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爱的战役

2021-01-15 05:34涂思敏
方圆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事务部尼古拉抚养权

涂思敏

一瓶水、一个长面包、一张薄毯和一份诉状,为了夺回两个孩子的抚养权,身无分文的尼古拉带着身上仅有的行囊,走上了一条漫长的维权之路。这是塞尔维亚电影《漫漫寻子路》中颇为悲凉的一个画面。

在许多寻子题材的电影里,悲伤总是会成为一种主旋律。然而在《漫漫寻子路》中,尼古拉用一場奥德赛式的旅程,展现出一位父亲想要夺回孩子抚养权的正义和决心,他将失去孩子的伤痛转化成了爱和希望。这份坚韧与倔强,这股敢于直面困难的勇气,给予了我们无尽的力量。在绝望的现实环境里,也释放出爱能够超越一切的强大力量。

作为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纪实电影,《漫漫寻子路》里的故事也注定了人物的不幸。

剧中的尼古拉是两位孩子的父亲,在两年前被工厂解雇后,他不仅没能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和遣散费,而且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机会,只能靠做些繁重的体力活来维持生计。尼古拉的家庭一贫如洗,妻子无法再忍耐这样贫困潦倒的生活。面对窘迫的生活和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尼古拉的妻子时常感到绝望。一天,她做出了一个孤注一掷的举动,带着两个孩子和一瓶汽油来到尼古拉之前工作的地方讨要说法,激动之余,她以自杀的方式作为要挟,甚至还点燃了浇在身上的汽油。

尼古拉妻子的这种极端行为不仅没能拿到被欠的工资,反而引起了社会服务机构的关注。他们认为尼古拉的妻子精神状态堪忧,不适合抚养孩子,再加上尼古拉没有正式工作,社会服务机构要对尼古拉夫妇的抚养能力进行评估,再决定他们是否还能拥有孩子的抚养权。

如果能够给予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那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因为家庭贫困,就应该被剥夺孩子的抚养权吗?把孩子送给陌生家庭抚养就一定是好的吗?这些现实而残酷的问题,给爱和亲情套上了无尽的枷锁。

影片中,社会服务机构虽然对尼古拉家庭养育孩子的问题表示了担忧,但是他们打着保护孩子的说辞却漏洞百出。社会服务机构提到的那项评估是否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量化的家庭环境评估细则具体是什么样的?当尼古拉想要知道这些细则时,对方给出的却是非常随意含糊的答案:通水电、打扫房间、添置冰箱、儿童房需要布置一番等。这套评估方法显而易见是有缺憾的。

尼古拉迫切想要孩子回到自己身边,为此,他按照社会服务机构要求的标准将家里整理一新,然而服务机构官员一句轻飘飘的话语:“现在都21世纪了,怎么连台电脑都没有给孩子们配?”理应最能体谅当地居民,体察村民失业后的生存困境的社会服务机构官员,却只会质问还在温饱线上徘徊的人的家里为什么没有电脑。就这样,对尼古拉的审核没有通过,一段亲情就这样被阻断。

对孩子的爱只能用一些可供量化的物质条件来衡量吗?对孩子真正的关心和照顾是什么?孩子们是否真的想要和自己的父母分离?为人父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影片也带给我们许多反思。

贫穷的生活将尼古拉推向了绝境,然而更绝望的现实向他袭来,他得知福利机构每收养一个孩子会得到4万元的国家补贴,而且三分之一的补贴款项会进入福利机构负责人的腰包。这也意味着,福利机构收养的孩子越多,获利就越大。

当好心的收养行为变成赚钱的工具时,尼古拉的这场战役很难有胜算之日。面对孩子无法回到自己身边的事实,尼古拉没有放弃正义和抚养子女的权利,他要用法律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尼古拉决定去首都贝尔格莱德向社会事务部提起申诉,他要为自己的爱去寻找一份希望。

这是一趟有着300公里路的行程,由于生活贫穷,尼古拉没有路费,只能选择步行这一最为原始也最为考验人意志的出行方式。行走是这位贫困的父亲唯一拥有的武器,而支撑着尼古拉踏上这段旅途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要穷尽所有的可能,去保护和爱自己的孩子。

