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评价策略

2021-01-16 04:02周雯婧黄白飞辛俊亮彭丽婧付惠玲
公关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新工科教学评价课程思政

周雯婧 黄白飞 辛俊亮 彭丽婧 付惠玲

摘要:本文对在“新工科”背景下,建立有效可靠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课程思政”特点的教学评价原则,将整体性评价与具体教学要素相结合,探讨了以教学评价基于专业学习以及若干针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本身的评价策略,为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工科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

引言

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 1 ]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并指出各类课程应以隐性的教育方式与思政课的显性教育方式同向同行,将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推动课程思政的规范化教学、激发课程思政的内生性改革,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与成效为目标,建立有效可靠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经之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应从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出发,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 ]。

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评价类似,课程思政评价同样包括控制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成效、监督教学过程、推动教学改革等功能[ 3 ]。基于此功能定位,本文紧密结合“新工科”注重培养工科学生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思维的要求,确定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体系。

一、“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教学特点及评价原则

一套成功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应当符合相关课程的教学特点。《纲要》及“新工科”建设都倡导“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主要关注对象[ 4 ]。“新工科”提出了针对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对工科类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及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均提出了新要求。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要求在承担专业教育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掘和探索不同领域的多维度思考,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意识,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熏陶,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提升。《纲要》中特别指出面向理工专业课程体系的思政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理工科专业的特点,确定可执行的教学效果,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科学精神和工程伦理教育,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和大国担当意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 怀等。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新工科”背景下,推行课程思政,其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操作应包括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灵活巧妙

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重在对学生的品格塑造,[ 5 ]其教学方法应不拘形式,基于不同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拓展,结合其自身的教学风格,将多种形态融合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才能呈现出“润物无声”的自然教学成效。因此,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应当不拘一格,鼓励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机械而生硬的对教学内容和形式加以限定。

2.倡导综合

基于“新工科”鼓励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思政需要教师自身提高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跨专业的知识点融合,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在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的同时进行思政元素渗透,实现课程思政的隐性、立体和多样。教学过程不应单调刻板或范式化,应倡导教师多采用跨学科综合的教学案例,以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应著重考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隐性化与教学策略的综合性。

3.情感共鸣

课程思政教学在于强调对学生的品格塑造,而不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灌输。所以,课程思政应该触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发思想共鸣。在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时,应以学生的感悟质量和程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分析思政元素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能否达到入脑入心的教学成果。

4.注重务实

“隐性教育”是课程思政的一大特点,所以存在难以用客观知识进行考核的特点。评价其成效性可以从立德树人的目的性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专业的认可度,思想品格的转变,都会通过其对待学习、专业以及相关事件的态度来体现。可以分析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投入情况,对未来成功的期待情况和对周围环境的关注情况,来判断思政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真实水平并分析其取得相应成效。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时,需要着重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的适应程度,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和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对教师的认可,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和认同,都体现了课程思政符合专业教学特点的务实 特性。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标准

“新工科”培养计划要求理工科学生的教育应该更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和未来。在课程设计时围绕工工交叉、工文渗透的要求,引入更多人文、历史领域的资料,通过丰富资源的呈现,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本行业的认知上不断提升。在学生的持续评价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从单学期评价转变为跟踪式评价,评估分析大学生大学阶段的长远发展和迁移能力,以保证教学效果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的要素评价包括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从认知和情感的维度,分析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6 ]。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课程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是在教学要素方面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要素保持着一致性。从教学评价方面出发具体体现在:

1.教学目标明确

在课前备课时,教师根据本专业教学内容,确定本次课程思政的总体课程目标,再对目标进行拆解细分,融入到具体的专业知识点。使得课程思政的元素,通过思考设计,能够对总体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2.教学内容合理

教师在安排每一节课时,首先应慎重考虑思政内容在本次课中所占的比例,以不影响专业内容的教学质量为首要标准。以具体的专业知识点为主线,关联思政元素和教学案例,并以教案的形式明确列出。因为“新工科”跨专业融合的理念,对于涉及到本专业外的内容,需要认真理解整合,同时结合哲学、教育等专业文献对照阅读,确保讲解的思想教育内容准确,清晰。

