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2021-01-14 23:11陈升成佩姗刘泽
科学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知识图谱可视化

陈升 成佩姗 刘泽

摘要:借助CiteSpace软件,将2001—2020年研究五年规划的期刊论文作为样本数据,绘制出知识图谱,分析五年规划研究领域的总体概况和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五年规划发文数量呈现波浪式变化、研究主体多样、研究五年规划的机构集中于北京,但作者和机构研究合作不紧密。五年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聚焦于五年规划总结回顾与建议、五年规划的实践探索和五年规划的衔接协调三个方面,研究演进可划分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受中发〔2018〕44号文件的影响,多规合一和规划协同很大程度上将会成为新的研究前沿。

关键词:五年规划;可视化;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C93-0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5.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ZD016)

0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五年规划的实践与推进工作。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擘画蓝图”,无不彰显着五年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外关于发展规划理论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规划研究文献达到了顶峰,产生了多种有关发展规划的概念和解释,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编制实施完成了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计划)。按发展规划的体制属性和编制程序的规范性来看,五年规划大体可分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规范期(“一五”计划—“五五”计划)、改革转型期(“六五”计划—“九五”计划)、基本定型期(“十五”计划至今)[2]。自“十五”计划起,五年规划更体现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五年规划领域的研究在近二十年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梳理和回顾五年规划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研究热点和前沿,有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从现有研究而言,规划领域有学者从定量的视角对城市规划[3]、乡村规划[4]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但尚未有学者对五年规划的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为此,通过收集2001—2020年CSSCI来源期刊收录关于五年规划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当前五年规划的研究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更加深入开展我国五年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CSSCI收录的刊物及论文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已被眾多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各个地区和机构的学术、学科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查询的重要工具。本文以2020年12月5日为节点,以“计划”“规划”“五年规划”“五年计划”“发展规划”为篇名(词),时间设置从2001年至2020年,条件设置为“精确”查找,由于国内学者会对某个五年规划进行案例分析,为了避免查找遗漏,进一步增强文献主体的相关性,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作为篇名(词),筛除相关性低的文献,最终得到文献314篇,以此作为本文的文献样本。

CiteSpace是陈超美教授在Java基础上开发的科学计量学的可视化软件[5],因其可操作性强、功能性强等优势,日益受到学界各领域的关注和推崇。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作者合作情况、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和时区图谱等共现分析和突现分析,绘制出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前沿,探究国内五年规划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演化路径。

2研究现状分析

2.1文献量分析

文献发表数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热度和研究阶段,本文绘制了五年规划文献量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五年规划是多年来中国规划体系的研究方向之一,发文数量呈现波浪式变化,年均发文量15.7篇。从时间上看,2001年、2006年、2012年和2016年是每个五年规划中研究产出最多的年份,说明五年规划的发文存在周期,高峰期都出现在新一个五年计划发布当年或次年。2005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针对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作出明确指示,促使国内很多学者对五年规划领域开始进行研究,“十一五”规划时期发文量开始上升。同时,在“十五”计划实施结束之后,国内学者开始对前十个五年计划进行经验总结和探索,如石康在2006年发表《我国的十个五年计划》的系列文章达8篇,使得2006年的文章数量达到了34篇,同比增长了88.9%,成为近20年来文章最高产的一年。

2.2来源期刊情况

为了了解该领域重要期刊的空间分布,为科研人员选择成果发表期刊、文献查找等可视化数据参考,本文根据CSSCI的检索数据,得到来源期刊文献量分布。五年规划领域最主要来源期刊是《宏观经济管理》,发文量38篇,占总样本的12.1%。其次是《城市规划》和《改革》期刊,发文量均为14篇。从主办机构来看,《宏观经济管理》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的经济理论刊物,重点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和工作部署;《城市规划》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学刊,重点关注城市化和国内外规划研究;《改革》期刊是重庆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经济学期刊,关注我国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从来源期刊可以看出,我国五年规划领域关注主体多样,受到经济学、管理学、建筑类等学科学者广泛关注。

