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着“泳”对

2021-01-18 02:41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骨密度浮力阻力

杨 虎

下沉是导致畏惧游泳,溺水,远离游泳的首要原因。初学者在首次接触游泳时感觉最明显的就是下沉,最为显著的则是下肢,然后下肢拉动着全身都往下沉。感觉始终都挣脱不了这只无形的大手。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体在水中有如此现象的发生?人体在水中为什么会沉?怎样有效抑制下沉?下沉能否唯游泳所利用?

1 为什么会沉

1.1 骨密度值

不难发现不同人游泳时,年龄越小或越长人群在水中的身体位置都普遍较高,感觉他们都游得好轻松?似乎下沉与他们毫不相关。而成年人在水中要飘起来那么一丁点儿,需要使出浑身力气,更加直白地讲应该叫拼命挣扎。下面试图从这类人群的身体成分来寻求答案。

图1 人的成长图

从图1不难发现,在年幼和年长时需要借力才能够完成站立,其关键因素是人体骨密度值的变化所致。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有资料记载对50-65岁妇女桡骨远端进行测量时发现:其骨密度含量下降率为每年0.0118g/cm3/年。[1]相关学者对人体第2—4腰椎骨密度的测量研究发现:男性为1.228g/cm3,而女性为1.197g/cm3。人体骨密度峰值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30-34岁,35-40岁以后骨密度含量出现逐渐下降趋势。[2]因此,从骨密度值及其变化规律得出,下沉越厉害,其表明骨骼越健壮。

1.2 体脂百分比

研究表明:人的肌肉密度均值为1.06 g/cm3,而脂肪密度在0.9g/cm3左右。如果人体在水中始终沉不下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肌肉含量低,或者脂肪含量高。并且,一般来讲,20-30岁的时候肌肉量最多,40-50岁以后开始减少,60岁之后急剧下降。所以,下沉越厉害,表明肌肉含量越高,机体体脂百分比低。而人体罹患脑溢血、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等疾病的风险低。因此,从人体成分角度分析,大家还是希望在水中都是下沉的吧。因为这一沉代表着您有足够的肌肉量和健壮的骨骼,也代表着您拥有一个健康并且年轻的身体。因此,下沉对大家来说应该是件很开心的事。

1.3 密度关系

大家是否还有这种感觉——每当你想换气的时候就要下沉?而不换气还不下沉。众所周知,水的密度通常被认定为1g/cm3,经研究人体密度值为 0.96—1.05g/cm3。[3]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体密度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其实这与我们的一个特殊器官联系紧密——那就是肺部。大家都知道空气密度很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平均密度为0.001293g/cm3,因此呼吸毋庸置疑会改变人体的密度值。最大吸气后人体密度无限接近于0.96g/cm3,此时人体密度小于1,在水中会呈现漂浮的状态,运动方向为向上;而当人体充分呼气后密度接近于1.05g/cm3,此时人体向下沉。那么人体有没有可能悬浮呢?只要当人体密度等于1时,人体会处于悬浮状态,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人体呼吸与沉浮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呼吸与人体沉浮关系

1.4 浮力角度

根据游泳姿势的特性,在游进过程中身体某一部分不可避免会露出水面(如蛙泳时的头部;爬泳、仰泳和蝶泳的头部以及手臂)。依据阿基米德对浮力定义可知(每一个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垂直向上的浮力作用,而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同体积液体的重量):每次肢体离开水面都会导致身体所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因此人体的浮力减小不可避免。所以,从浮力的角度得出,游泳过程中下沉是正常现象,24个世纪以前就被发现了。

1.5 重浮心原理角度

人体浸入水中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一个是浮力。重力向下,而浮力向上。因此,人体浸入水中时有浮心和重心的存在。由于人体下肢肌肉与骨骼含量高,其重心靠近髋关节附近,而上体由于有肺部的存在,浮心位于腹部附近。当人体重浮心未在同一位置时,人体向下沉是自然现象。如图2所示。人体在采用蝶、仰、蛙、自四种泳姿中的任何一种向前游进的过程中,手臂不可避免或多或少会向后移动,此时人体重心靠后,浮心靠前;重浮心未重合,身体下沉实属正常现象。

图2 人体重浮心原理图

综上所述,人体在游泳抬头换气时身体下沉是由于抬头时已将气体全部呼出,而导致人体密度大于1,并且此时浮力减少以及重心靠后所导致的。是游泳时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技术环节,因此在游进过程中身体下沉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且符合科学规律的。

2 怎样抑制下沉?

