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研究述评

2021-01-15 05:29何镇宇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紫陶建水内涵

何镇宇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近年来,建水紫陶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许多专家和学者从艺术学、人类学、文化产业、民俗学、公共管理等角度对建水紫陶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不少学术观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必要先对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关于紫陶研究的学术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本文在对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审美、制作工艺、工艺传承、生产方式、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园的角度对建水紫陶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炼出代表性观点并进行述评,思考和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 紫陶的文化内涵

建水紫陶文化内涵是其器物表达的价值观、承载的文化及社会意义。

(一)紫陶器物表达了价值取向

吴白雨从文人艺术观念和实用造物的角度对建水陶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建水陶的文化内涵来源于具有深厚文化修养和精通诗词书画的文人参与了器物的制作,并将人生观念与文化价值取向植入其中。此外,民间文化、道德判断、审美习俗和教化也提升了建水陶的文化内涵及精神的境界。[1]建水陶汽锅具有民间造物艺术“技以载道”“崇礼重道”的文化内涵。[2]孔明认为建水紫陶诞生的文化背景是明清时期中原与边疆文化融合的“金临安文化”,文人书画家把传统国画和书法绘制于紫陶之上,大幅度提升了紫陶的文化内涵和视觉效果。[3]罗晶对紫陶烟斗的题材进行了分析,认为紫陶烟斗受文人画风的影响,大量以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等题材入画,使其成为充满了浓郁文人画气息的工艺美术品。[4]

(二)紫陶承载的文化具有多样性

孔明先后对萧恩荣的紫陶斗作品、彝族纳楼土司黑陶斗、红河哈尼族土司陶斗进行了解读,认为萧恩荣在紫陶斗以“水墨山水画”为主题的装饰内容中承载了中华文化文脉的“雅”“韵”“善”“美”;[5]彝族纳楼土司黑陶斗的创作元素具有权力意识(黑与白色彩)、四面八方(马缨花图案)、民族文化(梯田纹饰)、四时八节(古天文历法)等四个红河彝族的历史文化典型特征;[6]红河哈尼族土司陶斗具有红河哈尼族的审美诉求(蕨纹)、民族文化的典型符号(珐琅莲、白鹇鸟纹饰)、吉祥如意的象征(卍字纹)、典型色彩符号(土布白与藏青黑色彩)等五个红河哈尼族典型历史文化特征。[7]

(三)紫陶文化内涵的丰富化

邵靖等认为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的装饰风格和价值取向存在许多的隔阂和不适,当代建水紫陶应该凸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内涵。[8]陈春芬从社会功能角度探讨了建水陶的文化内涵,提出建水陶器的文化意义是人际交往的媒介、民俗文化及历史事件的载体、地域文化的标识;与茶业、盆景和手工作坊的结合,其文化内涵将丰富化。[9]

二 紫陶的审美

紫陶美学评价主要基于形、色、质、声、饰、工、韵。

(一)紫陶审美特征

吴白雨认为建水陶的审美特征及美学构建在于造型(形之美)、色彩(色之美)、质感(质之美)、装饰(饰之美)、工艺(工之美)、意蕴(韵之美)、功能(用之美)、创新(新之美)等八个方面。[10]孔明认为紫陶烟斗审美性与鉴赏性要从形、色、光、质、声、饰,以及艺人的制作风格、笔法特征、工艺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11]

(二)紫陶残帖的审美

李跃平认为建水陶“残帖”装饰图式的审美在于“多种字体堆叠”的构图与“残破”。“多种书体并置”是“帖学”审美的物化,“多种书体并置”与“杂卷册页”的构成最终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绘画图式,“残”则是碑学中金石韵味审美的物化,金石书法中篆刻印章钤面、金石碑拓中“崩残”“漫漶”“残破”使得“残破”审美趣味由此产生。[12]孔明从饰陶艺术的角度提出“残帖”展现的“残缺美”是与“完美”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其折射出我国传统哲学中“有无相生”的美学观及思想。[13]

