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栏目的守正创新
——《国家相册》第三季创作启示

2021-01-17 07:46
中国记者 2020年12期
关键词:提升效果

内容提要 新华社的短视频栏目《国家相册》推出第三季以来,全网总浏览量约为6亿次。作品《他从未远去》《战争与童年》《大凉山女孩》《生命的礼物》等,在传播效果、叙事结构、呈现方式、融合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国家相册》第三季于2020年5月8日开播,截至2020年10月9日,已播出23集。5个月来,新华社社领导、总编室领导指导《国家相册》栏目在前两季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不断提高品质,扩大影响力。新华社社长何平同志亲自布置了《战争与童年》《因为我相信》《梨园春如许》等选题,从内容、表现形式到音乐、特效都提出明确要求。每一集相册播发后,何平同志都要求栏目组及时分析传播数据、网友评论,总结得失。

据不完全统计,第三季目前全网总浏览量约为6亿次。每集产品上载新华社客户端后,均在两小时内实现浏览量破百万次。良好的传播效果,离不开脚本创作、后期制作、运营推广等方面的守正创新。

一、把握传播规律实现“带量”

从单集数据看,《他从未远去》全网浏览量最高,约为1.3亿次,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点赞量、新华视点微博话题阅读量均创第三季新高。首先,这与该片在烈士纪念日前夕播出,被全网置顶推送有关;同时,珍贵的一手资料、当事人的动情讲述、精良的后期制作、精准的微博话题设计,让该片与受众之间实现了良好互动;再者,该片受到志愿军烈士遗属关注,群体性传播效果明显。

□ 《国家相册》第三季23集全网传播数据排行

《战争与童年》的高浏览量,也与全网推送、故事动人、群体性传播这几个因素相关。尤其是群体性传播,《战争与童年》中的外国受访者,如英国人白丽诗、德籍犹太后裔索妮娅等都通过其社交群转发该片,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国际传播。

《大凉山女孩》讲述的是四川凉山彝族女童因教育改变命运的故事,带有较强的地域色彩。在纸媒时代,地域性往往限制了传播范围。但全媒体时代,随着各地新闻单位、政府机构等不断加强传播矩阵建设,终端覆盖力度大幅提高。在转发《大凉山女孩》的媒体和用户中,逾七成(70.6%)来自四川本地,四川省妇联、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凉山日报、共青团凉山州委等微信公众号积极转发该片,这背后是可观的受众群体。地域性成了提升整体浏览量的“助推剂”,传播较好的《水来万物生》《山间一条路》等,都有这个特点。

从第三季第12集《告别隐没地》开始,每集相册产品播出前,栏目组都提前与新华视点微博编辑沟通,设置能引起用户兴趣的微博话题。经过10多集的尝试调整,相册微博话题平均阅读量约为100万次,最高的有200多万次。此外,每集产品上端时,栏目组编辑都会细化关键词。例如,《带我去火星》的关键词不是简单的“科技”“火星”等,而是把片中核心人物、关键情节等所有能“蹭热点”的内容,都归纳成关键词,最大程度提升片子被算法抓取的概率。

□ 《国家相册》第三季23集在新华社各端口数据排行

受众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规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瞄准目标群体、设计有“聊头”的话题、充分利用关键词提升“被抓取”概率等办法,都对相册第三季产生了“带量”效果。

二、优化叙事结构讲好故事

《国家相册》始终坚持故事化、人性化风格,用“个人视角”讲述“宏大历史”。《国家相册》选择的故事,都是情节较为曲折,且鲜为人知的。为了在有限时长内讲好故事,第三季在前两季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通过设置悬念推动全片情节发展,让人有所共鸣,有所思考,有所回味。

例如,《生命的礼物》主要讲中国献血事业,但片子最初采用时间顺序,直接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说起。总编室领导审片时提出,要打破线性叙事逻辑,从一张2008年王府井大街上人们排长队献血的照片切入,吊起观众“胃口”,再讲输血何时传入中国,无偿献血的精神又如何深入人心。

在题材选择方面,《国家相册》第三季有三个特点:

1、紧扣重要节点。例如《战争与童年》《因为我相信》《心中的长城》《父辈的抗战》《深山外乡人》《他从未远去》等,紧扣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建党99周年、医师节、烈士纪念日等特殊时间点,这不仅有利于传播,也是《国家相册》向公众讲好党史国史的使命所在。

2、聚焦脱贫攻坚。《大凉山女孩》《于是有了光》《山间一条路》《告别隐没地》《水来万物生》《土豆的信仰》等,都是在充分梳理图片资源的基础上,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切口”入手,让受众真切感受到摆脱贫穷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重要意义。

3、关注社会热点。2020年5月下旬,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冲刺登顶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国家相册》推出《山仍在那里》,回望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以及几十年来人与山关系的变化。10月2日,国庆长假期间,《带我去火星》准时播出,恰逢10月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了“自拍照”,祝福祖国生日快乐。《带我去火星》契合热点,一播出即获得良好传播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相册》对热点的关注,带着历史纵深感,从更大的时间跨度完成对某一主题的讲述,实现当代价值与历史内涵的融会贯通。即使“热点”消退,相册讲述的内容,依旧经得起时间检验。这样的纵深感,也是《国家相册》作为微纪录片的应有之义。