综合人体骨密度值、体脂百分比、呼吸、浮力以及重浮心原理五个角度所述,人体在水中游泳时下沉实属正常现象,因此大家应正确面对。然而,虽说下沉现象符合自然规律,但从上述下沉原因可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有效降低身体下沉幅度。只要做足以下3点即可让轻松游泳伴随你我。

2.1 根据重浮心原理

手臂前伸动作应尽量伸展,比如游蛙泳时:手臂前伸应充分,同时伸肩伸背;划臂时,采用向后移动距离较短的小划臂技术。[4]重浮心影响人体沉浮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的实验来展现:大家看这个人体模型,当人体将手位于体测时,重心靠后,浮心靠前,人体处于下沉状态,而当手臂前伸时腿会随着手臂的前伸逐渐飘起来。原因在于随着手臂的前伸,重心也将前移,当重心与浮心重合时,人体就处于一种与水面平行的平衡状态,这就是从重浮心角度分析的下沉现象。

图3 手臂与身体位置关系图

2.2 依据浮力定义

为减小浮力损失过大,空中移臂的泳式技术中,应缩短空中移臂的时耗;根据呼吸原理:在抬头换气泳式中头不应抬得过高,换气时间不应过长。

2.3 应充分吸气,提升肺活量

根据人体在水中的浮力公式计算:人体在水中每增加1000ml体积,将可多托起1公斤的体重,而每多吸1000ml空气,能够多托起人体22.05公斤的体重。(1.05×(V排-1000ml)g=ρ水gV排(人体密度以1.05g/cm3计算))因此,增加肺活量能够有效减少下沉幅度。

3 如何利用下沉?

任何事情兼具两面性,下沉也不例外,虽然身体下沉属于正常现象,并且碍了初学者学习进程;但是如果能够合理运用下沉,也将促成高效泳姿的形成。下面分析人体从下沉中获得的三个益处。

3.1 是获得升力推进力

大家回想下飞机起飞时的情景:不难发现无论飞机在跑道上速度多快,只有它将机头拉起时,飞机才能飞离地面。人体游进时的体位犹如飞机起飞瞬间。腿部适度下沉,采用头高腿低的身体位置向前游进时,近水面会形成低压区,深水面形成高压区,水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时升力推进力便形成了。因此,腿部适度下沉可获得升力推进力。如图4所示。

图4 升力推进力获得示意图

3.2 下沉还可以有效减小波浪阻力

人体在水中游进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减阻过程,而其中波浪阻力占到全部阻力的36%。人体在游进过程中水面的波浪阻力最大,水越深波浪阻力越小,因此适度下沉可以减小前进时的波浪阻力。

3.3 下沉还能获得阻力推进力

人体在水中游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抗阻力与利用阻力的过程:首先,水下30厘米处水流速度明显减慢,腿部下沉可减少推水和打水打空的现象,为四肢推进身体前进提供更多静力水的固定支撑。如果腿部过高,在做打水或蹬腿动作时犹如下坡路骑自行车,脚踏踏空不可避免。其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两对力;以及游进速度与阻力平方成反比。腿部下沉,才可以获得前进时的身体投影面积。游进阻力才会增加,才能构成推动身体前进的反作用力,进而产生阻力推进力。

本研究本着理论指导实践,从自然现象和科学规律角度说明了游泳过程中下沉实属普遍现象。旨在让大家从身体和心理角度冷静、沉着面对游泳时的下沉现象;正确、勇于接受下沉事实。让沉着“泳”对铭记于心。

猜你喜欢
骨密度浮力阻力
有必要给幼儿检测骨密度吗?
基于正交试验的整车驱动轮滚动阻力因素分析
工程船舶拖航总阻力预报方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Explore wild skating on nature
猪猴跳伞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柠檬干泡水喝提高骨密度?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