(三)紫陶书画的审美

紫陶书画可以从气(气韵)、境(意境)、心(心境)来进行鉴赏。[14]苏亭羽认为由于陶体表面是延展闭合的弧面,所以紫陶书画具有别样的立体感,而且具有不同于宣纸给人的水润感和黑白韵味的视觉感受,以及打磨后形成的线条纤毫毕现的金石之气。[15]

三 紫陶的制作工艺

建水紫陶制作工艺是集多种工艺技术与艺术形式于一体,产品创新的基础在于工艺的创新。

(一)紫陶制作基本工艺

吴白雨对传统建水陶制作工艺的制泥、拉坯、绘制、刻坯、填泥、精修、烧制和打磨八个程序进行了阐述,认为建水陶的艺术特征来源于多工艺于一体,多种艺术形式相互融合。[16]孔明从工艺本质进行分析,提出建水紫陶的生产工艺步骤可分为对泥料的处理和泥料的加工。泥料的处理(制泥)的传统工序可分为选泥、筛泥、泡泥、搅浆、醒泥、熟泥、揉泥七个阶段。泥料的加工分为形态加工(拉坯)和泥料的表面装饰加工即绘制、刻坯、填泥、修坯,以及泥料的烧制成型和精细打磨。建水紫陶是集工艺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美。[17]

(二)紫陶制作创新工艺

孔明开展了紫陶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认为紫陶器型造型设计与研发可以通过 “人机接口”来实现。[18]胡竞采用建水紫陶泥料进行了3D打印实验,认为3D打印技术能够在紫陶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发挥作用。[19]

(三)紫陶制作工艺与性能的定量分析

学者们先后对建水紫陶的矿物原料特征[20]、五色土的配兑比例与产品的最佳性能[21]、建水紫陶标准中的重点名词术语的解析[22]、生产工艺与紫陶吸水率、抗热震性、铅和镉溶出量等质量指标的关联性[23]进行了研究。

四 紫陶工艺传承与生产方式

紫陶工艺传承呈现多元化,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难于适应市场需求。

(一)紫陶工艺传承的多元化

吴昊对建水陶传承方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传统社会工艺传承的主要方式是家族传承。新中国建立后,师徒传承取了代家族传承。改革开放后,具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等多元特点。[24]陈春芬认为家庭传承出现了断裂,师徒传承的方式也不尽人意,使得传承的场域也不再局限于家庭和作坊,公司传承、学校传承将成为主要的传承方式。[25]

(二)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市场需求

张黎明认为建水陶文化产业的基本组织是家庭及其由家庭生产演变而来的小微企业。[26]聂磊明提出家庭制作为主的生产方式造成了产品单一化及同质化,传统工艺的传承方式已不适应紫陶产业发展的需要,加上产品定位不清,这给建水紫陶产业带来了危机。[27]吴白雨认为建水陶延续的陈旧传统创作观念和艺术语言排斥着其他艺术观念及手法的介入,已对建水陶艺术创作及文化产业的建立形成了负面作用。[28]马佳提出一味地复制传统日用品生产或者是将手工艺刻意转变为高度符号化的艺术品最终都不利于传统手工艺的续存。突破这样的两极在于丰富制作者群体的数量及结构构成,避免从业人员构成结构单一化,以竞争促进手工技艺不断提升变化。[29]

五 紫陶产业化发展与文化产业园

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应该立足于文化内涵,高端紫陶产品是其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形象标识,当前紫陶文化产业园未能较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

(一)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其文化内涵的推动

孔明从民间手工艺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提出要从引导人们的文化观念意识,构建完善的生产链,培养专业人才,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等方面促进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30]建水紫陶的发展不应当同宜兴紫砂陶的经营模式相竞争,而是要挖掘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走具有文化深度的道路。[31]吴雨亭等认为建水紫陶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发出更具文化内涵的紫陶工艺品,其装饰艺术的发展应以民族文化为主,并融入现代装饰语言和情感需求。[32]魏妮娅认为紫陶民俗文化、传承文化共同推动了紫陶市场的发展,因此要权衡好文化力量及内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3]

