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性研究

2021-01-18 23:33仲琦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思政

摘要: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决定了大学生教育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无论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还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课程体系设计均需要提醒全程育人的;同时我们需要将大学生教育管理融入到校园的各个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优化等体现了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实施三全育人,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种新的思考,是对育人资源进行整合的一种方式,最终将达到发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字:三全育人;大学生;教育管理

引言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自此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从“三育人”教育理念进化至“三全育人”体系研究的蓬勃发展新时代。“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提出至今已近5年,习近平同志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多个会议中细化概念、丰富内涵、建构体系,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我们增强大局和责任意识,研究育人新途径,探求育人新办法,创造育人新经验,围绕“三全育人”相关研究和热点话题,归纳和总结规律,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三全育人”的时代内涵

我国高职院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的高等学校。在此背景下,“三全育人”能够把一切育人元素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三全育人”要求高职院校通过教育资源重组,聚集校内外教育资源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社会、政府和企业的育人场所、育人平台、育人理念,以高职院校整体教育体系为中心,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主体能动性,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实现多维度育人的有效协同,拓展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学生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三全育人”还要求高校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育人工作置于首要位置,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形成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模式。

二、“三全育人”的意义和必要性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模式,完美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许多专家学者对十大育人体系中的子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三全育人融合。探讨科研育人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要在构建“双主体”科研育人引导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丰富科研育人方式、健全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建立科研育人评价体系上下功夫。抓实“实践育人”体系被提到显要位置,其中要求“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近几年,全国各类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各高职院校竞相参加大赛,希望取得成绩以展示本校师生的技术技能,同时为学校做出好的宣传。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上尤为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重在培养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然而,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人手不够、管理缺位的原因,使得学生缺失思想教育和引导,以致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缺失、团队协作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抗挫能力不强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予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挖掘和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揚“大国工匠”精神,加强“德才兼修”“德技并修”的教育,将有助于实现“三全育人”,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重任,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针对心理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夯实心理育人队伍建设、改善心理育人过程衔接、实现心理育人各方联动等对策,有效践行心理育人。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重点任务,在立德树人的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是由高校中后勤部门承担此项职能,“浸润式”、“零距离”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重,巩固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工匠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资助育人也是育人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张远航团队认为,高校教职工设计载体、搭建平台宣讲、落实资助政策、实施具体资助举措,包括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劳动教育,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结合对十大育人体系具体问题的分析、调研和归纳,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全员育人应将育人主体拓展至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然而仅在学校层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并未形成一体化的育人队伍。如教学、管理、后勤三方缺乏有效沟通,“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缺乏整体合力,由于对“三全育人”教育体系认识不足,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专职教师只管教学、教务行政人员只管管理、后勤工作人员只管服务的现象,班主任辅导员管思想,导致学生的教学、管理、服务、思想教育这几个方面缺乏有效的互动与沟通,以至于工作完全割裂开来,严重制约了“三全育人”教育成果最大作用的发挥,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渐感式微。因此,如何将“教书有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三者进行有效街接与结合,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构建完善“三全育人”体系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全程育人强调从大学生入学、就读、寒暑假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程。然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般从大一开设至大二,高职院校往往忽视了对大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并未建立系统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往往容易忽视学期结束和寒暑假期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这个时期大学生接触较多的社会信息,真伪难辨,思想往往容易松懈,故更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育人过程的有效衔接。

(三)全方位育人强调从多维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换句话说,高职应将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现实生活中,一方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老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如何拥有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成为思政课教师急需提高的教学技能。同时辅导员的职业化水平、专业化水平有待加强,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储备有所不足;教师之间的界限过于明显,后勤服务、管理等非授课老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欠缺,参与度不高,无法形成高校全员育人的闭环发展;另一方面,校园环境育人不能忽视,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丰富多样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育人的重要手段。通过校史建设、名人展厅、海棠园等文化主题展示,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四、新时代推进大学生“三全育人”模式的路径

