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发病特点及防治对策

2021-01-18 22:18白太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
关键词:斑病病菌田间

白太峰

玉米大斑病本身就是一种由于细菌而直接传播引起的疾病症状,这种细菌的病原体一般在一定情况下被称作大斑突脐孢菌,其主要危害部位就是玉米叶片的部分,在这些玉米叶片的部分可能会产生一些条状的斑点。因此,这种疾病也可以叫做条斑病。

一、发病特点

由于玉米大斑病的病源主要来自病菌和微生物所致,因此,玉米大斑病的病菌主要存在于田地地表以及玉米秸秆里的病叶组织中。而这些细菌又可以在这些病叶上过冬,等到第二年还能够继续发病,它们被认为是玉米大斑病的主要发病来源。不过,若将这些有害病叶直接埋藏在10厘米以下的土壤之中,就已经可以将其全部杀死。在玉米的最佳生长阶段,过冬后的病菌便会逐渐开始在土壤上增殖,等到雨季,这些病菌就会伴随着雨水以及气流进行分散传播。如果遇到了玉米叶片,这些细菌就会对玉米的叶片进行侵害。在两周之内,这些玉米的局部就会产生变化,叶片的组织坏死,在玉米的表面出现枯死的病斑,而在这些病斑上,如果遇到雨水又会生出大量的细菌,伴随着气流一直传播。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若玉米发生大斑病,那么就会产生更大面积的感染,使得这种病害大面积流行。

二、玉米大斑病发病原因

1、气候

对于玉米的生长来说,气候条件、环境、以及土壤都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在玉米进行生长的过程中,这几种因素的影响也会不一样。当这几种因素满足病菌扩散的环境要求时,气候就会成为大斑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若当温度为25℃,空气中的湿度达到90%以上时,这种环境就会有利于细菌增长。而且,在夏季雨水比较多的时候,降雨量也会大于玉米生长的标准,从而引起玉米大斑病的快速感染以及传播。

2、栽植

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运用的种植方法以及种植技术不恰当,也可能会引起玉米发生大斑病。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如果保证植株的距离,就可以实现玉米的高产。可是,有一些种植户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就会在种植玉米的时候使得植株保持很密的距离,这样就会影响玉米在生产过程中的通风,玉米下半部分的叶子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就会导致玉米的植株发育不良,没有很强的抗病菌能力,从而出现大斑病。

3、菌源

在玉米生长周期完成之后,田间就会存留大量的植株。农户就需要对这些残留的植株利用人工进行处理。而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有一些植株中拥有着一定的营养成分,因此,有很多农户都会把这些植株浅埋在土壤中,作为粉料来留在田间,从而也就导致了很多病菌进行存留。由于每一部分的病菌都會附着在残体的植株上,所以,这也成为了历年来玉米大斑病感染的重要源头。因此,当玉米周期结束之后,农户就应该将田间的植株以及秸秆清理干净,不能留在田间,以防止菌源遗留,最终导致玉米大斑病病害再一次的发生。

三、玉米大斑病防治对策

1、科学选择玉米的品种

如果想对我国玉米种植中的大斑病情况进行有效防治,相关种植工作者就一定要从来源入手,科学地选择好玉米品种。种植者可以考虑选择一些比较好的具备防治玉米大斑病的品种,还可以考虑选择一些新的品种,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预防玉米大斑病的出现,同时也能够防止大斑病在玉米中出现大范围蔓延。除此之外,相关的种植人员也可以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大斑病的发病程度,选用一些自交系的玉米品种。

2、田间管理

种植户们也应该不断地努力,注重加强对于玉米生产中的田间治理,不断提升玉米生产田间治理的水平。首先,玉米的种植主体和技术人员都需要对玉米的播种时间与其生产周期做出相应的控制。种植者也是可以适当地进行早播玉米,并且要给玉米施一定量的基肥,在玉米开始播种前,必须一定要切实做好施肥及培土等准备工作。而且,还要有意识地针对一些公共地区内的土壤湿度状况进行了降低,这样既能够确保我国玉米植株的健康成长,又能有效减少我国玉米中的大斑病。而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来保障我们的玉米质量更加合理,并且我们也可以更加合理地预防玉米大斑病。那么,在我们种植玉米的整个过程中,所需要施加的土壤肥力就是应该以各种有机肥为主,这样就能够使得我们的玉米在实际进行生长的同时,也可以保证自己拥有充足的土壤营养,提高了玉米对抗病害的能力。与此同时,种植玉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应严格控制好对玉米进行生长和种植的地点和时间,并始终坚持着宽窄相宜的种植方式和条件,这样就可以保证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通风并受到充足的光照。而且,要想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当玉米收获之后,就一定要将田间清理干净,将患病的秸秆进行第一时间的处理。但一定要注意,在对玉米大斑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玉米的秸秆以及患病的秸秆都不能堆放在田间或者田头,种植人员需要将田地里的患病残株以及病叶进行及时的处理。种植人员可以运用高温堆肥的方式来将其利用土壤进行深埋,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大斑病进行传播。

3、加强中耕除草工作

在玉米植物进行实际生长的整个过程中,一定是需要适当地进行中耕,这样就能够使得土壤的透明度和通透率得到加大,从而有利于促进了玉米植物根部的生长,提高了玉米植物的成长势。还可以有效地增强玉米抗病的能力,从而起到壮苗的作用。而对玉米田间杂草物种进行彻底的清理,就是为了可以加强植物体内的水分、光照、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获得。同时,还因为它们可以消除病源物质的附着,清除了病菌在田间的生长,从而有利于改善田间地区的局部气候。

4、合理轮作

近些年,伴随着玉米销售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市场的需求量也就会越来越大。因此,有很多农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就会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出现连茬种植的情况。如果一块地出现连续多年种植玉米都不倒茬的情况,那么就会使得玉米大斑病的发病几率大幅度的增高。所以,我们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合理轮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对玉米进行耕种之前,对土地进行深翻的处理,这样就可以将土壤中的病残体以及菌源进行消灭,也可以有效防止玉米的丝黑穗病,将病残体以及病源菌都深埋在土壤之下。当玉米收获之后,就应该对田间的所有病残组织进行清理,等到来年开春之前处理掉所有的残留秸秆,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玉米病的发生。

5、防治措施

在对玉米大斑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种植者们还应该依照玉米大斑病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一些有效的抗病毒性药物。在种植中的技术人员也一定要更加注意相应药品的种类以及其所采取的使用措施,在一些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机率比较高的区域,就是应该要严格控制这些药品的喷洒次数以及所选择的喷洒剂量。当对抗病药剂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种植者和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根据我们玉米大斑疾病的发生情况,来针对这些药剂之间的配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玉米病害发生的初期,每一亩土地都可以选择使用50%的好速净50克和80%速可净60克,一共要喷洒3次。在玉米大斑病的早期预防阶段,可以考虑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以及800倍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除此之外,种植工作人员也同样可以通过使用800倍的40%克瘟散乳油喷雾进行喷洒来有效防治玉米的大斑病,每一亩地可以用药60千克,每7-9天可以喷洒一次。

综上,伴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在各地种植的玉米也时常患有大斑病,这不仅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影响,也使得当地的经济收入大幅度的降低。

猜你喜欢
斑病病菌田间
田间
田间学农忙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玉米斑病综合防治要点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
Trouble in Disneyland