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露梅栽植与管理技术

2021-01-16 02:47许少霞
种子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栽植技术管理技术

许少霞

摘    要:金露梅是具有良好观赏性的植物,其根系较为发达,对寒冷的气候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同时对干旱的生长环境也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金露梅栽植和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含多种技术,若技术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栽植的质量,因而种植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栽植管理技术,科学栽植金露梅,并有效管理栽植过程。阐述了金露梅的形态特征,分析了金露梅的生长分布状况并探究其栽植与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露梅;栽植技术;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06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93.9       文献标志码:B

金露梅在我国分布广泛,其抗性强、花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性。金露梅塑形效果好且枝条柔韧,能够制成盆景供观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金露梅环境适应性强,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也有一定生态效益。为提升金露梅的栽植质量,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种植人员应合理使用栽植管理技术。

1   形态特征

金露梅树冠为球形,含有较多的分枝,高度可以达到1.5 m,属落叶灌木。复叶羽状集生,叶子为长椭圆形,小叶有两对,全缘,宽度0.5~1 cm,长度1~2 cm,叶子的边缘向外卷。

金露梅的花为单生花,整体呈伞房状,在苗木的枝顶排列,花瓣的直径2~3 cm,颜色呈黄色,雄蕊较多,每年6—9月为花果期,花柱常长于基部。果实为棕褐色,长度约1 cm,常为卵形瘦果。每年在秋天落叶后、早春放叶之前,种植人员应及时修剪。

2   生长分布

金露梅常见于高山地区,许多北半球国家和地区都有金露梅分布,比如欧洲、北美等。金露梅具有极强的耐寒能力,最低可以耐受-50 ℃,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6~24 ℃。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金露梅分布,北边有东北3省、山西、内蒙古,西边有甘肃、陕西、西藏,南边云南等地区都有金露梅生长。

金露梅生长在海拔1 000~4 000 m,常见于山坡、灌丛,在一些高山草甸中、山顶的岩石间、林缘路边都有金露梅。湿润的土壤适宜金露梅生长,土壤应为中性或微酸性。虽然金露梅适宜长于湿润的土壤,但是其对干旱贫瘠的环境也较为耐受[1]。

3   栽植与管理技术

3.1   种子处理

种植人员需要在秋冬季节收集种子并进行调制。种子的选择应从多方面考虑,首先保证种子颗粒饱满,其次种子需要无畸形和残缺,最后种子应无病虫害。为提高种子发芽率,种植人员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常用的方法为层积沙藏。上冻之前,种植人员应将所选种子放入45 ℃的温水中浸泡48 h,之后使用2%的锰酸钾溶液将种子放入其中,并浸泡20 min后捞出使用清水冲洗干净。

层积沙藏需要使用沙坑,通常沙坑的深度、宽度应为1.5 m,长度根据种子的数量确定。沙坑准备好后,种植人员需要将处理好的種子以一定比例放入沙坑,为了方便排水,在沙坑的底部铺上砖块或鹅卵石,并使其厚度保持在30 cm。接着铺湿河沙20 cm并放种沙混合物,之后再铺湿河沙20 cm。坑内每隔1 m的地方需要插入1束秸秆以便通风,同时种植人员需要使用草帘盖严。

3.2   整地

苗圃地的选择需要慎重,种植人员应考虑排水的问题,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土壤的选择同样需要注意,可选择沙壤土或壤土,保证其质地疏松。第一年的秋天种植人员需要深翻土地25~30 cm,通过深翻能有效提升土地的保墒和蓄水能力,消除地下病菌及害虫。第二年的春天,种植人员需要耙地20~25 cm。在耙地过程中,种植人员应使用0.5%的锰酸钾消毒,同时施加腐熟的农家肥,或施加磷酸二铵300 kg/hm2、甲胺磷粉剂1.5 L/hm2、硫酸钾300 kg/hm2、硫酸亚铁225 kg/hm2的混合物[2]。

3.3   播种

在播种前催芽的过程中,需要将温度保持在20 ℃,每天种植人员都需要翻动种子2~3次,催芽过程应保持足够的湿度,在所有的种子中,若有1/2裂嘴露芽,便可以开始播种。

播种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苗床,通常情况下,苗床的高度为15 cm,宽度为105 cm,苗床之间的距离为35 cm,苗床的长度具体结合地势情况确定。在播种之前床面应浇透水,在5月上旬,种植人员需要播种沙混合物,通常顺床播5行,播幅应保持在12 cm,播种量应控制在15 kg/hm2。播种镇压后,种植人员需要用细沙遮盖种子,用水喷洒床面,使水保持雾状。