2.3地域与研究机构分布

2.4作者合作情况

学者的发文量反映出学者的学术能力和对该领域的学术造诣,学者合作情况反映出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情况。根据普莱斯定律统计发文的核心作者,算出N≈3.745篇,取整数4,核心作者共计7位,分别为鄢一龙(25篇)、胡鞍钢(19篇)、王亚华(9篇)、石康(8篇)、唐啸(5篇)、陈升(4篇)、姜佳莹(4篇),其中鄢一龙、胡鞍钢、王亚华、唐啸和姜佳莹均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出作者共现合作图谱(图2),节点28个,连接数量16个,计算得出的网络密度为0.0432,网络密度较小,说明学者之间合作程度非常有限。其中,在“十五”计划时期,在图中并未发现学者有合作迹象;到“十一五”规划时期,开始出现韩慈-李彩华、鄢一龙-王亚华-胡鞍钢的研究群体;到“十二五”规划时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队进一步深入研究五年规划,出现鄢一龙-胡鞍钢-吕捷-王绍光的密切合作;到“十三五”规划时期,唐啸、姜佳莹加入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清华大学的杨永恒与重庆大学陈升-刘泽也开始了五年规划的合作研究。其余学者虽然在五年规划领域也发表了论文,但研究主要还是以个人为主,学者之间的互动并不密切。

2.5高被引文献

文献的被引频次是评价文献质量和影响力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挖掘具有影响力的文献,进一步明确五年规划领域的发展路径和历程,为后续学者研究重要的参考知识基础。运行软件可得到文献共被引图谱,结果显示节点数N = 90,连接数E = 270,密度Density=0.0674,表明该领域知识点之间关联度低,聚集度不高。论文《整体知识与公共事务治理: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五年规划》[7]与《从经济指令计划到发展战略规划:中国五年计划转型之路(1953—2009)》[8]的中心性分别为0.34和0.20。《整体知识与公共事务治理: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五年规划》一文通过整体知识视角说明五年规划已经成为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促进中国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从经济指令计划到发展战略规划:中国五年计划转型之路(1953—2009)》通过梳理五年规划的转型历程和内在动因,强调市场与计划需要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弥补劣势[7-8]。截止2020年12月,前文CNKI下载量为2102次,被引用次数59次,后文CNKI下载量为1645次,被引用次数30次,在五年规划领域中的影响力和地位都较高。

3五年规划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3.1關键词共现分析及热点解读

运行CiteSpace,绘制出五年规划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知识图谱,为了增强结果的可读性,凸显出重要的信息,对图谱进行调整和优化后,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展现出来的结果,如图3所示。关键词由圆形的节点标识,频次由圆环大小标识,某个节点越大,则说明该关键词是研究的热点[9]。出现频次排名靠前的“五年计划”“五年规划”“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等关键词中心度均大于0.1,说明这些关键词都属于研究重点,五年规划领域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和特殊性。

根据对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图3)梳理分析,可知五年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聚焦于五年规划总结回顾与建议、五年规划的实践探索和五年规划的衔接协调三个方面。

(1)五年规划总结回顾与建议。由于每个五年规划有明确的起止时间,所以在每个五年规划结束后,会有大量学者发文对前一个五年规划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提出下一个五年规划的若干意见,关键词包括“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五年规划”等。

“十五”计划时期,由于国际环境进入网络经济时代[10],需要充分认识国际形势,产业上重视发展信息产业[11],社会民生方面注重最低社会保障[12]、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13]。“十五”计划结束后,国内工业化处于重化工阶段的高加工度化时期,吕政等[14]建议制定五年规划一方面需要重视资源环境与工业发展日渐突出的矛盾,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需要发挥市场的重要性;民生方面,叶建亮[15]认为虽然地区差异扩大的趋势有所遏制,但群体性收入差距日渐增大,必须加以重视。

“十一五”规划时期,科学发展观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一方面重视经济增长,将“计划”改为“规划”,更加凸显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重点、指标设置[16]、政策措施[17]等方方面面。“十一五”规划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18]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经济结构亟待调整,能耗降低目标难以实现。发改委也发文指出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战略性资源不足的矛盾愈发尖锐,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社会领域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快。

