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自然危害损失率研究报告

2021-01-16 21:13杨久涛公义张辉郝国芳司元明国栋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损失率

杨久涛 公义 张辉 郝国芳 司元明 国栋

摘要 为科学评估春季流行区小麦条锈病自然危害损失,明确科学植物保护措施在防災减灾中的贡献程度,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开展小麦条锈病自然损失率测定试验。试验测得发病严重度1~5级的自然危害损失率分别为10.34%、26.85%、40.79%、57.29、66.13%。结果表明:春季流行区小麦条锈病一般不会造成绝产,但严重威胁生产安全。

关键词 春季流行区;小麦条锈病;自然危害;损失率

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9–0108–02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发生范围广、流行频率高、暴发性强,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1-2]。大流行年份,病害向东发展至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向北扩散至华北麦区[3]。山东是小麦主产省,常年种植面积约400万hm2,为小麦条锈病重要的春季流行区,继2017年在全省大流行后,2020年又在全省16市103县(市、区)流行发生。为进一步明确大田生产中小麦条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明确植物保护措施在防灾减灾中的贡献程度,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开展了小麦条锈病自然损失率评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种场进行,此育种场为该院作物研究所开展小麦等作物良种选育培育基地,种植总面积约66.64 hm2,周边10 km以内无其他小麦种植田块。

1.2 管理情况

试验小麦品种济麦22,为山东主栽品种[4]。将田块平均分为面积为13.3 m2的种植小区。2019年10月10日进行种衣剂包衣处理后播种,11月15日进行化学防治杂草1次,保持肥水条件和田间长势一致,一次性施足底肥,未追施肥。为观察小麦不同品种抗病表现并测定自然危害损失率,除对照田分别在2020年4月21日和4月30日施药预防外,未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1.3 发病情况

条锈病全部为自然侵染、自然发病和自然传播,未施加任何人工影响。4月21日起,DH320小区自然染病;4月28日起,发病中心DH320小区周边各小区相继扩展侵染;5月5日起,全田均发病。

小区间总体呈现阶梯式感病发病状态,同一小区发病相对一致;田间有轻微白粉病、叶锈病、蚜虫、纹枯病;全田统一防治一次蚜虫,生长期未施用杀菌剂。

1.4 调查方法

根据山东小麦生长发育进度,在5月20日病情基本停止发展时调查。每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固定调查10株,每株调查旗叶和倒二叶,根据病叶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率确定严重度。

严重度分为5级:1~5级病斑面积分别占叶片总面积的1%~5%、10%~20%、30%~40%、50%~60%、80%~100%,处于等级之间的取接近值(图1)[5]。从200个种植小区内,选择确定发病严重度等级比较一致的小区确定条锈病严重度等级。

1.5 测产及损失率计算方法

6月5日收割测产。分别测量千粒重、容重、小区产量,计算出每667 m2产量、每667 m2自然损失量以及自然损失率,防治区每667 m2产量为2个防治对照区的平均产量(表1)。

每667 m2自然损失量=防治对照区每667 m2产量—发病区产量。

自然损失率=(每667 m2自然损失量/防治区每667 m2产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级病情对千粒重、容重、小区产量影响

小麦条锈病产量及自然损失率测定结果表明,防治区与对照区小麦千粒重、容重、小区产量有显著差异。其千粒重、容重、小区产量逐级递减,其中5级千粒重、容重、小区产量分别为29.1 g、0.278 kg/L、4.52 kg,分别是防治区的31.29%、66.67%、65.78%。

2.2 各级病情对产量的影响和自然损失率

小麦条锈病产量及自然损失率测定结果表明,防治区折合平均产为550.4 kg/667 m2,1~5级发病区有明显减产,分别比对照区减产56.9 kg、147.8 kg、224.5 kg、315.3 kg、36.4 kg,发病严重度1~5级的自然损失率分别为10.34%、26.85%、40.79%、57.29、66.13%。

3 讨论

3.1 条锈病是小麦生产的巨大威胁

试验结果表明,3~4级自然危害损失率均在50%左右,5级高达66.13%,即使是1级的自然危害损失率也在10%以上,其自然损失率高值超过全国范围内农作物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大多在15%~45%区间[6]。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实施综合治理,务必控制其扩展蔓延。

3.2 山东作为重要春季流行区,但未造成绝产

从实验观察,实验测得5级的自然危害损失率为66.13%。没有造成绝产的原因如下。

(1)春季流行区初侵染为小麦生长中后期,山东始发病一般在4月中下旬,小麦即将进入扬花期,病情扩展有一定过程,很难绝产。

(2)小麦颖壳、秸秆、麦芒的光合作用效率较高,有一定代偿作用,在发病达到5级的情况下,仍能造就干物质积累形成一定产量[7]。

(3)后期气温升高,田间干燥、湿度小,不利于条锈病流行蔓延。

3.3 控制发病中心是防控条锈病的关键

从试验观察,试验中小麦条锈病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梯度发病状态。该地块发病中心显症后,7~10 d后周围相继染病,再7~10 d全田几乎染病。因此,控制发病中心是防控小麦条锈病的关键举措,生产中要把握好防控时间节点,必须坚持“带药侦查、打点保面”和“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控策略[8]。

3.4 关于本试验采用的分級标准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中的分级标准分为5%以下、5%、10%、25%、40%、65%、80%、100%等8级,其中级别较多,级距较乱,实际生产中不易判别。且80%时病叶已经枯黄,与100%时产量差距不显著,再分等级已无实际意义。故本研究采用李复宁提出的5级分级标准。

3.5 关于本试验有关说明

农作物田间病虫害很少是单一发生的,往往是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存在不同病虫之间交叉重叠为害的现象[9]。本试验重点关注了小麦条锈病单项病虫对小麦产量造成的危害损失,鉴于该田块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蚜虫及杂草影响较小,其造成的损失未考虑在内。

小麦条锈病自然危害损失率受侵染时间、为害时长、温湿度、品种特性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区域、不同人员试验结果可能不同,因此,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可供春季流行区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占鸿.中国小麦条锈病研究与防控[J].植物保护学报,2018,45(1):1-6.

[2] 康振生.中国小麦条锈病及其绿色防控策略探索[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1.

[3] 黄冲,姜玉英,李佩玲,等.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18,44(2):162-166,183.

[4] 杨正钊,王梓豪,胡兆荣,等.小麦主栽品种济麦22与良星99的基因组序列多态性比较分析[J].作物学报,2020,46 (12):1870-1883.

[5] 李复宁.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的研究简报[J].植物保护,1991(2):30.

[6] 李春广,刘梦泽,汤金仪,等.农作物病虫发生级别与自然危害损失率关系辨析[J].植物保护,2015,41(5):13-16.

[7] 李玉萍.不同倍性小麦穗部光合特性及相关基因功能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8] 郭海鹏,范东晟,冯小军,等.陕西省2020年小麦条锈病防控实践与体会[J].中国植保导刊,2021,41(3):86-88.

[9] 李春广,刘梦泽.农作物病虫草危害损失评估与分解方法[J].中国植保导刊, 2013,33(12):51-56.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损失率
收获期对机收大豆损失率的影响
2376岳西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棉花苗期雹灾损失定量分析
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研究初报
氮磷钾配比与水稻穗瘟病指及损失率的关系研究
基于洪灾损失率的北沙河洪水影响损失估算分析
贮藏期间浓缩葡萄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不同成熟度油菜机收损失率调查初报
嵩县前河金矿最低可采矿石品位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