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大埔县中小河流治理效益问题与对策

2021-01-18 22:56郭树立
山西水利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埔县丰溪防洪

郭树立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广东 大埔 514299)

1 工程概况

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对比,对大埔县前期实施的22个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任务投资完成情况、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治理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选取大埔县金丰溪(西河镇段)治理工程作为本次实施情况评估的典型项目,从防洪减灾、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等方面进行评价,考察大埔县中小河流治理成效。大埔县金丰溪(西河镇段)治理工程,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及茶阳镇,工程治理起点位于茶阳镇金丰溪河口,终点位于西河镇车龙村张弼士故居附近。

通过实施“三清一护”等主要工程措施,保护堤岸、路坎稳定,在维持河道自然生态的前提下,保证有足够的过水断面,保证行洪顺畅,保障防洪安全。同时,结合河道生态治理的总体思路,尽可能采用生态材料,建设生态河岸改善河道,在局部村庄及人类活动频繁处,结合岸坡防护设置亲水环境,改善节点工程,改善河两岸生态环境、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基本满足实现人水和谐、水景交融的的典型山、水、村格局,响应及推动西河镇“六村联动(新农村示范片)”美丽乡村的建设。工程完成后可保护沿河村镇人口1.32万人、耕地面积180hm2、区域面积17.8km2。[1]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和《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金丰溪治理河段达到保障5年一遇洪水行洪标准,综合整治河长17.40km,新建护岸4.86km,河道清淤疏浚13.3km。

2 典型项目效益评价

2.1 防洪减灾效益

金丰溪属于韩江流域,汀江一级支流,大埔境内集雨面积165km2,河流长度32km。金丰溪属山区性河流,雨量集中,雨量充沛、雨强量大、加之河道坡陡流急,洪水陡涨陡落,山洪易爆发,洪涝灾害频繁。治理前大部分治理河段范围两岸无专门的防洪堤,且两岸路坎低矮、单薄,局部凸岸顶冲河段的河岸两侧堤围或路坎,受水流冲刷出现崩塌,治理河段范围没有防护;部分河段内建筑弃渣随意堆放,侵占河道,破坏生态环境及和河道行洪安全;部分河道滩地或河岸岸坡上杂草丛生,甚至出现小片竹林、灌木和违规种植的芭蕉等植物直接生长在河滩上的现象,影响了河道正常泄流。

通过新建护岸、河道清淤疏浚等工程措施和清违清障等非工程措施,金丰溪治理河段达到5年一遇行洪标准,河段水流通畅,水位明显降低,大大减轻了沿河两岸村庄、农田的洪涝威胁。2016年3月和2017年6月,大埔县受西南季风和切变线影响,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西河、茶阳镇低洼处受洪水浸泡,大片良田受淹,受灾较严重,而西河镇金丰溪中小河流治理段,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暴雨洪水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较多年平均有大幅下降,治理成效显著,保护了金丰溪沿河村镇居民、耕地和区域安全。

2.2 生态环境效益

2.2.1 河道生态环境改善

金丰溪流域属人类活动频繁地区,治理前沿河两岸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沿河生活生产污水直接排入金丰溪,河道清水产流机制破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治理过程中,采用浆砌石护岸结合格宾护脚、格宾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格宾挡墙结合草皮护坡等多种生态护岸型式,对河道清淤疏浚,利用河面与岸坡之间的滩地,种植水生植被。工程的实施,逐步提高了金丰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更新、修复能力,打造“生态绿巢”,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金丰溪流域生态系统逐步得到修复和完善。

2.2.2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西河镇是大埔县农业生产重点基地,大部分农田灌溉取用金丰溪河水。金丰溪治理后,有效地提升了沿河两岸农田的防护安全,极大地提升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发展农业的信心。西河镇政府通过实施“产业联村”工程,相继建成车龙村枇杷体验采摘园、黄堂村4.67hm2的莲子种植基地,东塘村16.87hm2香米种植基地,北塘村五彩花田、百香果体验采摘园、长寿蔬菜体验区,沿线10个村辐射示范带动周边17个村共同发展,全镇实现“千亩香米、万亩蜜柚”种植规模,使周边3万多名群众受益致富。

2.2.3 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金丰溪治理工程以“生态、休闲”为线索,以保护沿岸滩地、水系、林地的自然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优越的滨水休闲区域。当地政府利用治理后的金丰溪美丽河道优势,开发了五村绕金丰溪的精品旅游线路、滨水绿道等观光线路;发展了张弼士故居旅游景区、北塘乡村旅游区两个国家AAA级景区,2019年北塘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东十大美丽乡村”,打造了一批农家乐、民宿、生态园、造酒文化竹艺长廊、黄堂客栈、黄堂小厨、“荷塘夜色”观赏基地等旅游服务项目。

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的收入,黄堂客栈自开业后第二年开始,每月营业额都有约10万元;共享农庄和民宿项目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农产品销售,每年可销售花生、玉米等果蔬2000多斤,价值3万多元,农副产品400多斤,价值2万多元。

3 存在问题分析

2015年以来,大埔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决策部署,把中小河流专项治理列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通过前期实施的一系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治理河段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河畅、岸固、水清、景美”目标,但在工程规划理念、设计方案完善、实施进度力度、验收和建后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总结,有利于后期中小河流治理水平的提高。