(一)全过程育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衔接

第一,不同年级、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和学习需求,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更好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第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融人各类课程。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深度挖掘各学科思政教育元素,实现隐性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同向同行;在学科建设与规划中,实现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教育,让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教育影响,实现全课程育人目标。第三,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方方面面,通过校园广播、宿舍文化、文艺汇演等形式,实现思政教育生活化。第四,全方位育人,打造家、校、社会育人共同体。学校开展思政教育,要从教学、服务、管理多维度着手,亦需与家庭、社会教育相衔接。家庭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及时与思政教师沟通,商榷大学生思想问题解决方法,发挥家庭教育对个体的影响。另外,社会同样承担大学生思政教育责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参与机会,通过大学生实习期间浸润思政教育,加大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力度。与企业合作建设爱国宣传基地等,培育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与爱国精神。

(二)坚持全员育人

第一层面的教育主体是专任教师,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人生导师。思政课教师要践行“六要”标准,遵循“八个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辅导员、班主任和人生导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最为密切,在日常生活学习的关心指导中开展思政教育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第二层面的教育主体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教职工,高职院校学工、教务等机关部门,以及各学院办公室的教职工。他们同样属于思政教育力量,通过严格的管理、暖心的服务以及策划、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第三层面的教育主体是后勤、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后勤人员,高校应通过后勤、宿舍管理人员努力打造“家”文化,让思政教育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点滴中体现。三个层面的教育主体在各自业务范畴内面向学生都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承担思政教育职责,切实实现全员育人。

(三)全方面育人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高校应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习总书记提到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及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工作作为学生党支部工作的中心内容,切实加强学生支部建设,丰富党建工作形式及内容,切实加强党建带动团建,全面推进建成高校良好的立德树人氛围;建立立德树人为主导的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大环境,通过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开阔第二课堂,同时不断丰富实践教育活动内容,加强理論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与行政机关以及社会机构的合作,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三观、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素质;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努力将互联网打造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创新立德树人方式,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公众号、短视频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同时可以通过搭建交互式网络平台,及时有效地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做好舆情管控以及信念引导;加强家校联系,信息沟通,通过优良的家庭教育协同学校的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共同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修养以及道德素质,呼吁父母及家庭成员做好榜样,将德育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创新文化育人工作模式

一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育人主线,通过诚信、爱国、感恩、理想信念等主题教育,实现用红色革命文化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向真向善、用志愿服务引导学生感恩诚信、用模范事迹引导学生励志励行。五融入:一是融入传统文化,熏陶学生立德立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进班级、进寝室活动,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让青年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融入班级文化,助力学生身心发展。通过班级文化的“硬文化”和“软文化”,开展公平公正的“文明寝室”“先进班集体”“五四团支部”等评优评先活动,营造和谐、积极、友爱、团结的育人氛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三是融入竞赛文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双创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与双创竞赛,以赛促训,赛训结合,强化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与双创意识。四是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以“联想班”“H3精英班”等校企合作培养的经验,引入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职业素养。五是融入榜样文化,培养学生成长成才。邀请学术专家、企业名人或校友等,做分享与座谈,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培养机制全面落实,将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及思政教育高质量推进创造积极条件。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做好教育体系的完善,提高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弥补素质教育及思政教育不足,切实把“三全育人”教育培养作为人才教育输出理论纲要,为未来阶段“三全育人”机制更好地在高校院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导向作用做好充分铺垫。

参考文献

[1]张育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专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2):143-144.

[2]李岩,许敏.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六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北极光,2019(12):90-91.

[3]王穆平.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创新[J].劳动保障世界,2019(35):71.

[4]张静.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9(21):35-37.

[5]武姣娜,王栋,刘佰龙,李鹏程.“三全育人”视域下以学生党建推动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9(27):65-66.

[6]冯勇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信息体系建设[J].喀什大学学报,2019,40(01):79-85.

[7]王祥.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现代交际,2018(17):183+182.

[8]王统娟.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8(24):139-140.

[9]赵振华.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5):38-40.

[10]庄绵绵.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对策[J].艺术科技,2018,31(05):218+221.

作者简介:仲琦,1986年7月-,男,汉族,江苏沭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江苏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藏族学生教育与管理创新性研究 HXGJY1902)。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立德思政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