三、丰富呈现方式增强视效

短视频,视觉效果很关键。《国家相册》第三季开播以来,后期制作方面较前两季有所提升,融入更多创新手段,镜头之间的衔接、画面与音乐的配合更加专业自然,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特效等元素各展其长、相得益彰,画面、音乐已经充分表达的信息、传递的情感,就不用过多的文字赘述。这样不仅提升了短视频的“含金量”、压缩时长,还能时刻抓牢“眼球”。第三季呈现方式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主打历史照片,辅以手绘、剪纸动画、三维建模等技术,用丰富的视觉语言渲染情绪。例如《战争与童年》中,栏目组通过三维建模,构建了白丽诗家庭相框突然从桌子上摔下、白丽诗母亲狱中日记本在一片幽暗中打开等场景,让人们从视觉上就能感受战争的恐怖。在制作《那时“除四害”》时,由于照片无法很好地展示老鼠、臭虫、苍蝇、蚊子等“四害”,且随着时代变化“四害”名单也在改变,栏目组就采用手绘的方式,不仅呈现了“四害”形象,还体现了“四害”的演变。《梨园春如许》中,何平同志提出,可以用动漫展示“生、旦、净、末、丑”,栏目组就设计了一组剪纸动画;一个360度呈现“武生泰斗”盖叫天舞台造型的模型,也是何平同志的“金点子”,有力诠释了解说词中的“让人们从不同角度欣赏他鲜明的节奏感和塑形美”。《他从未远去》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设计:画面左边是康明从1岁到69岁的照片更迭,右边是生命永远定格在30出头的父亲康致中,左边是变化的,右边是静止的,镜头最后,白发苍苍的康明将父亲的遗照捧在胸前。这个镜头的解说词是,“失去父亲的日子,康明攒了好多话”。虽短短一句,但文字语言和视觉语言“各就各位”,把失去父亲的悲痛烘托到位。

音乐与故事、地域、情绪等更加贴合,用恰到好处的旋律为每一部片子“加分”。第三季开篇之作《战争与童年》,结尾部分选择了美国籍钢琴演奏家David Nevue演奏的《奇异恩典》,如果说片子前半部分的音乐是悲伤、愤怒的,那么结尾处的情绪则是温暖、克制的,这种反差,让观众更加体会和平的珍贵。

栏目组还根据不同题材、故事发生的地域等,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例如《戏台小天地》《梨园春如许》中,戏曲音乐元素极具带入感;《水来万物生》中西北味十足的《祈雨调》,无需讲述,就先把人带到那个极度缺水的地方;《大凉山女孩》里,彝族女孩用彝语演唱的《祖国之子》,带给人阳光灵动、充满希望的感觉,这与人们看完教育改变命运的故事后形成的心理感觉,是一致的。

3.片名“出场”方式让节奏更紧凑,情节更“抓人”。从第三季第17集《水来万物生》开始,片名不在开头出现,而是先讲一段故事,做一些“剧透”,引人入胜,再出片名,这样更符合短视频用户的观看习惯,也让片名更具冲击力,使其成为推动故事铺展的一个元素。片名出现的画面,也经过了精心设计,整体视觉包装更为专业。例如,《土豆的信仰》,是随着一个土豆的滚动出现片名,新颖活泼。

四、做好二次传播拓展场域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日趋向碎片化、社交化、轻量化发展。《国家相册》第三季在制作每一期产品时,就同步考虑哪些内容属于受众情绪上的“燃点”“泪点”“笑点”。这些能够“踩点”的图片、故事或者受访者同期,都适合重新剪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进行二次传播。

例如,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我们将《他从未远去》中的一段采访同期剪出来,配以“父亲离开的日子,他如何‘跨越时空’诉说思念”这样的文案,让很多网友泪目。这个小视频在抖音上收获了10万多点赞量。

从第三季开始,我们加强了与B站的合作,每集播出后都第一时间上传,新媒体标题也打破国家相册标题的“五字范式”,改成更适合“出圈”的标题。比如《小球大传奇》的标题,改成了“乒乒乓乒乓”,《因为我相信》的标题改成了“是什么,让他们这么选择”。进驻B站,扩充了相册的青年粉丝群,其中近七成受众为40岁以下。

