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举行 有个“新生”来报到》

2021-01-17 07:45向冬雪,林忠礼
中国记者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冬雪良渚

【创作体会】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会有怎样的变化?

向冬雪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室

《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举行,有个“新生”来报到》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针对良渚申遗这一重大事件策划制作的一款新媒体产品,在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页(界)面设计二等奖之前,它已经获得了第四十一届世界新闻设计大赛(SND)最佳数字设计·动画类银奖,这是中国大陆媒体首次获得该项目银奖。从作品所获的奖项就能看出,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新媒体产品,既有内容形式上的独到性,也有设计技术上的创新。

让我们从这个作品的“职员表”说起吧,整个产品前后涉及的创作人员共23人,其中审核把关的有5人、文案团队4人、分镜插画团队5人、设计和视频制作2人、配音5人、技术和翻译2人。在传统新闻的生产过程中,这样多工种大规模的创作团队是很难出现的,但这在全媒体时代会成为一个常态。

牵涉的人多了以后,就需要一个可以贯穿始终的角色,对新闻生产的每个流程进行统筹,调动各方力量,保证每个生产环节符合统一标准,最后的成品质量达到要求。

对新闻生产机构来说,如何打造一支适应高质量融媒体产品生产的人才队伍是一道考验。前面说到,像良渚“新生”报到这样的创作队伍在传统媒体时代是很难出现的,那是因为传统的新闻机构它并不具备像插画、动画制作、配音、技术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同时也缺少可以整合所有生产要素的小编。

就拿良渚“新生”报到这个产品来说,作为创作统筹的小编,也同时担任了历史资料收集、脚本撰写、配音“导演”、音频剪辑、动画分镜头策划等角色,这样的创作很考验编辑的综合素养。

良渚“新生”报到产品的诞生,是新闻机构包容性的体现,它要求机构给年轻创作者更大的发挥空间;此外,它也体现了新闻生产队伍良好的协同性,它需要生产的每道环节、每个工序紧密配合也要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合作无间。只有各方面的条件都齐备,才能打造出一片丰沃的土壤,为长出更多像良渚“新生”报到这样的“果实”创造可能。(主创人员包括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室向冬雪、浙江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童颖骏、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黄轶涵、王庆丽等,本文向冬雪执笔)

【评委点评】

好创意让多种新媒体手段发生融合的化学反应

林忠礼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新,更是思想和创意上的新。《有个“新生”来报到》就是这样一件作品。

作品最大的亮点就是把“良渚古城遗址”拟人化、人格化的创意。高度的形象化呈现令阅读更加轻松、有趣。

通过“良渚古城遗址”与狮身人面像等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对话,不仅迅速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而且将历史与当下有效地进行衔接、对比,提升了报道的故事性、趣味性,也展现出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的成就亮点和典型经验。

作品的界面设计形式生动活泼,综合运用多种融媒技术是该作品的另一个亮点。该产品集手绘漫画、动画、语音、视频等多种新媒体技术手段于一身,在主题报道中兼顾了趣味性和可看性,视角独特,内涵深厚,新闻性强。

虽然这些技术都是已被广为运用的手段,但创新不应仅是技术上的炫技,好的创意才是灵魂。正是因为有了好创意的统领,才让这些新媒体手段在一起发生了融合的化学反应。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冬雪良渚
辞寒去冬雪 暖带入春风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良渚保护大事记
“玉”见良渚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内容+”,为主流媒体赋能——浙江日报改版的实践与思考
薛冬雪教授简介
打造舆论监督“升级版”——从浙江日报《一线调查》说起
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探索——以浙江日报的实践为例
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