可为什么命运会如此多舛呢?一路上,尼古拉经受了很多磨难。比如当他步行在高速公路上时,被交通警察发现,并要求他交罚款;当他想要走近路穿越野地时,遇到了一群野狼,好在有惊无险;后来由于饥饿造成营养不良,尼古拉晕倒在马路上,当他在医院醒来时由于支付不起医疗费,于是拿起衣服仓皇而逃;当他睡在政府大楼外被陌生人施舍食物后,他沉默着边咀嚼边落泪……

尼古拉并非只是一个父亲,也不只是一个浪漫化的英雄,他更多展现出的是一个哪怕伤痕累累、破碎不堪也要前进的“人”的形象。就像是马拉松故事源头的牺牲者,那个为了将大战胜利消息尽快传达给雅典人的长跑者菲迪皮得斯,在奔跑42公里后力竭而死。对于尼古拉来说,他也是这样奔跑在命运的赛道上,而且他的目标很坚定,就是要找回自己的抚养权,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

发生在尼古拉身上的事情,也代表着无数失业的、贫穷的劳动者的现实困境,以及他们面对诸多困难始终无解的生活状态。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沉默不语的。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冷静绝望的叙述论调其实也彰显了底层民众发出自己声音的困难。在剧中,尼古拉发出的唯一一次怒吼,是看到福利机构强行将儿子带走时的那一刻,他看到那个虽然嘴上说着“爸爸抛弃我们了”的儿子却怎么也不想撒手,于是吼道:“住手,放开我的孩子。”

电影《漫漫寻子路》中的父亲与儿子拥抱。(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当然,在诸多不幸里,也还燃烧着生活的希望,尼古拉在这段艰难的寻子旅程中也遇到过一些温暖的时刻。比如当他询问加油站工作人员自己是否可以在加油站里歇个脚时,不仅被领进了储藏室休息,还得到了一顿免费的晚餐;还有尼古拉在路上遇到了靠运送难民谋生的同乡,同乡免费捎了尼古拉一程。除此之外,尼古拉随身携带的那封对他很重要的申诉信,也是以前在一起工作的工友免费帮他写的。这些经历让他获得了许多勇气。

《漫漫寻子路》用尼古拉的经历串联起了塞尔维亚社会的众生相,也从侧面反映了塞尔维亚在非法移民、失业、贫富差距、赡养义务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使得一位父亲在争夺回自己抚养权的道路上更为艰辛。

寻子路上的每一种艰辛,尼古拉几乎都遇到了。在他到达贝尔格莱德社会事务部后,便吃到了闭门羹,他只好采取最笨的方式,等在事务部大楼的门外。他知道自己只有寻求法律的帮助这唯一一条路可走,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

也正是这种倔强和坚韧,一直推动着尼古拉不断前行。尼古拉最终见到了社会事务部部长,社会事务部部长为他写了一封建议信,让当地社会福利机构归还他的抚养权。社会事务部部长告诉尼古拉:“贫穷也是一种针对孩子的暴力,但你的情况明显不同。为了你的孩子可以重新回来,你做出了伟大的努力。对于孩子们而言,父母的爱是最重要的。”尼古拉从部长那里得知,法律规定即使他丧失了抚养权,也能够享有每周探望一次孩子的权利。

即便自己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尼古拉的权利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不能因为贫穷,就机械地把失去孩子归罪于尼古拉身上,因为无论是拖欠工资的无良企业还是教条的当地福利机构,他们都没能给予尼古拉选择的机会。

的确,贫穷的生活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多困难,可物质条件真的是唯一衡量爱的标准吗?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里讲述了一个故事,家里一贫如洗靠着奶奶救济金生活的信代,在看到被父母虐待的邻居家小孩后,毅然决然地“偷走”并收养了她,想要成为她的母亲。但她什么也没有,只有爱。