(二)紫陶产业化意味着规模化,高端产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邹科等认为建水紫陶已经踏上了产业化的道路,产业有着批量化的倾向,高端紫陶产品不仅是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一种民族民间工艺品种的形象标识。[34]徐建华认为建水紫陶只定位在高档作品层面,就不能真正形成产业规模,市场的影响力也无法扩大,今后建水紫陶的发展要不断扩大影响力,引进技术与装备,解决产业规模化的瓶颈难题。[35]

(三)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未能较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

罗剑勇提出要通过建水陶瓷创意园区,扶持培养紫陶工艺优秀人才,丰富紫陶产品系列,形成工艺陶和日用陶并进,以及促进紫陶与普洱茶产业、旅游业联合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以促进建水紫陶产业发展。[36]张黎明认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特色应在于家庭、小微企业生产方式,传承人及品牌作坊,政府引领、艺人参与。[37]赵云娇认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发展未形成完整政策体系,存在指导性意见较多,缺乏实施细则,以及不重视市场反馈;紫陶文化产业园区的协调管理工作机制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运营管理机构;公共平台发展较慢,不能满足需求。[38]

六 思考

笔者通过分析相关作者学科背景和论文研究重点,发现艺术学背景的学者,其研究集中在紫陶的文化内涵、审美与艺术特征、制作工艺、工艺传承、生产方式、产业化领域;人类学、文化产业、公共管理背景的学者,其研究涉及紫陶的工艺传承、生产方式、产业化、文化产业园领域;理工背景的学者,其研究涉及紫陶的矿物原料特征、工艺与产品性能、紫陶标准的术语等方面。众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对紫陶进行的研究说明了紫陶是研究的热点,值得进行多角度进行探讨。综合看来紫陶的某一个研究热点领域和主题都有数篇论文进行了阐述,具体到某个问题,学者们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从文化内涵、审美、制作工艺、工艺传承、生产方式、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园的角度进行归纳,可以得出以下观点:一是紫陶文化内涵是其器物表达的价值观、承载的文化及社会意义;二是紫陶美学评价主要基于形、色、质、声、饰、工、韵;三是紫陶制作工艺是集多种工艺技术与艺术形式于一体,产品创新的基础在于工艺的创新;四是紫陶工艺传承已经呈现多元化,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难于适应市场需求;五是紫陶产业化发展应立足于文化内涵,紫陶文化产业园未能较好实现预期的作用。

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在于:一是紫陶工艺研究。紫陶制陶工艺在紫陶发展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进一步做好紫陶制陶工艺的收集,整理、研究、保护工作;二是紫陶艺术家艺术风格研究。通过从长时间维度及多角度收集、整理、分析紫陶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作品,探讨艺术家的天赋、人生经历与其作品之间的关系,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三是紫陶艺术评论与审美研究。通过扩大紫陶艺术评论的参与面,提高大众审美水平。要扩大紫陶艺术评论的参与面,紫陶艺术评论不仅仅重视学院派专家、学者的艺术评论观点,也要收集紫陶艺术家、收藏家、各级消费者、爱好者的艺术评论观点和体验,通过归纳、比较、分析、验证各方面的观点,提高大众审美水平,扩大艺术品的影响力;四是紫陶创意产业研究。紫陶创意产业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要从人类学、经济学、艺术学等角度,对紫陶创意产业化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以解释、评价和探讨其发展。

猜你喜欢
紫陶建水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建水陶艺新观察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浅谈建水紫陶文化价值和工艺传承
建水孔子文化节 尽显儒家君子风范
刍议建水紫陶的艺术审美与鉴赏方式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挖掘习题的内涵
物以史记 史以物存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