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景园林工程材料的角度解读朱育帆老师的作品

2021-01-14 12:55陈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5期
关键词:本土

摘要:在紛繁复杂的今日之社会中,风景园林设计作品无不显示着尘世中浮躁的情绪。细腻而精致的处理手法并能传达出设计意图的好的设计作品实属不多,而朱育帆老师的作品却无处不传达着细腻而精致的宁静,他用材料与细节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他将现代的材料融入中国传统思想,将“中国式表达”谱写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风景园林工程材料,本土,中国传统精神

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除了好的设计理念之外,影响最终效果最重要的则是工程材料以及施工过程。材料的大小、质感、色彩等都会影响设计作品最终所呈现出的效果。而很少会有人把材料与空间,及设计者所想表达的意图之间的关系协调好。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碰撞,如何将古典园林思想传承而又适用于现代的审美,这些都是设计师困惑的问题。

朱育帆老师的作品用细腻的手法、本土的材料以达到干净纯粹精致的效果,简约而大气的现代感十足的设计中无处不渗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思想,中国古典思想得以体现。下面就让我们用实例来解读朱育帆老师的作品。

一、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辰山是松江九峰之一,因“位于辰次”(即在“云间九峰”东南方),故名。本名秀林山,唐天宝六年(747年)更名细林山,又传说有神仙寄迹山中,也称神山。明清以来,多称辰山。

辰山采石坑属人工采矿遗迹,20世纪始采石至80年代中期止,南坡半座山头已被削去。为保护矿山遗迹,进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辰山植物园建设,使其成为植物园景观一部分。矿坑位于植物园西北角,通过“绿环”及河边主路与植物园相连。在辰山植物园整体规划中,矿坑花园定位为:建造一个精致的特色花园,项目主题是修复式花园。通过对现有深潭、坑体、地坪及山崖的改造,形成以个别园景树、低矮灌木和宿根植物为主要造景材料, 构造景色精美、色彩丰富、季相分明的沉床花园。

辰山植物园是一个风景区尺度的植物园,矿坑花园是在此背景下的一个园中园,又具有自身强烈的后工业遗址特征,因此,其设计具有特殊性。其提出以下设计原则:加减法并用的生态修复的原则,塑造最小干预原则下的后工业景观东方式自然文化体验的营造。

在对场地充分分析及确定设计概念的基础上,矿坑花园被分成三个部分:平湖区、台地区和深潭区。应对不同区域条件,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以实现矿坑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平湖区的设计策略是:重新塑造地表形态,丰富生态群落。台地区的设计策略是:完善空间序列、开辟游览场所。深潭区的设计策略是:创造戏剧性路径,连接东西矿坑。

平湖区最初山体的北侧下为鹅卵石铺地,为化解斑驳的山体给人的不利视觉影响,朱老师想到了水景、镜池、倒影。有了水之后,很多原本难看的东西看上去就不会太难看了。现在的水景外轮廓,是朱老师经过倒影比例(水、天、山三者)计算得出的,并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水体依然采用场地原有的鹅卵石进行铺底,并在缓坡入水的水池边缘铺以卵石收边。外围则是用砾石铺的步道。

对于原有的矿坑深潭区,深潭深约50米,设计师认为视觉观赏价值较弱,需要想办法通过设计让游客可以参与体验。因此便有了现在的云梯矿渣体验。

由于复杂的场地条件和特殊的设计方案,在该项目中一些高难度的施工技术被充分运用。作为与真山的一场博弈,设计师及爆破专家在大量的岩石改造工程中表现出了足够的魄力。与此同时,钢板栈道、“一线天”景点以及木浮桥的设计与施工完成还体现了爆破、结构以及雕塑制造工程师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及极高的精度控制。在建造过程中,设计与施工应对各种问题不断做出调整,从而最终实现设计与施工图、技术与审美的完美统一。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园内多处选用与后工业景观气质相接近的锈钢板。锈钢板金属本身具有延展性与光泽,且在受力特征上有着轻薄的倾向,钢板生锈后,原有特征未变,却增加了丰富的色彩表现。例如,台地边缘锈钢板百叶,通过不断旋转单片的角度,获得在同一界面下光影不断变化的效果;锈钢板百叶旁是整面的锈钢板墙,顺着台地边界趋势转圆角,最终收于“甘白山泉”景点,金属质感清晰地界定了竖向空间;“丹井灵源”景点的钢筒是利用锈钢板的体量感特征,箱体插入山体内,造成一种“危险”的戏剧性场景感;潭区栈道则是充分挖掘了钢板的延展性,不仅是截面采用曲面,在空间中也是曲线体,与山体立壁咬合在一起。

园内无论是山石墙体,还是入口标识,都透露着铁锈的颜色,这也使得场地的色彩达到了协调统一,并营造出浓烈的后工业气息。

二、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

原子城纪念园位于青海省原221厂(原子弹研究基地)旧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集中了参观、纪念、教育、公共活动等多项功用。项目所在地海拔平均3100米,现状自然景观以野生牧草与杨树为主。 纪念园以“主轴式”与“自由叙事式”两种空间布局融合,创新了纪念园模式。从展览馆到纪念园,始终暗含着贯穿南北的主轴线。纪念园叙事式的空间布局,在对现状林地充分保留的基础上,通过蜿蜒起伏的地形,以及空间围合与开敞的系列变化,引领游览者感受丰富变化的步行体验。

毛石墙的施工就是一个例子,毛石墙的设计长度占全园墙体的70%,戏份不可谓不重,它形成了纪念园重要的灰色基调和肌理。客观上讲毛石墙施工不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但需要控制,尤其在开始阶段,以往项目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毛石墙作为设计语言,但不同的是这里的毛石墙以嘛呢墙为蓝本,由于刻经的功能需求,毛石原料体块一般扁长而且比较平整(如图),墙体砌法在转角收头的地方有其独特的地方,重要的是让砌墙工人理解你的目标导向,否则很容易形成“毛石砖墙”或文化墙一类的尴尬结果。

笔者认为,朱育帆老师的作品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善于利用本土的材料反映当地的地方特色。他能够通过对最简单的材料水、石、竹、曲径、墙的应用,以及对空间的把握,营造出时代感很强却在点滴中又渗透出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的空间。充分使用材料的对比,例如明与暗、软和硬、固定和移动甚至流体,使每一种对比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通过使用细微对比和对比的变化,来显示材料的不同特性并创造了丰富的体验。

单纯的模仿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只会让我们丢失自己作品的灵魂,用材料、工程技术手段来表达我们的设计思想是我们在日后的设计当中需要注意的,而设计作品中传承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冯纾苨,周政旭. 本土景观的自然式表达——清华大学朱育帆教授访谈[J]. 城市环境设计,2009(5):124-126.

[2] 朱育帆,孟凡玉. 矿坑花园[J]. 园林,2010(5):28-31.

[3] 朱育帆,姚玉君. 为了那片青杨(上)——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景观设计解读[J]. 中国园林,2011(9):1-9.

作者简介:

陈航(1989-),女,汉族,湖北黄梅人,硕士学历,工程师,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本土
企业层面的本土连锁超市风险识别
非洲出版业的历史、现状与挑战
植根“本土” 找准“油脉” 提炼“鲜味”
中国建筑的本土文化突围
浅议本土建筑文化的认同感
“本土”背后的故事
异域中的“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