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2021-01-18 22:18高凤李凯强陈敬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

高凤 李凯强 陈敬波

摘要:种子质量会对农作物种植效益产生决定性的作用,需引起充分的重视。农作物种子质量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从多方面着手,完善种子质量监管机制,提高种子质量。种子企业、农民群众等相关主体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推动种业的健康发展。但在农作物种子种植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因素,导致农作物产量受到严重影响,阻碍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需加强种子质量监控工作,消除掉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提高种子质量,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种子质量

引言

种植风险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种子的采集、培育、保存、种植等各个环节,人为因素也会影响到种子培育效果,或增加种子生长期,或种子难以正常发育,导致农作物的产量遭到降低。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需对种子种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危机提前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化解对策,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要加强种子质量管控工作,通过控制种子质量,促使农作物品质、产量等得到改善。只有切实重视种子质量,方可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1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

1.1农作物种子检验带来的种植风险

(1)评估种子种用价值。通过检验可及时了解农作物种子的优劣情况,选用优质种源,淘汰不合格、不达标种子,以避免农业生产损失,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为农业生产安全提供保障。(2)延长农作物寿命。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的开展,可避免不同农作物、不同品种的种子混杂,避免种质资源提前退化、有毒杂草蔓延,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增产、增收效果。(3)有效防止假劣种子流入市场。近年来,国家对农作物种子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通过开展水分、发芽率、净度、纯度、转基因成分、品种真实性等项目的检测,可有效地避免假劣种子在市场中流通,减少种子质量事故的发生率。(4)促进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种子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检验机构需对进口种子质量进行严格检验,出口满足质量要求的种子,以提升经济效益。(5)为行政监督及行政执法提供依据。种子质量监督部门将定期开展监督检验、专项检验等抽检工作,做到充分了解辖区内种子质量情况,并联合省、市、县建立3级联动机制,督促种子企业提高种子质量、维护种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1.2管理者认识不到位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大多数是行政领导,对检验室运行的特点不明白,没有将本机构自身的资源配置(人员配置、人员结构、实验室布局、仪器设备等)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出现管理漏洞。在检测过程中大多只关心检测结果,不注重检测结果产生的过程。管理体系上运行不规范,监督工作、内审工作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预防、纠正、持续改进的作用。

1.3样品流转不规范

由于样品登记人员岗位职责不明,對样品安全流转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样品乱放、标识错误、样品登记表填写错误、样品处置不明。如大量样品存放在检测室内,没有专门的样品室等。如果不能保证样品流转安全可控,后续的所有检验工作都没有真正的意义和作用。

1.4人员因素

在检验工作中,人为因素是引起检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要素。一是基层种子检验机构人员偏少,很多检验室都是混岗混编,导致人员岗位设置分工不明确,责任不落实,承担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人员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二是基层种子检验机构人员流动较大,导致检验人员在检测能力上参差不齐。三是新进人员和在岗人员的学习培训较少,导致种子检验检测水平原地踏步,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惑处理能力降低。

1.5监督作用不到位

监督员的监督方式把握、认识不到位。很多时候现场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没有体现出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问题的原则。

2做好种子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对所进行的检验的有效性进行监控。根据检验室规范化运行的特点和要求,从检验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方法等为主的要素来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2.1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的行为是质量控制的第一要素,直接决定实验室检测水平的高低。加强对人员的管理:一是建立一人一档,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多开展省级、市级检验人员的交流学习;二是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三是规范检验人员的行为,降低随意性,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现场监督和比对试验;四是减少检验人员的流动,维持检测水平的稳定。

2.2检测过程

种子检验对象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其物理质量(水分)和生理质量(发芽率)因生产、流通环节和时间的变化,存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不仅增大了重现检测结果的难度,更对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1净度分析

净度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一是严格按照检验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规范操作,正确判定重型混杂物,以减少因重型混杂物带来的误差;二是仪器设备检查调试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减少仪器设备带来的误差;三是规范填写原始记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重现性;四是不管是全试样还是半试样,分析后的各成分重量之和与原始重量比较,增失重量均不超过 5%,否则必须重做;五是容许差距和数据修约均应严格按规定操作。

2.2.2发芽试验

发芽试验中质量控制:一是严格按照检验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规范操作,正确进行正常幼苗和不正常幼苗鉴定;二是必须加强重复实验,控制好同一发芽试验的 4 次重复间的误差,也可采用人员比对试验,以减少人员操作带来的误差;三是发芽箱内温湿度的控制,以减少温湿度差异带来的误差;四是休眠种子的正确处理;五是规范填写原始记录、不正常幼苗类型的记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重现性;五是发芽结果数据修约,发芽率的百分率总和必须为 100,平均数百分率修约到最近似的整数,修约 0.5进入最大值中。

2.2.3水分测定

水分测定中的质量控制:一是严格按照检验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规范操作;二是控制好烘干温度和时间,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都将对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三是禾谷类含水量超过18%,豆类和油料作物含水量超过 16% 时,必须进行预先烘干;四是同一个样品两次测定之间差距不超过0.2%,否则,重新两次测定。

结语:

由此可见,当前影响农作物种子检验的因素较多,农作物种子检验中会出现一些常规误差。必须重视农作物种子检验,采取有效的举措,尽可能地减少误差或确保误差在容许范围内。在种子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除了按照检验规程规范、准确操作外,还应了解并分析各种误差的产生原因,明确其消除办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控制检验误差,有效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要从多方面着手,完善种子质量监管机制,提高种子质量。种子企业、农民群众等相关主体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推动种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成.辽宁省种子检验机构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及建议.中国种业,2020(4):20-21

[2]慕云玉.关于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的思考.种子科技,2021,39(8):137-138

[3]刘明毓.农作物种子检验常规误差及规避措施.种子科技,2021,39(10):139-140

[4]张文玲.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成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2):48.

[5]陈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4):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