3.4   播种后管理

苗木的管理需要间苗、定苗及补苗,这些工作通常需要等苗木的高度达到3~4 cm时实施。移苗工作应在雨后进行,种植人员需要使用移苗器,通过打孔进行移苗,留苗应保持500株/m2的密度。补苗操作结束后,种植人员需要浇透苗床。

苗木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追肥,通常在5—6月,追肥频率为2~3次,同时种植人员还需要松土、拔草。夏天天气炎热,土壤水分容易散失,种植人员需要经常浇水,还可以通过盖草来防旱。春秋季节,苗木需要分蘖繁殖,种植人员在分株时,为避免根系破坏,应使苗木带上土坨并用塑料袋或尼龙袋包裹。包装和采挖同时进行,应尽快运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栽植,以此保证成活率[3]。

3.5   小苗培育

小苗即为实生苗,当苗木生长高度达到30~60 cm后便可移出苗圃,在第二年春分之前移植苗木。栽植苗木的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株行距,通常保持在20 cm×30 cm,栽植后种植人员需要浇足水。苗木生长一段时间后杂草会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影响苗木的养分供给。对此,种植人员需要除草、施肥。

施肥的时候可以选择速效氮肥,在苗木生长期,使用0.3%~0.5%的尿素,采用喷洒的方式,频率保持在2~3次。若栽植地的土壤条件较好,部分苗木当年就可以开花,等到两年后苗木普遍可以开花结果,5年后苗木便可正常结实[4]。

3.6   大苗培育

早春季节,种植人员需要浇水、施肥。对于苗木间的杂草需要及时清除。施加基肥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以选择腐熟的粪尿,苗木肥料用量控制在5~10 kg/株,在苗木的叶面上可以喷洒0.3%~0.5%的尿素促进花芽分化,生长期内喷2~3次,初夏时节苗木便可以开花。水分和肥力是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苗木开花的关键,种植人员需要保证土壤湿润,确保土壤肥力充足。等到秋季,种植人员应适当施加钾肥,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3.7   修剪整形

冬季或早春季节,种植人员需要修剪苗木,增加苗木的开花数量,提高观赏性。在修剪的过程中,为保证树冠的完整性,应合理修剪,保证枝条的均匀分布。病虫枝会影响其他正常的枝条,进而影响整个植株的健康,枯死的树枝也会影响到整体的观赏性,需要将其剪掉。此外,萌生枝也需要剪掉,确保开花枝的养分获取,并保证树形的整齐性。

3.8   栽植

在栽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先挖出幼苗,剪去1/4的主根,促进侧根发育,然后栽植并浇足底水。等苗木具备移植条件的时候,种植人员便可以移植苗木,移植过程中应保证一穴一株苗木,将苗木放入穴中,应确保苗木的根系舒展,同时还需要使根系紧密接触土壤,以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4—5月的土壤已经结冻,而苗木还没有萌动,种植人员可以在此时栽植苗木。苗木的栽植需要保持一定的密度,株行距应为1 m×2 m。如果在山坡地段造林,种植人员应一边整地,一边栽植。

3.9   病虫害防治

合理修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修剪苗木时,剪去干卷葉片及病害枝梢,通过修剪工作去除虫卵,从而消灭虫源。

4—5月虫害处于初期,种植人员可以通过喷洒药物防治病虫害,选择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喷洒,频率保持在2~3次。5—6月病虫害发展到为害盛期,需要使用40%的氧化乐果内吸性药物,用其10~20倍液注干或在树干上涂抹。幼苗阶段时常发生根腐病,应在播种15 d后喷洒0.4%代森锌溶液,频率保持在7 d使用1次,总体用药5~6次后病情可好转。同时在苗木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需做好保护工作,避免幼苗被鸟啄食。幼苗生长一段时间之后,种植人员需要预防幼苗根茎腐病、猝倒病的发生。可以使用0.3%~0.5%锰酸钾有效防治。6—7月苗木会长出7~9片真叶,使用45%代森铵水剂防治病虫害[5]。

4   结语

科学应用栽植和管理技术,有助于提升苗木的成活率,提高金露梅的生长质量。栽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明确各阶段工作的技术要求,结合金露梅的生长情况,合理运用栽植技术,从处理种子到栽植后的病虫害防治过程,种植人员都需要结合科学的技术,规范栽植和管理。技术仍在进步,种植人员应不断完善栽植管理工作,提升金露梅的栽植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惠萍.金露梅栽培管理[J].中国花卉园艺,2016(10):55-56.

[2]赵英兰.金露梅栽培和繁殖技术[J].农业工程,2019(5):112-114.

[3]韩奴海.金露梅栽植与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20(14):134.

[4]柴长宏.金露梅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11):33.

[5]刘彩霞.浅谈金露梅的播种育苗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12(2):77-78.

猜你喜欢
栽植技术管理技术
园林施工中栽植技术及具体施工工序的研究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