“十二五”规划时期,由于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给“十二五”规划编制增加了难度。相伟[16]提出要增加具体工程项目,提高前期调研的重要;改革杂志社专题研究部[19]述评经济发展领域的预期性指标和人民生活领域的约束性指标的时候指出,“十二五”规划降低了年均增长率的预期目标,就是要将发展重点转移到结构调整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上,唯GDP的价值观已经不符合这一阶段的发展观念;而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目标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让广大社会成员共享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规划时期,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五年规划的硬性指标既依据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又要完成2020年目标倒推的结果,经济目标既有难度又符合实际[20]。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十三五”规划全文,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升到新层次,成为“十三五”规划时期的重要指导。

(2)五年规划的实践探索。五年规划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发展规划科学编制、有效实施和科学评估[21],所以实践探索的关键词包括“协商民主”“规划编制”“政策过程”等。

规划科学编制。从规划机制方面,顾海兵[12]认为规划结构、规划方法、规划滚动等都需要有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规划编制主体参与方面,郑立中[22]提出规划编制需要注重前期调研,发挥专家咨询作用以及工作的宣传作用,在规划思想、规划内容、规划方法、规划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姜佳莹[23]运用协商民主理论,将规划科学编制中的协商细分为决策型协商、编写型协商、协调性协商、咨询型协商、研究型协商和公众建言献策型协商,有助于理解中国协商民主的运行情况;鄢一龙[24]从纵向进行对比,对五个阶段的决策模式演变历程进行梳理,目前现阶段的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决策过程日益开放。

规划有效实施。从内容上,五年规划的实施机制包括制度保障等四个层次,通过经济、政治等多个手段进行实现[25]。杨庆育[26]提出规划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年度计划、重大项目进行推动,优化资源配置,重视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综合改革。陈升[2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规划实施资源会在规划执行主体和规划绩效中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的缺位会导致规划实施无法在高位进行推动。

科学评估。高辉清[28]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中期评估,认为规划实施中对于地方政府约束力度不足,需要建立科学完善、面向各级规划的评估体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29]通过总结国外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经验,认为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需要建立专门负责的评估机构、扩大政策评估范围和内容、完善组织体系、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等。定量评估方面,鄢一龙[30]从目标完成率、目标偏离度、计划期发展情况三个维度对我国五年计划进行了定量评估;王亚华[31]从完成率、基本完成率和完成百分数均值进行目标评估。

(3)五年规划的衔接协调。国家发展规划作为规划体系的最上位,需要省级规划和区县级规划的有效实践,也需要与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空间规划的衔接与调整,关键词包括“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地方政府”等。

统一规划体系需要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26]。从编制方面,陈雯[32]认为受到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地方规划编制会出现偏差,出现政府“越位”和“缺位”等问题,所以需要根据政府职能的转变,约束政府权力。从绩效考核方面,王俊杰[33]认为指标体系调整能够为地方政府考核提供依据,特别是约束性指标能够让地方政府改变唯GDP的考核方式,重视五年规划的整体完成情况。

统一规划体系需要理顺规划关系,等位规划相互协调。2014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进行“多规合一”试点。杨庆育[26]认为需要完善规划体系,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也要以五年规划作为基本制定依据,实现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服从总体规划。陈升[34]通过对“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经验总结,建议未来改革需要给各项规划划定刚性、弹性发展边界,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倡社会公众有效参与。

3.2五年规划研究前沿及趋势分析

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五年规划领域的研究趋势变化,但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只能体现出关键词出现的年份,而不能对关键词的集中性进行有效体现,所以本文结合突显词图谱(图4)和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图5),对五年规划进行研究前沿及趋势分析。由图4可知,国内学者对五年规划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时序性特点,主要研究主题演进趋势依次是市场机制、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政策过程、国家治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和空间规划。