3.教学方法灵活

根据不同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特点,明确思想政治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展现形式,鼓励方法多样,巧妙灵活。教学方法注重实效,保证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让思政元素充分展现,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培养。

4.教学情境真切

理工科的课程教学环境较为多样,教师、实验室、车间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场所。教师教学需要预判教学环境对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的影响。根据客观环境,营造有利于思政教学的真切情境和氛围,使思政教育真实感人。

5.教学考核多维

单一的知识性思政内容的考试课是无法体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性的,教学考核应当与“新工科”的目标要求匹配,以“隐性考核”的形式深入全过程、各环节。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策略

《纲要》提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从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由于课程思政的“隐性”特点,课程评价不适用于知识性测试,需要建立与传统教学评价相异的教学评价策略。在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环节,以兼顾专业学习的成效和课程思政的特点两个基本点出发,建立有针对性的课程评价 体系。

1.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需要基于专业学习

课程思政是立足于专业教学,特别是《纲要》提出的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所以,课程思政的效果应该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对国家对职业有责任感。因此,在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时,应定位于专业学习的成效,考试内容应强调知识的应用,而不是机械记忆。通过检验学生对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能力,分析专业知识技能的发挥效果,判断课程思政对学生专业学习成效上的促进作用。同时需要确保课程思政不干扰专业教学,是课程思政精神的基本底线。

2.课程教学评价基于课程思政特点

根据《纲要》对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的要求,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与“新工科”建立教育新理念中“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意识”,优化人才培养的要求相一致,根据针课程思政教学本身的评价策略,可以单独或者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1)教学内容全覆盖的评价体系

教学要素全覆盖:拟定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以及教学考核的全方位定性或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教学过程全覆盖:建立教学大纲、教案检查、随堂听课、分析教学反馈的全过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2)以专业内容相融合的思政评价

课程思政是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隐性教学,其评价可通过专业课程的过程性评价进行隐性考核,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课堂汇报中体现。也可通过在期中、期末的结果性考核中,设计融合专业和思政的考题,以此分析课堂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以“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考试为例,设计分析评价类考题如:“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开市,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一步,为什么我国要坚定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考点可以考查学生利用低碳和节能减排的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国家政策,同时考查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分析学生回答该考题的思考角度和辨析方式,有利于教师获得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多维度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真实、客观。

(3)主观描述性课程思政评价

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学生之间具有个体差异性,表现在认知水平、思维觉悟以及性格习惯等方面,主观的描述性评价可以收集学生对本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反馈。这个过程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样本,避免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课程思政评价造成偏差。教学团队内部或者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收集学生评教记录,分析学生通过本课程教学对他们见识拓展、专业认知带来的个人感悟,将高频词汇与教师事先设定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进行对照,以此反映课程思政效果。

(4)问卷调查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教学评价方式中,问卷调查是常用的方式,但是基于课程思政的“隐性”特征,问卷调查往往是作为补充手段进行教学评价。教学团队或者教学管理部门在设计问卷时,需要符合本课程的特点,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并以匿名的形式,进行分析。

《纲要》提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要求我们在建立建设考核课程思政成效的评价体系时要做到多维度,并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同时要求我们深化落实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可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生源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师的个人风格,呈现出丰富的操作形式和策略。根据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研究制定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把符合教学规律的评价策略,应用到实际课程思政评价中,才能有效保障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本文系湖南省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湘教通[2020]322号)、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JGYB289)

(责任编辑:姜秀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R]

[2]曹柳星,贺曦鸣,窦吉芳.“新工科”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践——面向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主题式通识写作课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24-30

[3]杜震宇,张美玲,乔芳.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原则、标准与操作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7):70-74

[4]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10):13-15

[5]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6]陈碧钦,罗锋.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专业学习实际问题探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4-86

猜你喜欢
新工科教学评价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