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环首都经济圈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探讨

2021-01-15 19:45刘云伟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28期
关键词:高质量现代化农产品

刘云伟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开端,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跃上更新更大台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制定“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三农”发展的主基调,应立足于现阶段我国新时期基本国情、新挑战和社会主要矛盾,遵循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造有效需求为主线,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

环首都经济圈是按照中央对环首都区域发挥环首都区位优势、服务首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而形成的环北京的区域发展战略。作为环首都区域,更加需要优化产业布局,深入推进结构调整,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融合谋划、一体规划。

二、“十四五”时期环首都区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环首都区域大部分地处华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在地理条件方面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十分有利,尤其是近些年,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优惠政策,进一步助推了农民增收。在环首都区域,农业人口占据绝大多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问题仍是环首都经济区域面临的难题,农民能否持续增收、农村经济能否全面进步、农业产业经济能否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下降

从我国整体农业农村生产环境看,农业劳动力、生产资料、土地、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成本不断上涨。在环首都经济区域,受区位因素影响,劳动力投入效率对比GDP水平效率不高,在环首都经济区域的土地,不仅作为现代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源之一,具有农业生产功能,同时还承载着为首都提高生态屏障、打造宜居生存空间、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重要功能,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外来迁入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原有的大量农用地土地使用性质发生转变,农业用地需求压力逐年增大。另一方面,我国多数农产品近年来的价格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持续增收动力不足,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带来了挑战,需要创建良好的机制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科技投入不足

对于现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来说,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农业技术装备,即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机械,是农业农村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生产的关键。近年来,农业科技体系已在环首都区域基本形成雏形,但从整体上看,农业科技的投入仍显不足,导致农业科技发展缺乏后劲。从近年来发布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河北农村统计年鉴中不难看出,近年来,环首都区域农用机械总动力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在全国范围来看,如以2018、2019两年全国和河北省数据作为比较,河北省年农用机械总动力增长率明显低于全国年增长率,为1.016:1.023,与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河南、山东等地区相比更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首先,环首都区域农业机械化投入资金不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发较为落后,缺乏农业机械化的专业人才,缺乏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和平台,农业机械化科研储备力量不够。其次,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生产用具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水平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对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第三,农用机械设备和生产用具不能实现功能和种类的全覆盖,无法满足环首都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三)产业链延伸程度不够,农产品市场化水平低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促进了环首都区域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张家口、廊坊、保定等地区,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服务化特征,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从而使从事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从业人口比重逐年下降,第一产业对环首都区域GDP的贡献不断下降。同时由于土地流转、交通物流成本等问题,形成农产品买卖市场壁垒,导致农产品交易障碍、市场化水平不足,使农产品销售效率低下。

(四)劳动力素质不高

人力资源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的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对劳动力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环首都区域,劳动力素质差距较大,虽然随着近年来义务教育的普及,劳动力的知识水平逐年提高,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中,文化水平占比最高的劳动力仍是初中程度。由于农业职业教育观念薄弱,使从事农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匮乏,一些年富力强和学历层次较高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流向城市,造成高素质劳动力流失,而滞留农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成为了目前从事农村农业生产工作的主力,从而限制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时,受农民培育模式陈旧、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信息化的需要,以及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等因素的影响,使现有农民不能及时的接受最新知识和技术。

(五)协同发展基础较差

环首都经济区域与首都直接总体竞争力相差悬殊,城市与农村公共资源投入量差距明显,从区域均衡发展的角度来看,环首都区域的区位优势并未完全发挥,城乡差距明显,尤其是由于距离首都较近,受各种政策措施的影响,限制了环首都经济圈部分产业的发展。由于体制方面的障碍,区域间产业链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够,产业转型升级程度有待提高。

三、实现“十四五”环首都区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环首都经济圈是与首都紧密相连的重要经济区域,十四五期间,其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对在立足本地区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首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资金、贸易等各方面的中心作用,构建合理农业产业布局,加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以产业化为突破口,发展高质量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现代化农业农村经济全面繁荣,核心是产业兴旺。农业产业化,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科技驱动,突出主导产业和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一体化经营区域产业链。

第一,要立足特色,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主导产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产品塑造等环节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发挥环首都经济区位优势,构建促进区域资源整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丰富与首都间产业合作模式,培育新产业、塑造新业态,发展适合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二、第三产业,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域界线,有效消除行政壁垒,共建区域内行业标准和规则,保障区域产业有效协同发展,促进农业农村产业实现开放融合升级。

第二,加快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借助首都技术优势,发挥北京在技术创新、产业融合、辐射带动等方面的中心地位功能,探索构建农业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农户个体为基础的有效合作机制,建立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户利益提高。

第三,提高农产品品质,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把保障农产品安全放在首位,建立新型农产品消费体系,创新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通过高标准、强制度、严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现从农产品“数量增长”向追求“营养与安全”的转变、从“生产收储零售”向“全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号召力和经济效益,并以此反向促使农产品生产全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城乡融合发展,以城镇化带动实现农村发展新活力

要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改革是其根本动力源泉。我国目前已进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新阶段,“十四五”时期,要持续深化推进农村改革,必须抓好两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农业农村制度建设,破除发展中的障碍和壁垒,以城带乡,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首先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业农村基本制度,在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地农用的原则,落实土地承包延长政策,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强化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其次要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制度,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补贴扶持政策体系,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实施突出重点的、差异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提高信贷担保服务力度,借助首都经济和区位优势,有效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以小城镇快速发展带动实现整体区域发展。

二是健全和完善农业农村配套的专业化、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环首都区域发展存在极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即使发展较好的区域,与首都公共服务体系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首先要在保障农民在农村的农业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完善农业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政治参与等配套制度,给予农民全面的权利保障,加快农民与城镇居民待遇同等化的速度,真正留住农村农业人口;其次,要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公共资源投入,尤其是环首都区域发展存在即为不均衡的现象,即使发展较好的区域,与首都公共服务体系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进程。

(三)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农业相结合,以农民知识化为基础,驱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以农业科技现代化为基础和前提,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科技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深刻改变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式。“十四五”期间,环首都区域要充分发挥首都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在信息、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首都的科研机构和各专业大学的研究基地和实验室,着力打造适应农业现代化的一系列新品种、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智能化;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培训,促进农民文化、科技、人文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打造高质量生态,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污染问题。壮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探索实现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进施肥方式的转变;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在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检测,防控工业、城镇化建设污染向农业的转移;科学养殖,严格畜禽养殖管理,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尤其加强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加强水体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以“种+养”相结合,形成一体化产业链发展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高质量现代化农产品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