图5的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更加细致展示了近20年五年规划关键词的演进趋势。结合图4和图5,本文将五年规划的研究前沿演进过程从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2001—2005年为第一阶段,2006—2014年為第二阶段,2015年至今为第三阶段。从发文成果数量上看,发文数量在第二阶段达到高峰,第三阶段趋于平稳;从发文内容上看,总体上经历了从五年规划宏观视角-五年规划内部研究-五年规划衔接协调问题的演化路径。

第一,起步阶段(2001—2005年)。该阶段研究成果少,发文数量占总量的18.15%,主要是从宏观视角对五年规划实施环境进行内外部分析,突显词包括市场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这一阶段的研究整体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主要是对规划面临的市场环境、国外规划制定的经验总结、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尚未对规划领域进行定量研究,但已有学者开始关注五年规划的央地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第二,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4年)。该阶段是五年规划发文的高产期,年均发文量有所上升,突显词包括规划编制、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政策过程和国家治理等。这一阶段开始从微观视角对五年规划的编制过程、决策过程、实施过程、评估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重视经济增长,将“计划”改为“规划”,更加凸显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所以“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成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的两个重要突显词。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得“国家治理”一词成为五年规划领域关注的焦点。

第三,稳定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该阶段发文数量有所下降,发文方向重视规划体系融合,突显词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和空间规划。为形成统一的国家规划体系,必须对规划衔接协调进行深入研究。2010年,胡俊[35]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开始对“两规合一”进行实践探索。2014年徐东辉[36]开始探索“三规合一”工作,“多规合一”作为“两规合一”和“三规合一”的延伸和发展,建筑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类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多规合一”进行深入研究。2020年,黄征学[37]指出市县在“多规合一”实践中,五年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之间难以整合,发展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长期并存过程中如何协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出,未来五年规划领域对于“多规合一”“协同发展”的研究仍会继续,很大程度上会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4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通过对五年规划文献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学术界对五年规划的研究呈现波浪式变化,存在周期性发文高峰,高峰期都出现在新一个五年计划发布当年或次年。从时间上看,2001年、2006年、2012年和2016年是每个五年规划中研究产出最多的年份。从研究数量上看,“十五”计划属于五年规划的起步阶段,“十一五”规划受政策影响,成为发文量研究最多的五年规划。

(2)从文献发表的期刊来看,最主要来源期刊是《宏观经济管理》,其次是《城市规划》和《改革》;从作者发文量来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鄢一龙发文量最多,其次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胡鞍钢和王亚华;从合作网络图谱来看,“十一五”规划时期开始形成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研究团体,并逐步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团队,但从总体而言作者之间形成的聚类不够多,说明五年规划领域的合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3)五年规划领域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和特殊性,热点主题聚焦于五年规划总结回顾与建议、五年规划的实践探索和五年规划的衔接协调三个方面,研究演进可划分为起步阶段(2001—2005年)、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4年)和稳定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不同阶段研究特点和重点不尽相同,通过近二十年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主体的研究,未来五年规划领域对于“多规合一”“协同发展”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会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4.2研究展望

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对五年规划这一研究主题进行热点和演化路径结果表明,未来关于五年规划的研究仍然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在五年规划具体实践过程中,学者们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文)中所提及的规划体系不统一等突出问题从“多规合一”“规划协同”视角对规划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FRIEDMANN J. Planning in the public domain: From knowledge to action [J].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1990, 27(5): 93-114.

[2]相伟.我国发展规划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3]牛通,刘颖,潘泽强,等.国外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6种主流规划类期刊的计量研究[J].规划师, 2019, 35(2): 91-98.

[4]郑期曦.我国乡村规划研究热点演化及问题综述——基于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J].建筑经济, 2020, 41(S2): 68-73.

[5]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 6-7.

[6]纪谦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4): 116-120.

[7]鄢一龙,吕捷,胡鞍钢.整体知识与公共事务治理:理解市場经济条件下的五年规划[J].管理世界, 2014(12): 70-78.

[8]胡鞍钢,鄢一龙,吕捷.从经济指令计划到发展战略规划:中国五年计划转型之路(1953-2009) [J].中国软科学, 2010(8): 14-24.

