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的有效路径探析

2021-01-14 03:03裘巧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作文评改

裘巧莲

[摘 要]作文评改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同伴之间互评时的互动、教师面批时的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改习作时的大胆探索,这些方式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培育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作文评改;同伴互评;教师面批;尝试自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6-0006-02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在评改习作时教师往往侧重语言文字的修改,总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习作,忽视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特点,缺乏对习作中原汁原味的童真童趣的欣赏。这种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愿望。

基于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积极尝试创新评改方法,摒弃教师一人批改,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探索“互评—面批—自改”相结合的评改模式,让学生开放思维,主动参与,在互评、面批、自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一、 同伴互评,发挥学生的互动作用

小学生活泼好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强烈,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他们,尊重他们的奇思妙想,保护他们的童真童趣,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习作评价中。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活页纸的形式,让学生把作文写在活页纸上,从形式上创新习作评改的方式,然后指导学生对作文内容进行互评。

1.同桌听读

在习作完成后,小作者进行朗读,同桌听读,听完后对作文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一个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小作者写了学骑自行车的激动心情:“在妈妈的指导下,我慢慢学会了骑自行车……”在学骑自行车时是否遇到了困难?出现了哪些波折?小作者又是如何克服的?听读后,同桌针对作文中没有表达清楚的这些内容提出了疑问。小作者虚心接受同桌的质疑,对内容进行了处理,作文变得更加的条理清晰,详略分明了。

2.小组协商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展开互评。每个学生提交自己的作文,组内互相传阅,大家把自己的意见批注在作文后面,然后再集中讨论,探讨修改意见是否合适,是否还有其他的修改方法。 在小组交流中大家互相启发,互相研究、批注、修改,习作水平均有了很大提升。

3.全班展评

评改后,每个小组选出1~2篇较为成熟的作文,张贴在班级的展示栏里,全班同学都可以对这些作文进行修改、评价,各抒己见。小作者集思广益,对作文不断修改,逐步完善。

以上互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大家积极参与评改, 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对习作中的优点给予诚挚地赞美,对习作中的不足提出中肯的意见。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认知水平,增强了评价能力和习作能力。

二、教师面批,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面批不是大刀阔斧的大修大改,不是不留情面的指责挑剔,不是打击学生的自尊自信,不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教师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平等的目光看待学生,欣赏学生的童心,包容学生的懵懂。这样,在师生交流中,学生才能够敞开心扉,放飞思想,流露真情,表达内心感受。教师通过循循善诱地指导,不着痕迹地呵护,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修改,体会修改成功的乐趣,这既促进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学生在习作中会反映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和对探索未知的憧憬。教师的评改就是师生有效互动的桥梁。通过面批,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探索世界,激发他们想写、愿写的欲望。对于习作基础稍弱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评价标准,淡化其与班级其他学生的比较,鼓励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习作,看看自己是否比原来进步了。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在面批的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诚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前进的动力和希望,都愿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成长。

如一个学生写了《我可爱的家乡》,文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家乡的美景、发生的变化,融入了对家鄉浓浓的热爱之情。在面批时,我诚挚表达了对这篇习作的欣赏,在文后写下了鼓励性的批语,并画了一个大拇指为他点赞。小作者很激动,把作文带回家与父母分享。他的妈妈兴奋得把作文和批语拍了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接下来的学习中,这个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进步也更大了,在全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教师在面批时中肯地提出指导意见,发自内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仅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压力,反而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在面批中的鼓励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自改的习惯,逐步形成自改的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无论是同伴之间的互评,还是教师的面批,都能让学生对自己习作的优缺点获得更清晰的认知。在认真思考同伴和教师的意见后,学生就会对自己的习作认真剖析,对症下药,进行修改。经过不断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交流一些修改的方法。比如,增加一些与表达主题有关的信息,使习作更加丰满;删减一些重复或赘述的语句,使习作更加精练;调整一些段落的顺序,使习作更有条理;订正错误的标点或字词,使习作更加完美。

学生通过自己修改,作文会有较大的改进。如有学生写了《我的环保妈妈》一文,在最初的习作中,写了妈妈是个注重环保的人,但内容空洞,不够具体。经过教师面批和同伴评议之后,小作者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体现妈妈注重环保的具体事例。妈妈在家里放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红色的用来收集厨余垃圾,蓝色的用来收集可回收垃圾,褐色的用来收集不可回收的垃圾,并且描述了妈妈在一次做饭过程中处理厨余垃圾的过程。经过修改,习作的内容变得更加言之有物,生动形象。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习作教学中,学生的自改能力逐渐得到提升,习作水平也逐渐得到提高。

同伴之间互动式的评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互动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面批中的鼓励,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创作愿望,开启了学生梦想的大门;勇于尝试,勇于探索,用心自改,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提高了自改能力。通过习作评改,同伴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共同促进,共享智慧,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习作水平得以提高,综合能力得以发展,核心素养得以培育。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作文评改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评改“五步曲”
智能手机互动式作文评改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作文评改初探
巧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初中作文评改方法探究
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模式初探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别在孩子的习作园地里精耕细作
中职语文自主合作式的作文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