3.1 防洪安全及生态环境方面

3.1.1 未能形成干支流、上下游的综合防洪体系

前期实施的部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比较注重干流的防洪治理,未能综合考虑上下游关系,对支流的防洪安全只进行简单的治理。由于偏向重要河段的工程措施,虽然增大了治理河段的行洪能力,上游支流的超标洪水势必对治理河段造成影响,甚至破坏治理效果;加大了下游防洪压力,下游出险造成的损失更大。最终导致支流灾害严重损坏干流,直接影响和削弱了整条河流的综合防洪安全治理效果。

3.1.2 对水生态环境改善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河流治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对水生态环境的有着重大作用。现有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以防洪、防冲、安全为主,虽然采取了部分水生态修复系统等环境因素设计,也只是简单地将环境因素作为治理的辅助条件;对水生态环境的问题,大多采用的是先施工后治理的方式,对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视程度不够。

3.1.3“硬化、白化、渠化”现象仍然存在

部分中小河流治理仍然存在对河岸堤坡单一的“硬化、白化、渠化”现象,没有重视保持河流的自然属性,片面强调河道治理的防洪、防冲、排水作用,忽略了河道的壅水、蓄水、补充地下、生态维护等功能,隔离了河道内外水体与土体的生态联系,破坏了河道生物的水、气、土生存环境。

3.2 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方面

3.2.1 前期规划不够全面

前期实施的中小河流由于量大面广,部分河流由于管理权限分散而缺乏对整条河流的统一认识和全面规划,仍然存在重干流轻支流、重骨干轻配套的问题。

3.2.2 整体规划与当地融合度不够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涉及项目区镇村和当地民众切身利益,部分项目在规划时没有全面听取当地镇村和群众的意见,整体规划与当地融合程度不够,未能充分考虑当地民众对河道治理的需求,工程的线型、结构、整体面貌与当地政府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协调等,造成设计方案与实际需要不符。

3.2.3 勘察设计工作不够细致

部分工程前期工作,由于迫于时间压力,对工程实地情况调查和资料收集不充分,设计理念不明确,往往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精度不够,造成设计变更较多。局部设计变更发生时,未能仔细分析变更对整体的影响,并做配套调整,引起返工和浪费。治理措施大部分采用拓宽河道或加高护岸高度来增大河道行洪能力,增加了工程占地、破坏自然环境,影响河道美观和农田耕作。完善工程验收资料相对滞后,导致部分工程未能及时验收。

3.2.4 地方配套资金筹集困难

大埔县是革命老区,属粤东北山区欠发达地区,各级财力相对薄弱,由于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面广、投入大,当地群众投工投劳较少,地方配套资金筹措难度较高,工程建后管理资金缺口较大,造成项目推进滞后、建后管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一些中小河流地理条件相对恶劣,治理难度相对较大,但受到补助资金标准限制,治理效果不明显。

3.2.5 管理制度不完善

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部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后管理,未明确工程产权、管理责任和管理任务,在行洪河道上违章搭建、种植,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废物等行为屡禁不止,河道堵、卡、占现象依然存在,往往造成“建后失管、治后复发”的现象。

4 中小河流治理对策

4.1 治理思路

在对前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情况总结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大埔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本地区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防洪减灾、民生水利、生态环境修复等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以水定需、因水制宜,确定下阶段需要治理的项目,通过进一步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相处。

4.2 治理资金筹措

中小河流治理必须加强协调,同心协力,广开门路,通过受益单位自筹,社会集资,群众投劳等多层次、多渠道筹资方式,引入市场机制,保障中小河流治理建设所需资金。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水利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交通运输、环保、农业和项目区镇村政府等多部门协作机制。逐级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考核,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4.3 加强河长制体系建设

通过工程明晰产权和加强河长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管理责任机制、资金保障机制、运行维护机制和行政监管机制“四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尽快建立和完善县、镇、村三级中小河流建后管护“河长制”,将河道治理责任和管护责任明确到人,确保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能够长期发挥效益。针对项目特点,建立健全新形势下政策处理机制,充分调动乡镇、村干部群众参与河流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推动水利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4.4 系统规划分步实施

大埔县地处山丘区,境内中小河流众多,台风暴雨多发决定了山区中小河流洪水灾害的多发性,虽然部分项目已列入国家和省相关实施计划,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中小河流未进行系统、有效的整治。

建议对县域内中小河流进行系统规划分步、分段实施,对山区项目安排适当倾斜。采取有力措施,分步骤、有重点,结合乡村振兴、万里碧道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切实做好生态水系文章,抓住“河”关键,结合历史文化、地方民俗做好水文化建设。

5 结语

中小河流治理是社会公益性工程,为建立健全建后长效管护机制,保证治理工程效益和效果的长期、持续发挥,建议加大对工程建后管理资金补助力度。另外,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点多面广、工作量大、施工条件差、工程建设时间短,建议进一步简化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审批程序,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同时,适当简化工程验收程序,让工程早日交付使用,发挥效益。

猜你喜欢
大埔县丰溪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