财富的方式不同,“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今之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因其蹄蚤以为绔屦,因其水草以为饮食。故唯使雄不耕稼树艺,雌亦不纺绩织纴,衣食之财固已具矣。今人与此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3]279人依靠劳动拥有衣食财物,劳动分工各不相同,王公大人早朝晚退治理政务,士人君子竭尽智力治理官府、征收税务,农夫早出晚归耕耘种植,妇女起早起晚睡纺纱织布,这是人们不同的职务分工。如果王公大人耽于享乐而不治理政务,士人君子不竭尽智力治理官府、征收税利充实粮仓府库,农夫不早出晚归耕种粮食,妇女不早起晚睡纺纱织布,国家就会混乱,社稷就会危险,粮食就会不足,布帛就会缺乏。人们荒废本职工作,社会政治就会混乱,财用就会馈乏,人们就无法维持生存。禽兽不需劳动可以获得衣食,人们需要自食其力才能生存。禽兽为生存弱肉强食,人需要彼此获利达到天下平治。所以,人与禽兽的区别是人不能依靠本能,必须依靠劳动获得生存。“赖其力而生”是对天下“交相害”的批判,指出“兼相爱、交相利”是社会治理的根本方法。

(二)利人以利己

墨子认为天下之利是使人们物质生活富足,食有粱肉、衣有文绣。但是,人们充裕的物质生活不能从相互残害、互相抢掠中获得。首先,人们需要从劳动生产中获得物质财富,其次,人们要相亲相爱、投桃报李,彼此获得最大的利益。“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要人们爱人如己,平等地对待任何人,不去做损害别人为自己谋利益的事情。这样,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得到利益。墨子把“兼相爱、交相利”做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不二之法。只有推行“兼爱”,才能避免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人们之间才能够不相互残害和损人利己,以“兼相爱”才能治理天下的大祸乱。个人层面,人们之间“兼相爱、交相利”,爱人利人,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墨子认为“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3]139有道德的人必定对待朋友像对待自己一样。社会和国家层面,“兼相爱、交相利”取法于古代圣王,“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六王者亲行之。”[3]143相爱相利,是从古代圣明的六位君王开始就亲自实行的。君主与臣民之间,父子与兄弟之间相互友爱,做有恩惠的君主、忠诚的大臣、慈爱的父亲、孝顺的儿子、友爱的兄长、顺从的弟弟,天下就可以达到平治。

结语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给人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兼爱”要求人们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国家之间能够以利人利己的方式实现利益的相互促进,避免极端利己而相互伤害。“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和国家之间互惠互利,实现合作共赢。墨子的“兼爱”思想蕴含古老的平和智慧,为当今时代构筑和谐友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念。

[1]杨昶,王允中.墨学的和谐思想探源:兼及儒墨和谐价值观的分殊与融通[J].学习与实践,2014(8).

[2]赵松淼.墨子“兼相爱、交相利”伦理原则的当代功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2).

[3]方勇. 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方勇,李波.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On the Meaning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Mozi’s “Universal Love”

ZHANG Xina,LIU Weib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umanistic connotation of Mozi’s “universal love” thought,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osperity of the world and the elimination of the harm of the worl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Confucianis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motion of Mozi’s “universal love” thought on the level of universal love to Confucianism, and points out that Mozi’s “universal love and mutual benefit” thought contains the wisdom of loving others and benefiting other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eth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ivilization It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Mozi; universal love; governance; chaos

B224

A

1673-2030(2021)02-0054-04

2021-01-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先秦叙事语篇结构类型及模式研究”(19YJC740039)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认知框架下先秦叙事语篇建构模式研究”(L18BYY006)

张欣(1967—),女,辽宁辽阳人,沈阳大学学报编辑部助理研究员;刘巍(1983—),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苏红霞)

猜你喜欢
仁爱墨子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墨子破云梯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墨子教诲青年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