尼古拉的命运可能落在任何人身上,特别是当人们失去工作,陷入贫穷,就会被迫放弃一些正常的权利。在赤贫中挣扎是痛苦的,失去工作、失去孩子也是痛苦的,可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永远有怀抱希望的自由,只要一直不断地追赶着正义,只要不失去心中的信仰,希望和爱可以永远从心底萌生出来。

虽然尼古拉得到的那封建议书并未被当地福利机构所采纳,他还是得暂时和自己的孩子分居两地,但他坚韧不屈、不卑不亢的这段旅程,他这份夺回孩子的莫大决心感动了社会事务部的官员,她答应会帮助尼古拉继续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可以说在整部剧里,尼古拉用他顽强不屈的行为证明了哪怕我拥有的非常有限,也要用尽全力去爱护我的孩子们。“作为父亲,我理应有权利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因为我爱他们,所以我要和他们在一起。”这样的爱是坚定坦然的,是充满力量和勇气的。他就像薇依描述索福克勒斯:“一个勇敢骄傲的人物,独自对抗某种难以忍受的苦痛处境。他承受着孤独、苦难、耻辱和不义的重负;他的勇气也许会时时破碎;但他始终坚持善良,没有放任自己在不幸中沦落。这些悲剧尽管很惨痛,但从不让人心里感到悲哀,反而从中获得公正从容的感觉。”

命运是捉弄人的。在电影的结尾,尼古拉再一次遭受了生活的重击。当他从首都回来后发现,家里空空如也,只见断壁残垣,家里的所有物件都被村里的邻居洗劫一空,小到玩具、挂钟、锅碗瓢盆,大到桌椅和电视,家里的4把椅子被3个不同的家庭夺走。而影片就在这样一种无解的状态中结束:尼古拉一言不发地走到每一个邻居家里,一样一样夺回属于他家庭的组成部分,然后独自坐在这个拼凑的家里,小块小块地咀嚼着面包。

平静而愤怒,是尼古拉小小的抗争之举。结尾这举重若轻的一幕也无数次提醒着我们:尼古拉的故事并不只是一种虚构,它是对所有残缺的、破碎的、敏感的人生的一种补足,正是这些基于社会现实与真实感受的声音和画面,才能给予我们直面现实、抵抗悲惨命运的勇气。通过理解他人生命中的苦难,其实也是在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打击?我们如何去共情他人的苦难,不去成为那种会轻易说出“贫穷也是一种罪的”的人。除此之外,影片也聚焦出许多社会问题,比如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服务机构的低效僵化等,也唤起许多人对塞尔维亚社会底层人士命运的关注。

比利时导演达内兄弟拍摄了许多社会题材的电影,其中包括非法劳工问题和非法移民问题,还有英国导演肯·洛奇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定拍摄那些不被注视的阶层,他在《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中拍出了快递送货司机饱受劳动压榨和家庭生活缺位交织的困境,表达了对英国社保制度缺失的不满。这些最平实的故事,也最能反映发生在人们身边的这些事。

有的艺术关注宏伟、关注绚烂,可有的艺术永远和劳动者走在一起,它倾听失败、颓丧和愤怒。对于《漫漫寻子路》来说,尼古拉夺回抚养权的暂时失败,这并非完美的结尾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系统性的贫穷和福利制度的缺位是一个持续进行并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它无法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唯有通过社会上更多的关注,推动在司法层面上进一步的完善,在劳动保护、失业保障、未成年人保护、地方官员腐败惩治上做出努力,尼古拉的故事才可能有另一種结局。电影可以没有答案地结束,可真实的人生行吗?

如果有一天你被剥夺了孩子的抚养权,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命运?是对生活进行妥协,还是也会像电影中的父亲一样坚韧?有关爱与正义的影片,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都能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心灵的触动。

猜你喜欢
事务部尼古拉抚养权
子女抚养权归属如何考量?司法案例为您解答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正在研发统一的退役军人优待证
淘气尼古拉带你游法国
17岁少年10年4次被变更抚养权
涉台婚姻中离婚后子女抚养权、探视权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