为进一步创新节目形态,《国家相册》联合虎牙直播制作了“云揭秘《国家相册》系列创意直播节目”和《少年与历史》系列节目,将“大部头”历史通过“视频+访谈” 的形式呈现,引发共情与思考,让集聚在直播平台的青少年群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历史产生兴趣。首期节目“云揭秘国家相册:带你走进隐秘角落里的小人书”在新华社虎牙官方直播间上播出,吸引大量网友关注,观看峰值高达220多万人次。一位网友表示,“看完节目,明白历史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非常有趣的;历史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与自己无关,比如小人书并没有消失,仍然在自己的弟弟妹妹身边看到,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央媒体与新媒体联手,为优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相册第三季筹备期恰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准备新一季节目的同时,栏目组整理打包前两季中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以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为契机,进驻安徽、四川、江苏、福建、海南、上海、吉林、北京、湖北等省市的网课平台,开展“相册进校园”线上活动。很多中小学生在观看相册节目后,用漫画、书法、作文等形式表达观后感。北京市高校众多,“相册进校园”线上活动还扩大到大学生群体,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高校官方微信发布推文推荐《国家相册》。

相册“云落地”“进校园”的创新举措,让《国家相册》收获了一批“高黏性”的学生粉丝,也提升了品牌的社会美誉度。

五、打通业务区隔促进融合

作为一个融合各业务板块资源的融媒体产品,相册在采制过程中要求参与记者要有融合思维,每一期片子都为记者们提供了锻炼跨界叙事能力的机会。

刚参加相册制作的记者,大多带有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思维定式。文字记者容易把脚本写成通稿,缺乏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表达不够口语化,也不太留心文字与图片的配合。摄影记者则容易把脚本写成简单的图片说明,缺乏贯通全文的叙事逻辑。经过一期或几期相册锻炼后,不少参与者在实践中领会到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相互配合的妙处,一种元素能够清晰表达的信息、传递的情绪,绝不用其他元素去重复赘述。

相册每一集片长控制在五六分钟内,但信息量、冲击力丝毫不减,这背后就是对每一种元素都用在“刀刃”上的反复考量。打磨的过程,让参与记者的思维方式、对融合报道的理解和跨界叙事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反过来也推动了日常业务。有记者表示,完成一期相册,需要文字、摄影、视频记者协同作战,这种交流合作,让文字记者锻炼了影像思维,写稿子时更讲究节奏感、画面感;视频记者掌握相册高标准的拍摄规范后,也对提升融合报道水平很有帮助。还有记者说,经过相册的锻炼,采访调研更加扎实深入了,注重寻找感人故事,捕捉动人细节。

此外,相册很多采访对象都是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名人后代,他们大多年事已高,能对这些人进行抢救性采访记录,对记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料积累。对于《国家相册》,一支不断壮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采写队伍,是宝贵的人才积累,是栏目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六、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创新

自2016年9月开播至今,《国家相册》已播三季近170集。作为一个周播品牌栏目,相册已积累相对固定的粉丝群,很多观众都期待每周五的“相约”。相册产品本身也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在众多色彩斑斓的短视频产品中很有“辨识度”。但另一方面,“辨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鲜感”。这些形成风格的“点”,容易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国家相册》从一出生,就带着创新基因。自我革命、不断创新,是相册栏目组必须面对的挑战。

结合第三季创作实践和产品情况,栏目组征求了一些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的意见建议。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兼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金松说,《国家相册》第三季继续秉持自然质朴的纪实风格与情怀,不是简单的历史复制,而是生动深刻的人文表达。与其说这是创作者们决定的叙事风格,不如说是厚重的历史决定了这样的叙事风格。要继续深挖历史人物的生动细节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并通过影像叙事加以放大。同时,在真实再现老照片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特效手段对影像进行再度升华与写意,重温历史,激活历史,实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认为,《国家相册》要立足老照片,精选有历史感、有情绪、出人意料的照片,重点照片要进一步讲透,例如可通过技术手段,“还原”单张照片的人物、场景。同时,片子可更精更短,从细节入手,让节目风格多元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盛希贵认为,相册产品的景别变化不够丰富,中景居多,特写偏少,镜头语言可以更加丰富。

资深媒体人杨浪说,从小角度进入的“微观切入法”,是《国家相册》始终好看而且“官气”较少的原因,再加上讲述者娓娓道来,差不多成了这档节目的气质符号。在图片资源方面,可考虑拓展视野,比如对新华社图库之外的老照片进行发掘和读解。

专家的意见建议,对栏目组守正创新很有启发。在第三季产品采制过程中,栏目组也进行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例如《山间一条路》开篇,是一张彝族青年背着一只羊溜索道过河的照片,照片里能看到的,解说不过多陈述,只补充画面外信息,包括“羊有70斤重”,青年要把它背到集市上去卖了换盐等生活用品等。这张照片可谓将无路之苦诠释得淋漓尽致,也是让人看完片子后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照片的拍摄者是摄影家林强,他长期跟拍凉山彝族一个麻风村,有大量生动珍贵的历史照片。四川分社记者通过采访林强,通联到这些照片,也了解了很多细节,让《山间一条路》有了时间跨度、历史厚度。

在开掘新华社外资源方面,根据何平同志指示,栏目组与上海京剧院合作,以丰富的京剧老照片打造了《梨园春如许》。每一集产品采制过程中,采访对象会提供一些珍贵的个人照片,“家庭相册”成为“国家相册”的有益补充和生动注脚。

猜你喜欢
提升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