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1-01-14 03:51蒋泽艳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生源基础

蒋泽艳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8)

1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的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新生入学后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等理论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思维进行问题分析和求解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新技术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大数据对人员流动的实时监测、智能机器人的贴心服务、5G技术的实时播报以及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惊艳了众人,让世人见证了中国奇迹的诞生,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对计算机技术以及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李克强总理在2019和2020连续两年提出的“高职百万扩招”,既能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缓解就业压力,但也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高职院校对“百万扩招”任务的不断贯彻落实,招生形式也更为自主多样,生源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学情也更加复杂化。为此,本课题以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为背景,以人才“分类施教,分层培养”为切入点,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我校人才分类分层培养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实现“质量型”扩招提供新的思路。

2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改的现状

2.1 教学内容陈旧,忽视新技术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也随之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能力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教学内容如不及时作出更新和调整,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程出勤率、活跃度都将大幅度下降,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对于物联网、大数据、AI、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相关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内容的重视度不够,不利于学生与时俱进地了解新技术、新动态和新发展。

2.2 统一化教学无法满足生源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招生模式也更为自主多样。高职院校的生源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从传统的单一应届生源逐步转变为应届生源与社会扩招生源并存的多元化结构。目前,我校学生生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多样化、学习能力的多样化、生活阅历的多样化、自我管理能力的多样化以及学习需求的多样化等。

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统一化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备课过程,便于教学实施,提升了教学效率,但是却忽略了学生集体和个体的差异化。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不同个体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不同生源的职业发展需求不同,且由于高职扩招生源身份的特殊性使其无法进行统一面授……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严重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

2.3 教法过时,资源有限

教法相对单一过时,多采用PPT结合适当板书进行理论教学,教师单向传输理论知识,枯燥无味,无法持续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除了教学分享的教学课件以及少量教学视频外,便于学生课前或者课后进行自学的教学资源有限,不符合高职学生学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基本需求,不利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达成。

2.4 考核方式单一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分数的50%和50%。传统的出勤、实验等成绩都是授课教师通过教师工作手册手动去记录,不便于最后的核算与统计;且实验课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无法一一考核并统计实验成绩,导致实践考核成绩欠缺一定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而且忽视了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使得很多学生不够重视课程教学,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

3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措施

该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创新的理念,调整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探索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

3.1 联合定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

授课团队应联合校企合作企业,结合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并根据各种不同专业的专业特色、市场定位、就业需求等因素,注重个体化差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同时注重计算机新技术、新设备、新内容等前沿技术的扩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扩充辅助教学资源

课程改革需要完善辅助教学资源。除了PPT课件和教材两种传统的教学资源外,该课程教学团队可以借助第三方教学平台提供辅助教学,授课团队也可以设计制作微课和短视频等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理解,扩充课程作业题库和考试题库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出题,加强师生互动,使得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灵活教学降低学习疲劳,同时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知识点的讲解更加透彻明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3 丰富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念更注重于以学生为中心,逐渐摆脱传统的宣讲式教学。在制定好教学内容后,将结合OBE理念开展教学,利用历届数据建模大赛、计算机考试的原题以及个人简历制作等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易于产生代入感,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应用探究其操作和应用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学以致用鼓舞了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对于新技术新设备新内容等,可以考虑以小组主题汇报形式开展大比拼,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团队合作与分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信心。高职扩展学生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是多种不同角色的“集合体”。他们要考虑生存问题,还要照顾家庭,可以采用分类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授课时间,灵活调整授课方法。

3.4 重视学生差异性,设计增量式实践教学任务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分层教学法,重视学生差异性,设计增量式实践教学任务是促进全班学生“齐步走”的一种有效机制。将课程案例的设计目标转化为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培养目标,即一个案例设计多个教学目标,从低到高细分为多个目标等级,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机能力水平自行领取适合自己的实践教学任务指标。《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课程分层教学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个人“最近发展区”获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相应的必要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支撑,也可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

3.5 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功能是促进学习,是形成性评价,应避免期末突击考试,要把考核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学习平台统计学生学习数据,包括出勤、实验、作业、互动等过程性考核,针对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制定对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生源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整式”基础巩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