[9]洪波,杨柳.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意识形态知识图谱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1): 110-118.

[10]刘鹤.关于"十五"规划和当前宏观调控中的几个问题[J].财政研究, 2000(5): 2-7.

[11]辛文.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四川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 2001(4): 46-48.

[12]顾海兵.国家中长期规划编制中的经济学视点[J].江海学刊, 2001(2): 16-20.

[13]诸大建,李耀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上海"十五"计划编制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 2000(10): 455-457.

[14]吕政,黄群慧,吕铁,等.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问题——"十五"时期的状况与"十一五"时期的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 2005(12): 5-13.

[15]叶建亮.关于"十五"时期我国地区差距的几个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 2006(9): 37-40.

[16]相伟.科学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J].宏观经济管理, 2008(7): 24-26.

[17]王梦奎.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J].管理世界, 2010(12): 1-6.

[18]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陈佳贵,黄群慧."十一五"规划实施前三年分析报告及对"十二五"的政策建议[J].经济管理, 2009, 31(11): 1-19.

[19]改革杂志社专题研究部.中国"十二五"规划重要指标述评[J].改革, 2011(3): 5-16.

[20]潘峰.目标新内涵发展新理念行动新举措——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创新亮点[J].理论探索, 2016(1): 5-13.

[21]杨永恒,陈升.现代治理视角下的发展规划——理论、时间和前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22]郑立中.切实做好福建省’十五’规划的编制工作[J].中国投资, 2000(3): 41-42.

[23]姜佳莹,鄢一龙,胡鞍钢.中国决策过程中的协商民主类型——以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4): 15-22, 2.

[24]鄢一龙,王绍光,胡鞍钢.中国中央政府决策模式演变——以五年计划编制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28(3): 114-122,160.

[25]姜佳莹,胡鞍钢,鄢一龙.国家五年规划的实施机制研究:实施路径、困境及其破解[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54(3): 24-30.

[26]杨庆育.关于五年规划实施机制的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 2006(8): 20-21,33.

[27]陈升,李兆洋,王英杰.省级五年发展规划实施与绩效:"十二五"为例[J].科研管理, 2019, 40(4): 63-73.

[28]高辉清,胡少维.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 2013(11): 16-18.

[29]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贾凌民.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13(3): 20-23.

[30]鄢一龙,王亚华.中国11个五年计划绩效定量评估[J].经济管理, 2012, 34(10): 10-20.

[31]王亞华,鄢一龙.中国10个五年计划完成情况的定量评估[J].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9, 16(5): 77-84,250.

[32]惠彦,陈雯.政府间竞争行为与地方发展规划编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27(2): 20-24.

[33]徐风华,王俊杰."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更新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改进[J].中国工业经济, 2006(7): 5-12.

[34]陈升.推动"多规合一"改革落地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 2019(8): 17-19.

[35]胡俊.规划的变革与变革的规划——上海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规划, 2010, 34(6): 20-25.

[36]徐东辉. "三规合一"的市域城乡总体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 2014, 21(8): 30-36.

[37]黄征学.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的难点及建议[J].城市规划, 2020, 44(6): 9-14.

Research Progress and Hot Spot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FiveYear Plan

CHEN Sheng1,2,CHENG Peishan1,LIU Ze2,1(1.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China;2.School of Public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software, this paper takes the journal papers on the five-year plan from 2001 to 2020 as the sample data, draws the knowledge map, and analy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research hotspots of the five-year plan research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five-year plan presents a wavy change,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diverse,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the five-year plan are concentrated in Beijing, bu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and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is not close. The hot topics in the field of five-year planning research focus on the summary review and suggestions of the five-year plan,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five-year plan and the cohes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five-year plan. The research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initial stage,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stable development stage. Under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ocument No.44 in 2018 of China Development Bureau,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plans and coordination of planning will become a new research frontier to a large extent.

Keywords: five-year plan;visualization;bibliometrics;knowledge mapping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知识图谱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