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论坛》

2021-01-17 07:45易其洋,韩隽
中国记者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评论员宁波队伍

【创作体会】坚持“开门办评论”

易其洋宁波日报报网理论评论部主任,高级编辑

宁波日报的评论专栏《明州论坛》,一办40年,从未中断。坚持“开门办评论”,拥有一大批“评论作者”,作品量大质优,评说题材无所不包,是《明州论坛》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开设评论专栏,首要的难题是“谁来供稿”。也就是说,一个专栏要办得下去、办出名头,最难的是作者队伍建设。《明州论坛》发稿量大,评论员兼编辑,多则两个人,少则一个人,也曾一度遭遇“稿荒”。

多年来,《明州论坛》通过举办有奖征文、专栏评论培训班和笔会,请全国知名评论员授课,组织大家相互交流等手段,发现和培育了一支比较稳定、不断更新的评论作者队伍。这支作者队伍,由新闻工作者、机关干部、基层人员、企业家、学校师生、理论工作者、解放军官兵、公安干警、法律工作者、工人、农民、外来务工者等组成,一直保持二三十人的规模,几乎遍布社会各界。

为稳定和扩大评论作者队伍,《明州论坛》编辑选稿坚持“论稿不论人”,只要来稿有可取之处,不管认不认识作者,都认真修改,精心编发;不光发好作者的稿子,还时不时与作者联系,问问他们“有什么”,说说自己“要什么”;每有“大事”,都会召开座谈会,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写稿子;每到年底,召开评论工作年度会议,大家畅所欲言,碰撞启发。

坚持“开门办评论”,好处不少。

一是有一支“请之能来,来之能写,写之能用”的“编外队伍”,却很好地弥补了只靠自己评论员写稿,往往“供不应求”或“货不对路”甚至“为写而写”的缺陷。

二是作者生活在读者中,能敏锐感知社会的热点和痛点,且往往敢于触及时弊。写出来的评论总能“说到点子上”,也更容易引起关注,扩大评论的传播面和影响力,推动问题解决和工作改进。

三是评论作者多是不同领域的行家里手,术业有专攻,所写评论见解独到、贴近生活,确保了评论题材的广泛性,有三位作者还出版过个人评论作品集。

【评委点评】

韩隽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委,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明州论坛》特色突出。

作为地方群众性评论专栏,其题材广泛堪称琳琅满目,涉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发家致富、民企发展、干部作风、党群关系、反腐倡廉、社会公平、法制建设、见义勇为、城市发展、环境保护、文明创建、师德医风、婚姻家庭、生儿育女、尊老爱幼、读书学习、休闲旅游等等,但时时事事聚焦区域全局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集中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呼声、愿望,挖根源、点本质、刺痛点,评判是非、矫糅曲直、平等对话、引领舆论。《明州论坛》都做到了。

第二个特点是明确和明显的本土化,以宁波新闻“事体”为由头,选稿尽量坚持“两头在内”,即本地人写本地事,至少也有一头在内,或作者、或由头是本地,或虽是外地由头但与宁波有关,本地化程度保持在75%以上,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宁波人的精神营地。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评论员队伍的开放,长期动态遴选,多来自宁波各行各业,一直保持固定二三十人的规模。

优秀专栏的影响力辐射力渗透力等,都与长期的专栏塑造、建设、维护不可分割。其他诸如鲜明的写作风格、注重融合传播、定期出版作品精选集等,一系列的进步和创新都因之而来,优质内容、格调和风格,一起构成了《明州论坛》的鲜明底色。

猜你喜欢
评论员宁波队伍
一图读懂宁波
2020,化工跃上风口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喜相迎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